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的東東剛回到家就被坐在沙發上的媽媽喝住;
昨天東東剛考完期中考試,考完之後東東就一直忐忑,因為他知道每當在這個時候他註定會有一場“劫難” 今天老師發下卷子的那刻,東東看到卷子上的數字 就已經破滅了最後一絲希望;
回家的路上一直都在巨大的煎熬,像是在走向怪獸的巢穴一樣的艱難;
因為他知道,當家裡的媽媽看到他的試卷後就會馬上“魔化”,變成一隻可怕的“怪獸”;
“怪獸”雖然不會吃了自己,但是出口傷人的“魔法攻擊”會讓自己心理千瘡百孔;
被媽媽喝住後,東東只能老實的把卷子遞給媽媽;
“54分? 你在學校幹什麼!”
“整天就知道玩,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為什麼你就比別人蠢這麼多呢!”
“你為什麼就不能努力!”
“你為什麼就這麼沒有責任心!”
“平時讓你做點事情也這麼懶!”
“你說說你長大能做什麼!”
。。。。。。。。。。
我們很多的父母也是案例中的媽媽一樣,可能沒有這麼明顯,但是都是在無意中給孩子施加暴力;而自己意會不到此類言語給孩子帶來的傷害

情感和精神上的創傷比肉體的傷害更令人痛苦。但是這些內容我們並不陌生;責怪、否定、說教、嘲諷,事實上我們的孩子就生活在暴力中,有的時候可能我們就是製造暴力的源頭;
那如何做到非暴力溝通呢
我們先了解暴力從哪來:
1,道德評判:
如果一個人的行為不符合我們的價值觀,我們就會把他看做不道德
如果對方比我們更關心細節,那麼他就是有“強迫症”;如果是我們更關心細節,那麼對方就是“粗心大意”
2,進行比較:
比如別人家的孩子怎麼樣。。。。。; 別人家的老公怎麼樣。。 等等這些都是屬於“暴力”
3,強人所難 :
比如父母威脅孩子“你再不聽話,我就把你趕出去,”等等諸如此類

做到非暴力溝通的要素:
1,我們要做到不帶評判的觀察;孩子不願意做家務我們就定義說他懶,孩子成績不好我們就說蠢;這些都是帶有評判;,觀察是隻說事情的真相不帶任何評價;
2,體會和表達感受,要善於體會孩子的感受,說出孩子的感受,讓孩子認為你是懂他了解他的感受的;
3,用心傾聽;要認真的聽孩子在說什麼,有些時候傾聽是最好的安撫;
4,表達感激;我們要從內心,無任何雜念的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5,勇於道歉,不管是對孩子還是對大人我們要做到勇於道歉,很多大人對孩子永遠都是沒有錯的,就算做錯了也會覺得無所謂,意會到自己錯了之後一般也不會給孩子道歉,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做錯了後父母一定要客觀的勇於和孩子道歉,第一孩子就不會覺得委屈,第二給孩子豎立一個好的榜樣,犯錯的時候會勇於承擔和麵對錯誤;
我們並非聖人,在生氣的時候人自然的會埋怨,批評,挖苦,嘲笑他人,但你會發現這樣做除了會讓你把情緒發洩給其他人外是沒有任何作用的,反而會發事情搞砸;所以我們要學會非暴力溝通,真誠的觀察傾聽和反饋,相信你會發現自己的人生會豁然開朗;
育兒問題來17育兒,17育兒“一起育兒” ;我是@17育兒,幫您拓展育兒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