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作為“第八大古都”,到底夠不夠格?

#情感寫作小能手#

#歷史# #鄭州#


鄭州在2004年被古都學會評為中國第八大古都,一直是許多鄭州人引以為傲的事。如果有人問,鄭州?它憑啥是第八?


很多鄭州人的第一反應,也許就是領著你,到鄭州商城路和東門口那商都遺址圍成的土牆公園走一圈。看,3600年前的都城,實打實的城牆給這嘞,還問啥?


鄭州作為“第八大古都”,到底夠不夠格?

鄭州商城遺址


但對於鄭州被列為第八大古都,爭論和質疑之聲從未斷絕。從傳統的四大古都,到民國初年學者提出的五大古都,到如今的八大古都,大古都越算越多。其實,N大古都的重音不在古都,而在“大”,這個大,必定得有個規矩,不然誰都叫起來,光河南就一大把,別說全國了。


問題來了,大古都究竟是怎麼認定的,它的標準是什麼?鄭州作為第八大古都,到底行不行?我們來一探究竟。


中國古都眾多,堪稱世界之最


古都,即指古代都城,帝王建都之地。


中國古代王朝,前邊有周秦漢唐,後邊元明清,各領風騷。這幾個大一統的王朝,每一個都穩定了數百年,其“犖犖大都”西安、洛陽和北京,那真是蔚為壯觀。且天下大勢分分合合,中國歷史也經歷了許多割據和分裂的局面,戰國逐鹿,魏晉南北朝的諸國混戰、五代十國到遼宋金西夏時期的對立。這些時期的王朝都城,有些也不容小覷,如南京、開封、杭州。


在中國廣闊的疆域和漫長的古代歷史中,造就了數量眾多的古都,堪稱世界之最。早在一千五百年前北魏酈道元就有過盤點,在《水經注》一書,記載了到他生活的時代,被選作都城的城市就有180餘處。


既然古都如此之多,如何去界定和統計,就成為一個問題。按照歷史地理學家陳橋驛先生提出的認定標準,無論大一統帝國的國都還是“撮爾小邦”的都城,一般來說,滿足兩個條件就可稱為古都。


一是在歷史上曾是一個獨立國家的都城。


二是獲得古都稱號的現代城市,它在地理位置上必須與古都城址重合,或至少部分重合。就是說現在的城市和古代城址不能離太遠。


這個衡量標準是比較寬泛的,根據此標準統計,中國古都大大小小有220多處。


因此,在眾多古都之中,再選其拔尖的典範,就組成了如今所說的N古都,就很有必要了。


N“大”古都之不斷擴軍


中國的古都一抓一大把,如何將這些古都分個高低上下,從中選出拔尖的大古都。大古都怎麼選?若是沒有明確的評選規則,五花八門各唱各調,也就無法凸顯“大”的價值了。


大古都的認定,是從近代開始的,而且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1902年,著名學者梁啟超對中國曆代都城的地域分佈規律進行總結,提出中國有“五大都”,即長安(西安)、洛陽、汴京(開封)、燕京(北京)、金陵(南京)。這是中國大古都之說的開端。從梁啟超的選擇看,這五座古都,都是建都時間長久的都城。此後,最晚到1935 年,“五大古都”的表述已廣泛見諸報刊,五座古都及其隱含的大古都標準,已獲得社會各界比較廣泛的認同。


鄭州作為“第八大古都”,到底夠不夠格?

西安大雁塔


20世紀30年代,學者張其昀提出“歷史上之六大都會”,也得到社會上一定的認可。“六大古都”說,比梁的“五大都”多了一個杭州。因杭州建都153年,開封195年,相差不多。但張其昀也提到,開封、杭州其所經朝代、所歷年月,還是比不了洛陽、西安的分量。


鄭州作為“第八大古都”,到底夠不夠格?

洛陽龍門石窟


無論五大、六大,民國時的學者對大古都的認定,比較看重的是具有較為長久的建都時間,而且也並未忽略各大古都之間的差距。


此外,20世紀20年代以來,還有一個“四大古都”的說法。由於南京國民政府定都南京,並在其後設置了其他都城。因此,首都南京、故都北平(北京)、陪都西京(西安)、行都洛陽也被當時人稱為中國“四都”。這四座城市是民國時期重要的戰略城市,其設置主要基於當時的政治軍事局勢。同時,它們也是歷史悠久的古都。


鄭州作為“第八大古都”,到底夠不夠格?

南京秦淮河


與“五大”、“六大”古都基於歷史學者的認定不同,“四大”之說乃是歷史傳承與現實政治綜合的結果。可見,當代城市自身的地位影響力對其過往之“古”的認定也有巨大影響,不容忽視。


民國以來,最包容的“六大古都”說比較流行,一直沿襲到了80年代。


隨著認識的深入,學界對古都價值越來越重視,1983年成立的中國古都學會,加強了古都的研究和認定工作。此後中國歷史地理學者譚其驤,提出了明確的大古都遴選標準,指出並倡議河南安陽地區,因其曾是殷都與六朝鄴都所在,歷史地位重要,也加入大古都的行列。自此,“七大古都”的說法漸漸流行開來。


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鄭州商城遺址逐步發掘和研究,社會上關於鄭州商代亳都的歷史價值也越來越重視。2004年11月,在鄭州舉辦的“鄭州商都3600年學術研討會暨中國古都學會2004年年會”上,學者認定鄭州進入大古都行列。


鄭州作為“第八大古都”,到底夠不夠格?

