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風華絕代,為何沒人去賈府求親?

這世界有一種人,活在自己的春暖花開或冰天雪地裡,生如白荷,遺世而獨立。寧願萎謝,不肯屈就,黛玉就是這種人。

如果讓我去審美,黛玉太美了!曹雪芹給了他的初戀最美好的回憶。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完全是古典美的典範啊!

不僅如此,黛玉天資聰穎,理解,駕馭文字的能力,出類拔萃。”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颯颯西風,揮毫寫就。桃花凋落,顧影自憐,感嘆“風刀霜劍嚴相逼,一朝漂泊難尋覓”。詩為心聲,都是黛玉真情流露,她的一顆心,猶如冷雨打飄萍。

一個貴族小姐,外祖母百般憐愛,寢食起居一如寶玉,迎春等三個孫女倒且靠後。同是父母雙亡,史湘雲深夜還要受嬸母役使去做針線,偶爾想請客,卻被寶釵善意提醒:‘你家裡又做不得主,一個月統共那幾吊錢,這會子又要幹那沒要緊的事,你嬸母聽了,越發抱怨你了!”比湘雲處境更糟糕的,還有邢岫煙。嚴冬季節,只因不見了舊棉襖,岫煙遣丫鬟去問一聲看園的老婆子,卻招來奴才的指桑罵槐,岫煙寄人籬下,家境窘迫,只能忍氣吞聲。

跟她們相比,黛玉太幸福了!黛玉的煩惱,無非是一個情字。只因寶玉,悲喜都不能自己。

問題是,寶玉值不值得愛?金釧投井,晴雯被逐,寶玉沒有為她們在王夫人跟前求過一次情?可見寶玉是個沒擔當的人。呆霸王薛蟠看上了夏金桂,尚且軟磨硬泡央求薛姨媽去提親,暫且不說呆霸王的眼光如何?這場婚姻結局如何?畢竟薛蟠自己樂意,並且主動促成了婚事。反觀寶玉,明知黛玉情根深種,他從來沒有在賈政面前提及求娶黛玉一事,賈政倒也罷了,人家畏父如虎,可他也沒在賈母,王夫人跟前表示過呀。男人的世界是物質和權利的世界,中國男人在書寫歷史的時候就缺乏對感情的寬容。這個富貴閒人在賈府沒有半分選擇權,也不敢爭取。面對黛玉,他是認真的,也是無奈的,他保護不了黛玉。

兩個人的戀情讀者都明白了,大觀園的當事人就更明白了,按常理說,封建社會注重三媒六聘,賈母,王夫人,作為長輩,如果有意應該有個明確的態度,可惜翻遍書中每一個段落,找不到這樣的情節。賈母只說,你林姐姐恐怕不是有壽的,王夫人想為金釧尋個壽衣都要繞過黛玉,顧忌黛玉身子弱。奴才們也知道林大小姐是個紙糊的美人。風一吹就倒。

其實不難理解,《知否》裡齊衡喜歡明蘭,央求母親出面,可他的郡主母親權衡利弊,不但嫌棄明蘭父親官職低微,更嫌棄明蘭是庶出的女兒。由此可以推論,賈母身為侯府千金,一家之主,雖然疼惜黛玉,更要放眼未來,為整個家族著想,一句你林姐姐恐怕不是有壽的,成為她最大的顧忌,封建社會信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黛玉能綿延子孫後代嗎?即使以後寶玉納妾,可妾生的兒子,終究是庶出啊!那個時代都是看重嫡子的,參見眾人對賈環的態度。再不服氣的理解下《甄嬛傳》裡專門為妃子打胎的皇后。嘿嘿!

在賈母眼裡如此,與賈府來往的豪門貴眷眼裡更是如此。即使黛玉願意和《知否》裡的如蘭一樣低嫁,可她那一身病,天天不斷藥,人參經常吃,尋常人家也實在供養不起啊!肯定有讀者不服,黛玉可以嫁給北靜王啊,有此念頭的請參照雍正王朝,王爺娶妻的標準,首先是老岳父家的權勢,能為自己增添奪嫡的實力!黛玉一個孤女,可能嗎?即使做妾,黛玉的性情也不允許她自己做低伏小,伺候人啊!

由此可見,張道士可以在清虛觀為寶玉說親,史湘雲也早早許了梅家,迎春也在父親的挑選下嫁給了中山狼孫紹祖,探春更是爭氣成為遠嫁的王妃,值得關注的一點,史湘雲,探春年齡都比黛玉還小啊,可見黛玉縱然美若天仙,文采斐然,但是按照封建社會家長娶妻的標準,她處於劣勢。

何況她自始至終,心裡只有一個寶玉,這也不能怪她,任誰成天關在一個園子裡,眼神都不大好使。竹稍風動,淚盡焚稿,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成為她最後的歸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