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音乐的学生都那么傲?

在音乐学院,每到九月刚开学,新生报道完毕后,还没等分琴房,“斗琴”大赛就已经角逐完毕。从大一到大五,大概都知道谁的专业最硬了。

这种情景就像是电影《海上钢琴师》和《不能说的秘密》里面的一样,让人感到激动的同时,也不禁会思考一个问题:学音乐的学生为啥都那么傲?

为什么学音乐的学生都那么傲?

其实,你看到的,可能只是个别现象。如果非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到高中去看一下。

你到高中去问一个学生说,孩子你高考想考哪个大学,他八成会说能上个一本或者二本就可以啦,即使在升学率相当牛的重点高中,敢说考清北的也寥寥无几。毕竟升学率在那儿放着呢。

但你要是在一个很普通的高中问学音乐的孩子说你想考什么大学,那十个里面可能会有八个说考音乐学院。

当然,这里面不乏有实力派,但更多的,值得我们去思考这个问题的,得从音乐专业这个专业特点上去分析。

音乐专业属于表演艺术。

音乐专业在高考考试的时候,要参加专业技能测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艺考”。艺考考的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科目就是主项(主科),主项可以是声乐,也可以是器乐。显然,这声乐和器乐都是舞台艺术,都是表演艺术,自然得自信、张扬、个性一些才能放得开,演得好。

表演专业的孩子们学的第一课不是解放天性吗?其实也就是这个道理。

试想一下,一个歌唱家站在台上,扭扭捏捏的,全无气质,想必唱出来也不会好听到哪里去。纵观各类文艺节目,但凡唱得好的,演得棒的,台风、气质也是相当赞的。

当然,这倒不是说唱得好的都是张扬个性者,这与性格是没有关系的。

“傲气”源于底气,源于专业硬气。

可以这么说,傲的同学专业一定也是很厉害的(但专业厉害的同学不一定都傲),音乐专业不像美术,得画好长时间才能将作品完成,音乐的孩子们往往三五个在琴房里有个钢琴就开始PK了,十来分钟下来,大家就能够明显的感觉到哪位同学的专业更为牛。因此,专业牛的同学会很自然的“自带光环”的。

这个“自带光环”通常还表现在不同的大学之间。你得品,得细细的品。

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必须胜利。

除少部分音乐世家及真正从小学习的、且从小就有走专业方向的孩子,大部分从高中才开始的,想借助专业来弥补文化课上大学的地地道道的艺考生,多半是带有很强的功利性的,其最初的选择也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可能恰好自己也少有点这方面的天赋。

这种退而求其次的选择,给孩子直接的压力就是:必须成功,必须上大学!

本来文化课就一般,学了专业还花了父母那么多的钱,如果失败了,可能初中的同学都会嘲笑我的。

基于以上的种种,导致了在别人眼中,学音乐的孩子显得极具个性,显得与众不同。

但,还有你不知道的另一面。

只有学了音乐之后才会体会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的。

多少人学了音乐以后才发现,这条路,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学音乐的孩子,比普通孩子更早的接触社会,比普通孩子更懂得人情世故,比普通孩子更懂得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

三伏天里在没有空调没有电扇的琴房练习到汗流浃背;三九天里独自一人背着沉甸甸的乐器奔赴艺考考场。多少次,凌晨一点去车站赶北上广的火车;多少次,被主科老师骂的想放弃自己的坚持。

这一切,只有自己知道,只有自己的乐器知道。

这条路不尽是大家看到的鲜花和掌声。聚光的背后,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刻苦练习!

当我们有一天在回忆我们学习音乐的那段日子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感到碌碌无为,就够了。

——以此送给学音乐和即将学音乐的宝宝们,在见到鲜花和掌声之前,一定要忍过去孤独与痛苦。

全文完

本文系乐吧作者于头条号原创首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