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共政策分析原则

一、公共政策分析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在人类社会中,一切事物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共同组成了多层次复杂系统,政策系统就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分系统。在政策系统中,各项政策相互联系,彼此协调,形成了具有一定结构、层次、功能的开放性政策体系

(二)预测性原则

政策系统是动态的。制定政策依据的是所获取的过去和现在的有关行为和结果的参数和变量,但它又是发生效用于未来。制定政策可以说是对未来行为所作的一种设想,是在事情发生之前的一种预先分析与选择,因此,制定政策具有明显的预测性。

(三)协调性原则

政策的协调性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政策所指向的社会利益与价值的协调,一是指政策系统中各层次、各类型的政策的协调。协调的目的是为了保持某种平衡。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事物具有不一致的一面,即对立面;也有相互联系的一面,尤其是互补的一面。

(四)信息化原则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公共政策活动过程就是对政策信息进行搜集、传递、加工、使用、反馈的过程。在政策过程中,对社会问题的感知是其初始阶段,这个阶段的任务就是搜集或察觉信息,这是发现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关键环节。

(五)科学性原则

政策科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应用性极强的科学。历史经验证明,科学的政策能带来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相反,一项违背了科学原则的错误政策能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公共政策分析应遵循科学的规律、按照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进行。

(六)民主性原则

首先,政府所制定的政策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次,公共政策必须保障民众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生活领域中,享有同等的权利与公平的利益;第三,公共政策的制定必须遵循法定的、科学的、民主的程序和方法;第四,政策过程的各阶段都必须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参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