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矛盾的一代雄主——明成祖朱棣

历史上对于明成祖朱棣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一位能干的明君,因为他领先英国三百年之间设立内阁,同时创办东厂,开创了中国特务政治的先河;也有的人说朱棣是个残忍的暴君,他为了夺取皇位发动政变,害死无数无辜之人,就连他的侄子朱允炆也无法幸免于难。

既然朱棣如此有争议,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揭开历史的面纱,深入了解这个给人留下矛盾印象的皇帝。

充满矛盾的一代雄主——明成祖朱棣


骁勇善战却又疾病缠身

朱棣天生就是一个好战士,年仅21岁就被朱元璋派遣去镇守北平,在此期间明朝边疆十分稳固,宵小之辈万万不敢染指明朝分毫。第一次独立出征表现就相当出色,就连朱元璋对于他的军事才能也赞叹不已。后来朱棣能够手握大军颠覆朱允炆的统治,这也与他杰出的军事才能不无关系。

可尽管久经沙场,朱棣的身体却并不好,反而是疾病缠身。二十岁那年,朱棣大病了一场,从此他的身体就开始走下坡路,就连行军打仗之时都要随时备着药方便服用。

朱棣一生中共五次亲征蒙古,每一次都是负重前行,第二次亲征回来后整整病了两年;第四次亲征已经病入膏肓;最后一次亲征则是直接驾崩于路上。

充满矛盾的一代雄主——明成祖朱棣


善于笼络人心却不平易近人

建文帝朱允炆在位之时,朱棣就极其懂得笼络人心,当时建文帝削藩闹得人心惶惶,于是朱棣借机拉拢受到影响的官员,最后揭竿起义之时这些官员都纷纷倒戈,让朱允炆多年的努力化为乌有。

同时朱棣还有极强的人格魅力,“黑衣宰相”姚广孝与他有过一面之缘之后便心甘情愿地为他出谋划策;大臣张信更是将其视为天命所归,主动扮演间谍身份为他通风报信。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性格却一点也不平易近人,上位后他创办东厂,以此来监视自己属下的所作所为,一旦被东厂找到把柄那下场无疑是十分凄惨的。所以很多人对于朱棣是又爱又怕。

充满矛盾的一代雄主——明成祖朱棣


残暴不仁却又体恤百姓

我们知道朱棣是靠兵变上位的,而战争就意味着留下牺牲,无辜惨死于朱棣屠刀之下的冤魂数不甚数。不仅如此,在上位后他还因为诏书一事与当代大儒方孝孺产生矛盾,一怒之下他对方孝孺实行了“株连十族”的酷刑,涉案人数搞到数千人,一时间弄得京城人心惶惶,毫不夸张地说朱棣是中国历史上杀人最多的皇帝之一。

但是除了这次事件以后,朱棣就再也没有大开杀戒,反而表现出体恤百姓的一面。他时常派属下去民间调查民情,以此作为推行政策的依据。有一次官员从浙江回来给朱棣写了一篇歌功颂德的文章,但由于文中没有一句体现民情,他一怒之下直接将颂文扔了出去,由此可见朱棣还是心系百姓的。

充满矛盾的一代雄主——明成祖朱棣


不拘小节却又谨小慎微

有一次从日本远道而来的使臣,还没有朝见皇帝就先将带来的兵器投入市场贩卖,按理来说这种做法与明朝的祖制背道而驰,可朱棣却不拘小节,他认为日本使臣这样做只是想多赚一些小钱,只要不破坏市场秩序就没什么大不了的。就是因为朱棣的不拘小节,才使得那时期明朝外贸交易迅猛发展,成百上千的国家前来朝贡与做生意。

但有时候朱棣又会表现得谨小慎微。比如当官员上报稻田收割完成时间比想象中要早的时候,他会派人前去调查情况,而最终结果往往有官员虚报了田数。

尤其是在行军打仗之时,敌军马蹄印的杂乱程度、马粪的新鲜、尘土飞扬的大小程度这些都难逃朱棣的法眼,也就是因为这般谨小慎微的性格朱棣才能在军事斗争中所向披靡,势不可挡。

充满矛盾的一代雄主——明成祖朱棣


从以上内容我们不难看出朱棣的一生充满了矛盾,这或许与他周身变化多端的环境有关。朱棣矛盾的一面更多地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在他眼中只要能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好办法,不管他是否与自己此前的形象相符合。

最后引用《明史•成祖本纪》的一段话来评价朱棣:

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际,倒行逆施,惭德亦曷可掩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