蕭平先生青綠山水課稿—王原祁

蕭平先生青綠山水課稿—王原祁

王原祈像(禹之鼎繪)

蕭平先生青綠山水課稿—王原祁


蕭平先生與徐邦達先生、鄧仕勳先生

同賞王原祈佳作(2001年)

——文字根據蕭平先生口述加以整理——

王原祈山水畫面貌在黃公望、董其昌和王時敏之間,中年秀潤,晚年蒼渾。用筆在不生不熟之間,有較重的份量。在用色上,也大不同於前輩,他說:“畫中設色之法,與用墨無異,全論火候,不在取色,而在取氣。”這一論點,已經脫離了“六法”中“隨類敷彩”的規範,可以視藝術的需要,隨意點染。這一方法,我們能夠在他的晚期青綠和設色山水中得到印證。這是王原祁的一個創造。

曾有許多當代畫家看不懂四王,尤其是王原祁。對他的重新認識,可以說徐邦達先生起了關鍵作用。尤其是十多年拍賣屢現高價,人們才逐漸重視對他的研究。近代畫家黃賓虹的老師陳崇光就是取法王原祁,所以黃也間接受到了王的影響。

——蕭平先生擬王原祈筆意——

蕭平先生青綠山水課稿—王原祁


——作品局部——

蕭平先生青綠山水課稿—王原祁


蕭平先生青綠山水課稿—王原祁


——作畫步驟解析——

蕭平先生青綠山水課稿—王原祁


淡墨起稿,中側鋒並用,勾勒山石同時皴擦。此幅畫面有點景人物,王原祁很少畫人物,倪雲林有時也會畫點景人物,但都畫的並不是很精細。

前景山石輪廓線由大及小的進行分割,大間小、小間大的畫法源自黃公望,王原祁受到了他的影響,一層層推進。前景畫好,隨後畫出小橋、對岸。接著畫出點景人物,注意人物面部細節和衣折,並勾出蒲團。

蕭平先生青綠山水課稿—王原祁


等第一遍山石幹後,逐漸再添加第二層,這遍並不是重複勾勒,而是適當的深墨提神、 皴擦結合。

王原祁的畫往往遍數很多,但厚而不膩,這是具有難度的。他晚年的線條具有很強的拙趣。自稱金剛杵。

接著勾勒出前景松樹樹杆,勾後面的遠樹、灌木,再點葉,小葉用橫點點出,由濃及淡,層次自然,加夾葉樹,王原祁的經營位置並不像王翬那麼嚴謹,帶有較多的隨意性。

蕭平先生青綠山水課稿—王原祁


前景用略重的墨畫出松樹枝,隨後逆鋒剔出尖銳的松針。把畫面前景的樹木細節逐步完善。

蕭平先生青綠山水課稿—王原祁


隨後逐步以淡墨勾勒主峰山石輪廓。大概定位,不需刻畫過細。

蕭平先生青綠山水課稿—王原祁


第二遍深入刻畫主峰,勾勒線條注意提按變化,順帶皴擦,此次刻畫需要細緻。山峰的外輪廓線尤其要注意線條的走向。皴擦位置須考慮到石頭的體積感,有時皴擦即是渲染,即王原祁所謂的幹染。

蕭平先生青綠山水課稿—王原祁


山石畫好,添加上面的樹木,細緻刻畫松針和雙鉤的樹葉。王原祁有時會在山石上突兀的畫出植被,接著開始用略深墨點苔點和遠山上的樹葉。

蕭平先生青綠山水課稿—王原祁


開始著色,王原祁在自己的作品上曾題跋說:著色是為了補氣。以淡赭石染人物面部和樹杆,趁半乾時再用略深的赭石提神。以赭石染山石根部用筆要輕,注意顏色的過渡,不要全染到山石的頂部,有些山頭也可用赭石渲染,這樣山峰不至於雷同,而富有變化。用淡朱膘色染人物衣服和幾棵紅色夾葉樹。樹葉要見筆不能平塗。待幹後用硃砂再局部的提一提,增加體積感。墨青色染樹叢,要用敲打的筆觸來點染,層層疊加。

蕭平先生青綠山水課稿—王原祁


以淡汁綠染山石中間調。增加山石的厚重感,待半乾後用三綠提山石亮面。用清水銜接過渡。

蕭平先生青綠山水課稿—王原祁


以淡三綠薄染出人物周圍的草坪,墨青把前景松針勾勒提神,用筆不能與原來墨筆重合,要適當的錯位勾出,接著用淡墨青染松針,使其渾厚。

調整畫面,墨青色添加苔點。以汁綠橫筆染出水面,用色要淡。

蕭平先生青綠山水課稿—王原祁


再以三綠染山峰的頂部,每一塊的深淺和色相都會有所不同,一些山峰可以用三綠摻藤黃著色使其更加鮮亮。

蕭平先生青綠山水課稿—王原祁


待畫面幹後用赭石再將山石的根部適當的提一提,增加厚度。個別山石的頂部也是可以用赭石罩染,以便和石綠山峰形成對比,使畫面更加豐富。

蕭平先生青綠山水課稿—王原祁


待幹後,再用略厚的石青、石綠色把主峰的頂端進行提神。

蕭平先生青綠山水課稿—王原祁


用淡墨青色沒骨畫出遠山。

蕭平先生青綠山水課稿—王原祁


題跋鈐印,完成作品。

蕭平先生青綠山水課稿—王原祁


此麓臺仿二趙青綠法,

二趙者趙孟頫、趙千里,

宋元間文人青綠

與唐人大、小將軍之法已有大異,

筆墨之妙依然其間,

全無缺憾也,

今人解其妙乎?

唐人青綠山水用的是勾填法,

而王原祁的妙處在於著色後

筆墨的精彩依然顯現,

達到了筆、墨、色俱佳的境地。

蕭平先生青綠山水課稿—王原祁


來源:網絡銳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