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讀十遍,筆記萬言——學毛主席的讀書方法,莫以刷書為樂

翻看當下的手機APP的時候會發現有很多以刷書、拆書為樂的人,這些恨不得每週、甚至每天都要拆、看新書,以此顯示自己的勤奮和淵博……

依我之見,這種自嗨式的刷書、拆書,不過是舊時代的“書呆子”換了個新馬甲;亦或是“讀書商人”們的套路,傳播焦慮、誘你支付,並無指導意義。

一個真心想好好讀書的人應該學一學毛主席的讀書方法,比如:帶著目的讀書、不動筆墨不讀書、經典反覆閱讀等等。


書讀十遍,筆記萬言——學毛主席的讀書方法,莫以刷書為樂

毛主席在閱讀

帶著目的讀書——學以致用,讀書是為了用、為了指導生活、工作實踐。

毛主席一生之中讀書無數,但是他在不同的階段是有選擇的讀書的,比如,在延安的時候,為了批判教條主義、總結革命經驗,毛主席自感“我的工具不夠”,因此他反覆閱讀大量哲學著作,指導自己的理論研究工作。 五十年代,開始社會主義建設之後,毛澤東則反覆閱讀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列寧有關政治經濟學論文十三篇》、《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等書,從這些經典著作裡面尋找、發現能夠指導當時經濟建設的理論和經驗。

密切聯繫實際,根據生活、工作的不同階段、不同需要,有目的、有選擇的閱讀才是正確的讀書方法。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檢驗理論,反覆迭代促進思考,唯有如此才有真正深入的閱讀。

不動筆墨不讀書——沒有思考的讀書不過是一場夢遊

“不動筆墨不讀書”是毛澤東的老師徐特立推薦的讀書方法方法,“好記性趕不上爛筆頭”,毛澤東是這一讀書方法的忠實擁躉。

“動筆墨”其實首先是“動腦”,帶著自己的閱讀目的,認真思考和消化書中所講的內容,把自己的心得和看法寫下來,把可以借鑑和應當拋棄的地方整理出來,該批判的批判,該吸收的吸收,該發展的發展……

“盡信書不如無書”,讀書人要能夠從書裡跳出來思考、分析,這樣才能讀懂讀透。讀書不是什麼值得炫耀的事情,通過讀書指導而做成實實在在的事情才是讀書的根本目的。

“書讀十遍,筆記萬言”——讀書不做筆記就是耍流氓

《共產黨宣言》作為理論指導書籍,毛主席讀了不下一百遍,筆記、文章寫了幾十篇;《社會學大綱》有四十二萬字,毛主席在延安時期就看了十遍,並且在書眉和空白處寫下了一萬多字的批註。現在,有多少人,真的把一本書讀過多遍?又有多少人能夠從有字之書讀到無字之書,在實踐中實現從他人理論到自我之理論的昇華?

當然,毛主席的讀書方法不僅限於上面三個,只是在這個知識焦慮氾濫的時代這幾個顯得尤為重要而已。隨波逐流、聽人解讀那不是讀書;短時間、快餐式地翻書也不過僅得皮毛。

讀書的真正樂趣是對作者思想的拷問、辨識;是對書籍脈絡的把握、掌控。而讀書的意義就在於把書中所講內化於心而外化於行。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學學毛主席的讀書方法,莫以刷書為樂。

俗語說的好:“半部‘論語’,可安天下”,多讀經典吧,莫被“知識焦慮”販賣者帶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