北京故宮


至此,西安、洛陽、北京、南京、開封、杭州、安陽、鄭州成為中國八大古都。


從大古都的認定標準看鄭州古都的“成色”


雖然鄭州成了第八大古都,但是從民國以來的大古都認定看,不管是學界還是民間,仍然存在爭議。比如在五大古都、六大古都之外,也有人提出十大古都、十三大古都之說。而所涉及的城市就包括北京、西安、洛陽、開封、南京、杭州、安陽、成都、咸陽、蘇州、揚州、太原、銀川等。


鄭州作為“第八大古都”,到底夠不夠格?

開封鐵塔


鄭州作為“第八大古都”,到底夠不夠格?

杭州雷峰塔


鄭州第八大古都,其他古都不能也爭個第八?或者其他城市是不是可以繼續排下去,第九、第十……這個古都的認定也不是國務院紅頭文件不是法律認定的,你能認定,其他城市就不能?


可見,大古都的認定,還是應該有比較明確,令人信服的標準。當代學者對於認定標準也各有觀點,我們不妨綜合考察一下。


鄭州作為“第八大古都”,到底夠不夠格?

表格引自毛曦:《中國大古都標準問題的百年回顧與當代思考》,《天津師範大學學報》200702


雖然各學者的標準不盡相同,但其中,建朝朝代多,歷時長,都城建設宏偉,影響大,古今城址相關,是衡量大古都的最主要標準。


另外,還默認的有一個古都數量的限制,那就是大古都的數量不宜過多,多了也就難以與其“大”的地位名實相副,而失去了評選的意義。


我們就根據這些評選標準,來看看鄭州到底配不配作為第八大古都。


從建都時長來看,鄭州是有可靠考古證據證明的最早朝代的都城亳的建都之地,從公元前16世紀起,都城歷經5代10王,歷時150年左右。亳都作為在鄭州建都的最重要都城,鄭州被評上八大古都之一,可能是沾光於它是最早的都城,具有悠久意味。但早商的都城時間不夠久,地位也不那麼重要。


夏商時期,中國遠未形成疆域國家,國都的統攝力非常有限。鄭州的亳都處於商代早期,這是中國朝代的開蒙時期,中國先民之初,城址搬來搬去,那時候的國都和秦以後疆域廣闊的帝國國都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國家規模和政權影響力都小的多,那時的商“朝”只能算是一些氏族組成的地方政權。因此,其都城影響顯然並不算大。


所以鄭州的亳都,雖然可以稱得上是最早朝代的都城,但是城址規模和影響力上,與後來的長安、洛陽這種大一統帝國的國都無法相比。


鄭州作為“第八大古都”,到底夠不夠格?

軒轅皇帝像


至於說黃帝和炎帝打敗了蚩尤部落,在今日鄭州南郊20多千米處的軒轅之丘建立有熊國。現在河南新鄭市的黃帝故里,成為了中華尋根之地。這個“五帝”只能算是傳說,並未有可靠考古遺蹟作為支持,而且也沒有形成都城,所以不能作為鄭州評選大古都的參考。鄭韓故城,雖然也屬於鄭州市,但地處新鄭,而且也只是春秋戰國“地方”政權的都城。


鄭州商城遺址是否特點鮮明呢?鄭州、偃師和安陽都有商城遺址。鄭州其實跟偃師的商城遺址比較相像,都屬於商代早期城市遺址,規模相差不大,時間也比較接近,鄭州商城並非獨一無二。再從出土文物方面來看,鄭州其實是遠遠不如同為商代都城的安陽。


鄭州作為“第八大古都”,到底夠不夠格?

偃師商城博物館新館


但從古今城址相關聯這一標準來看,鄭州顯然比較符合。現在的商城遺址完全在鄭州市區之內。


鄭州在八大古都中能排第幾?


說了這麼多,只不過要說同為大古都,也是有個“三六九等”的。要更好地認識它們,理解其歷史價值,我們可以給八大古都大古都排排坐,分分層級。


八大古都,西安、洛陽、北京、南京、開封、安陽、杭州、鄭州。


西安、洛陽、北京,這算是最硬核的古都,它們都作過中國歷史上強大的統一帝國的首都,位列第一層級。


西安是建都朝代最多的古都,先後有十幾個朝代在此建都,建都時間達一千年多年。西安在中國歷史前半期扮演了重要角色,早期的重要朝代周、秦、漢、唐都建都在這裡,所以才有“秦中自古帝王州”的說法。盛唐時長安更是繡成堆,每每是現代文學家嚮往的聖地。漫長的歷史積澱,西安評大古都,當之無愧。


鄭州作為“第八大古都”,到底夠不夠格?

