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人际关系的法宝——“非暴力沟通”,助你迈向成功

语言是窗户,也可能是堵墙。恰当的沟通方式能够让他人通过语言清除地了解我们的想法,窥视我们的内心,让双方的关系更为融洽,此时语言是窗户。然而,很多时候,不恰当的沟通方式却让语言在我们与他人直接砌起了一道高墙,使他人不能明了我们的真实想法,造成了误解,关系也逐渐破裂。

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暴力沟通”

与“非暴力沟通”相反的是“暴力沟通”,“暴力沟通”不仅仅包括语言上的粗暴,比如直接的指责和爆粗口,还包括了以下看起来不那么“暴力”的沟通方式:

A、道德评价。特别是涉及到道德评价,往往隐含着“暴力”。比如,当你看到一个人乱扔垃圾的时候,心里就会对他人不自觉地产生一个评价“这个人乱扔垃圾,素质真差”。以一个人的某个行为来作为评价他的依据,这其实就是“暴力沟通”。这种自我的、片面的评价会导致双方之间产生误解,进而影响到双方的关系。无论是正面的评价还是负面的评价,都隐含着“暴力沟通”的成分,都是不可取的。

处理人际关系的法宝——“非暴力沟通”,助你迈向成功

B、进行比较。从小我们就一直在被比较中长大,“别人家的孩子”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个噩梦。为什么说作比较也是“暴力沟通”呢?因为只要是比较就一定会有高低、优劣之分,通过与他人的比较,不是在贬低你就是想要抬高你,而无论哪一种情形都是不对等的。

C、回避责任。这种沟通方式是隐藏得比较深的“暴力沟通”,常见的表达方式是“我不得不……”。这其实是一种受害者心理,使用“我不得不……”语句,隐含的意思就是“这不是我的本意,但是我没办法,只能这么做”而把责任推给他人或者命运,似乎把原因归咎于“被动性”的,就能逃避自己的责任。

对于此类行为,我们可以进行转化,转化为“负责任”的模式。把“不得不……”改成“我选择……是因为我……”。例如:我不得不每天在家为家人做晚餐。改为:我选择每天在家为家人做晚餐,是因为我想给家人更卫生、安全的饮食。

处理人际关系的法宝——“非暴力沟通”,助你迈向成功

D、强人所难。当沟通中暗含着命令、要求、期待等想要控制他人时也是一种“暴力沟通”。比如:我为你做了这么多,你怎么可以不爱我?虽然没有直接的命令和要求,但是它隐含了对沟通对象的期待,而这也是“暴力沟通”的表现方式。

E、以偏概全。把偶发事件描述成对方人格的标签就是一种“暴力沟通”,常见的表达方式有:你总是/老是……、你一直都……。这实际上是对他人人格的贬低。

无论是在亲子关系还是在朋友、伴侣、家人之间的相处,如果想要避免这种情况出现,那我们就应该把希望对方好的方面进行强化,而把对方不好的方面进行淡化,这样双方之间才会越来越融洽。比如,你发现自己的孩子总是有咬指甲的习惯,不要老是去跟他强调“不要咬指甲”,而是把注意力放在他别的方面,淡化他咬指甲的习惯。

“暴力沟通”是生活中常见的沟通方式,但由于其隐藏性较强不容易被人发现,特别是在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联系而相对不太尊重个人独立性的国情之下,大家意识不到,却又给每个人都造成了一些沟通上的困难,从而导致各种问题的发生。

处理人际关系的法宝——“非暴力沟通”,助你迈向成功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

在马歇尔·卢森堡所著的《非暴力沟通》一书中,提出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是: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首先,留意发生的事情。我们此刻观察到什么?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要点是,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接着,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喜悦、害怕、开心、气愤等。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了那样的感受。

处理人际关系的法宝——“非暴力沟通”,助你迈向成功

举例来说,一位母亲可能对她出于青春期的儿子说:“菲利克斯,看到咖啡桌下的两只脏袜子和电视机旁的三只,我不太高兴,因为我看重整洁。”

接着,她立即提出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具体的请求“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拿到房间或放进洗衣机?”这一要素明确告知他人,我们期待他采取何种行动,来满足我们。

处理人际关系的法宝——“非暴力沟通”,助你迈向成功

非暴力沟通鼓励人们勇于表达自己最深的感受和需要,所以,无论是观察、感受、需要还是请求他人做某事,都是越具体越好。因为具体,他人才能准确地知道你的感受和需求,并按照你的请求去做你希望他做的事情。

在沟通中,除了坦诚说出自己的感受、需求和请求,同样的,我们也可以引导别人说出他人自己的感受、需要和请求,然后再看自己是否能满足他人的请求。这样,才能建立良性循环的沟通方式,才能让双方的感情关系更为融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