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停止忙忙碌碌卻碌碌無為

誰是最有智慧的人?

一談到智慧,我們很容易想到聖人孔子和老子。那麼誰的智慧更高呢?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孔子去,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遊;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遊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這句話的意思是:鳥,我知道它能飛;魚,我知道它能遊;獸,我知道它能跑.會跑的可以用網捕獲它,會遊的可以用絲線去釣它,會飛的可以用箭去射它 .對於龍,我就不知道了,它能乘著風雲而上天.我今天見老子,他就像龍一樣!”

古人亦云:老子天下第一,說明老子的智慧確實更高一籌。

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詳,大約出生於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與莊子並稱老莊。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稱“太上老君”。

老子傳世作品《道德經》區區只有5126字,卻成為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足以證明《道德經》蘊藏著無窮無盡的智慧。

《道德經》的智慧啟示:道

《道德經》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是獨一無二的,道本身包含陰陽二氣,陰陽二氣相交而形成一種適勻的狀態,萬物在這種狀態中產生。

1、 一:這是老子用以代替道這一概念的數字表示,即道是絕對無偶的。

2、 二:指陰陽二氣。"道"本身包含著對立的兩方面,又是陰陽二氣的統一體。

3、 三:即是由兩個對立的方面相互矛盾衝突所產生的第三者,進而生成萬物。

如何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停止忙忙碌碌卻碌碌無為

如果我們的思維能從事物非黑即白(低等)、包含灰色地帶的中庸之道(中等)上升到對立統一的哲學境界,就接近"道"了。

如何刻意練習"道"的對立統一思維?

"硬幣思維模型"是我們舉個生活中很常見的案例:

"As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正如硬幣有正反兩面一樣…

非黑即白:你只看到它的正面,或者只看到它的反面

中庸之道:你除了要看到正面、反面,你還能看到它的立面

對立統一:你要看到正面、反面、立面的統一體

"道"在學術上的應用:哲學

如何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停止忙忙碌碌卻碌碌無為

我們將道的思想應用於學術理論:

一、哲學

二、哲學派生出來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以及交叉的思維科學

三、專業領域: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地理;經濟學、政治學、法學、倫理學、歷史學、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人類學、民俗學、新聞學、傳播學等。

萬物:各種各樣的場景問題。

我們大多數人往往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疲於應付,所以整天忙忙碌碌,結果卻碌碌無為;倘若我們能深入的思考其背後的邏輯(三),返璞(二)歸真(一),方能洞察事物的本質。

"道"在管理中的應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底層邏輯是哲學

如何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停止忙忙碌碌卻碌碌無為

一旦我們能洞察事物的本質,我們就會發現解決一個錯綜複雜的問題往往同時需要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它們相容相剋,對立統一,其底層邏輯都是哲學。所以能解決所有問題的一定是哲學。

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本質是相通的:

物理學中做功的公式:做功=動力*速度*時間

社會學中成功的公式:成功=方向*效率*耐心

一、企業成功

1、確定方向:商業敏銳,戰略思維

企業的成功第一個底層邏輯就是看清趨勢,把握方向:宏觀洞察發現趨勢,微觀洞察發現商機,抓住潛在科技趨勢,選擇合適細分市場。

2、提升效率:財務導向,運營增效

在確認正確的趨勢下,使用槓桿,加速發展。本質上只有兩種槓桿:經濟槓桿、人力槓桿。基於人性使然的營銷和關係管理的領導力提升人力效率,基於以運營管理為過程和以財務指標為結果提升經濟效率。

3、足夠耐心

任何一個成功都是系統的成功,任何一個失敗也不是單點的失敗。人的磨合,事的策劃

都需要一定時間的積累,在量變發生質變前,淡看花開花落,靜待成功綻放。

智慧 ≠智力

智慧和智力的定義

智慧是生命所具有的基於生理和心理器官的一種高級創造思維能力,包含對自然與人文的感知、記憶、理解、分析、判斷、昇華等所有能力。

智力是指人認識、理解客觀事物並運用知識、經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記憶、觀察、想象、思考、判斷等;是指認識、理解客觀事物並運用知識經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

智慧與智力不同,智慧表達智力器官的綜合終極功能,與“形而上之道”有異曲同工之處;智力則謂“形而下之器”,是生命的一部分技能。

有智慧的人持續的提升認知(知+日)並進行實踐,內化為豐富的能力和閱歷(豐豐),經過耐心的量變(心),轉化為智慧。如果太著急,就不會有什麼大智慧了。

如何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停止忙忙碌碌卻碌碌無為

有智慧的人稱為智者,真正的智者敢於思考自己的人生: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內容提要:

1、思維的三種境界:1、非黑即白,2、中庸之道,3、對立統一

2、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本質是相通的,其底層邏輯都是哲學。

3、一個錯綜複雜的問題往往同時需要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它們相容相剋,對立統一,其底層邏輯都是哲學,所以能解決所有問題的一定是哲學。

4、智慧不等於智力,智力讓人得到的更多,智慧讓人懂得的更多。

後續練習:

用硬幣思維模型來分析一下對阿里"花唄"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