兵馬俑


十三朝古都洛陽,是所評古都中建都時間最長的,13個朝代在此建都有1300年之久。一時洛陽紙貴的《三都賦》,使我們看到東漢京城洛陽的繁華、富裕和強大。


鄭州作為“第八大古都”,到底夠不夠格?

洛陽牡丹


如果說中國前半期的歷史看西安和洛陽,那麼後半期就要看北京。從公元916年的遼國開始,後續中國重要朝代金、元,到近代的明朝、清朝,都建都於此,共建都時間達八百多年。一直到清朝時,北京是中國擁有帝王宮殿、園林、廟壇和陵墓數量最多、最豐富的城市。


鄭州作為“第八大古都”,到底夠不夠格?

長城北京八達嶺段


接下來,可以把南京、開封、杭州放在第二層級。


南京,即古代的金陵、建康,六個朝代在此建都近400年。明太祖朱元璋將首都定在南京,使南京成為了全國的政治中心,但只歷經53年。南京建都朝代夠多,時間長,但大部分都是“割據”王朝,缺少大一統的影響力,所以也只能落到第二梯隊。


鄭州作為“第八大古都”,到底夠不夠格?

南京江南貢院


八朝都會的開封,最重要的是作為北宋的都城。公元960年趙匡胤建立宋朝,即北宋,都城在開封,即東京。這是歷史上開封最鼎盛的時期。北宋東京城,富麗天下無。北宋時開封人口已達150萬人,是當時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更是呈現了東京的繁盛之景,歷代可能再無二。但是北宋建都168年,不算長。其他的都是作為一些小國的都城,建都時間也短。


鄭州作為“第八大古都”,到底夠不夠格?

杭州靈隱寺


南宋建都在臨安,就是杭州。歷經了153年統治,南宋建都臨安是杭州發展史上一個非常繁榮的階段,“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就可以想見當初的杭州是多麼繁華。杭州秀美的風光算是別有一番韻味。


鄭州作為“第八大古都”,到底夠不夠格?

開封包公祠


這些古都就比第一層級的大古都弱一些,開封、南京和杭州的建都時間都較第一梯隊短,而且並不是作為“統一中國”的首都。


第三層級:安陽、鄭州。


郭沫若寫過兩句詩:“洹水安陽名不虛,三千年前是帝都。”安陽為殷商時的都城,名為殷,建都二百多年,創立了中國殷商文明。但安陽的重點並不在商朝都城,而是作為魏晉北朝時期非常重要的城市——鄴城。殷商滅亡後,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在安陽北40公里處的鄴城建都,所以安陽共歷327年國都時間。被焚燬的鄴城城址在建國後被發現,文化遺存十分豐富。


但問題是,當代的安陽市並非一個大都市,只是河南省的一個地級市,這對其古都地位是有影響的。現代安陽實力的不彰,古都地位自然也不會太高。


鄭州作為“第八大古都”,到底夠不夠格?

安陽市“殷商魂”雕塑


再說鄭州,在八大古都排序裡,算是等級最低的。鄭州自亳都以後在歷史上就沒有太高的地位了,兩週時期鄭州作為鄭國都城存在了一段時間。之後,就只是一個普通城市,沒有什麼國家層面的影響了。鄭州作為最晚入圍的古都,地位確實不如前七“大”重要。


在我看來,鄭州作為第八大古都,最主要得益於兩個原因:


第一,考古學的發展,使埋藏地下的都城能夠重見天日,證明其曾經的家底。


第二,更為重要的是,“大”古都的認定從來都不能脫離其所處的時代。當代城市的發展,鄭州作為河南省省會,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人口千萬的大都市,更不用說如今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的地位,使其具備了“都”的條件。沒有鄭州今天的巨大發展,古代遺存再有價值,恐怕也難以稱得上大古都。


鄭州作為“第八大古都”,到底夠不夠格?

鄭州“大玉米”


並且,在鄭州建都時間、都城特色上也仍然具有一定的地位。早商亳都遺址與當下的鄭州市也可以建立直接的地理空間上的聯繫。


這樣說來,鄭州第八大古都的冠冕,可以繼續戴,但我們也要知道,與其他七大古都,或者潛在的第九、第十大古都相比,鄭州“成色”幾何。這樣,我們對鄭州的瞭解,心裡才更有數。


對於鄭州古都的地位,大家當然也都有自己的看法,但一些客觀標準是需要界定,不容忽視的。


在河南,遍地是寶,一百多個縣城,動不動就是千年以上的歷史,古都開封洛陽更不用提。老百姓也樂於往前攀祖宗,說咱們這祖上如何如何的闊氣,怎麼怎麼了不得。這些說辭,自小聽多了,也覺得煩。


因此,對於我個人,不愛說這個古都的事,美好的未來不必靠老祖宗貼金。就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