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實相生,情濃意長 ----王昌齡《送魏二》抒情藝術賞析

虛實相生,情濃意長

----王昌齡《送魏二》抒情藝術賞析

海南臨高思源實驗學校 胡傳亮

一提起唐朝詩人王昌齡,我們頓時會想起他大氣磅礴的邊塞詩句:“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誓不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等。在我們的印象中,他似乎是一個熱血沸騰、壯懷激烈的赳赳“武夫”。其實,素有“詩家夫子”之稱的王昌齡,作為一代七絕聖手,不僅擅長寫激勵士氣、氣勢雄渾的邊塞詩,而且善於寫感時、宮怨、送別等題材的情感詩,展現一個情真意切、哀婉動人的詩人形象。贈別詩《送魏二》就是這方面的佳作。

本詩作於王昌齡貶為龍標尉之時。當時,滿懷報國之志而又長期屈居下僚的作者,恰逢遭貶,再遇和好友分別,其心情是怎樣的呢?在這首詩中,作者又是怎麼抒發自己複雜情感的呢?

首句,作者首先寫一個動人實景:江樓對飲,橘香情長。 “江樓”,點明送別地點是一個幽雅的環境;“橘柚香”,點明送別時間是一個橘香瀰漫、溫馨宜人涼爽清秋。這美好的一切似乎和“別”字不相和諧,其實,作者頗具匠心,使用了反襯手法:美好的環境不僅表現了自己和友人的深厚感情,更襯托了美景依舊、人事已非的傷離惜別之感。所以,詩眼“醉”字,既暗含“酒深情亦深”之意,也有王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一樣的深沉感慨。可謂情景相似,詩心相通!

次句是虛實結合:風雨入舟,行人上船,是寫實景;而一個“涼”字,作為本句詩眼,一語雙關,既寫秋天風雨之冷,也寫送別友人時的身體、心理感受,確為實中有虛之筆。一個“引”字,運用了擬人修辭:秋風好象知道詩人和友人分別,特意邀請秋雨悠然而至。這不僅恰切地表現了秋天悽風苦雨交加的特點,而且進一步渲染了淒涼的離別之情。

按照常規,後兩句可以進一步描寫“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慘痛場景,或者高呼“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真摯之語。但是,詩人卻跳出眼前情景,不想自己別後如何,而以“憶”字,宕開筆去,為對方著想,替友人傷情:分別以後,你將夜宿在瀟湘之上,即使風住雨收,但是孤月高懸,清猿哀鳴,長久不息,正處在離別痛苦中的你,怎能不愁腸鬱結,徹夜難眠呢?特別是一個“長”字,很容易讓人想起《水經注·三峽》中的描寫:“時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這種想象,當然會為意境增添許多孤寂和悲涼,增強了抒情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後兩句是典型的虛寫之筆。詩人從視覺、聽覺兩個方面勾勒出一個別後旅夜孤寂圖,已經是想象、虛寫;而作者又讓友人幻景中做夢,而且在夢中聽猿,更是幻中有幻,虛中有虛,不僅表現了詩境的朦朧美,更通過對友人旅途的擔心、孤獨情感的關注,有力地襯托了自己對友人感情的真誠和依依惜別、無限惆悵的情懷,巧妙而有力地突出了詩歌主旨。

其實,從對面設筆,由實而虛、虛實結合、以虛襯實、加倍表現詩人情感的抒情手法,在唐人送別、相思類詩歌中,是一個常用的技巧。比如杜甫的《月夜》就有這樣的句子:“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鬢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通過設想閨中妻子望月思夫、夜深不眠、鬢溼臂寒的悽苦,深沉地表現了自己羈旅在外、孤獨望月之時,對妻子無限掛念的人間真情。

對這種抒情方法,著名詩歌評論家陸時雍在《詩鏡總論》中稱讚:“代為之思,其情更遠。” 大學者敖英在《唐詩絕句類選》中也指出:“道伊旅況愁寂,惜別之情自寓。” 這都正好說明本詩由實而虛、虛實結合、以虛襯實的抒情藝術,不僅能擴大意境,還能深化主題,更圓滿地表現了詩人綿綿的惜別之情,真可謂一箭雙鵰,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附: 送 魏 二

王昌齡

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

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裡長。

作者簡介 胡傳亮,原安徽省蕭城一中語文高級教師,宿州市中學語文學科帶頭人。連續15年擔任高三語文教學和班主任工作。2013年7月,參加海南省教育廳面向全國的學科骨幹教師招聘, 到海南臨高思源實驗學校任教,2015年被評為海南省首屆教研骨幹教師;2018年,被評為海南臨高優秀專業技術人才。主持全國級課題兩項,省級課題兩項,結題全國級課題一項,省級課題一項。培養青年教師十多名榮獲縣級、省級、全國級課堂教學大賽大獎。先後在《作文評點報》、《中國教育報》、《考試》、《教師報》、《語文報》、《中學語文教學》、《語文知識》、《素質教育大參考》、《學習方法報》、《教育文匯》、《語數外學習》等報刊雜誌上發表240多篇教育教學論文,並參編《新版中學語文導讀》(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