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學生,平時考試沒問題,一到大考就考不好,何解?

每一屆都有一部分學生,他們月考周測考得很好,可是一到一模、二模這樣的大考,成績就不理想。很顯然,他們平時能考的很好,說明掌握的知識點還是沒有問題的。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又如何解決呢?

高三學生,平時考試沒問題,一到大考就考不好,何解?


有兩點可能的原因,與試卷特點有關和與學生心理特點有關。

一、知識的問題。模考題一般為原創題。

像全國大聯考,以及各大市的模考題都是原創題。雖然知識點還是那些,可是題目提供的情境比較新穎。如果學生不會知識遷移,那學生就很容易出錯!

知識遷移的前提是什麼?

1、熟悉各個知識點和知識點間的連接

2、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框架

3、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提取出不同的知識點

往簡單說,就是熟悉各種題型。

對於以前做過的同類型題,尤其是理科問題,要注意它們的差別。而對於從未見過的題型,要學會建立模型。

高三學生,平時考試沒問題,一到大考就考不好,何解?

拿江蘇為例,2017年之前各個市都是有模考試卷的。可是,由於他們都是原創題,這樣勢必就會影響到江蘇高考的命題組的命題。所以,現在就減縮為三套試卷——南京、蘇州、南通。

他們的特點分別為:南京的試卷以細膩,平實見長,蘇州(理科)計算量可觀,而南通試卷則會讓學生不停地突破邊界。

各市的試卷,都有自己的特點。如果學生想考高分,不僅是要知道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還要客觀的評估你將要考的試卷有什麼特點。所以,學生需要事先掌握最近幾年的模考試卷,這樣才能做到“相同找差別,新題會建模”。

那麼有人會問,那我只要熟悉高考就可以了!我的高考就有機會考高分了。為什麼要了解模考試卷?因為,你得過幾次模考的這幾關。如果模考考得好,夢增加學生的信心。

同樣,學生必需要熟練掌握近3年的高考題。即使是老師,習慣了江蘇的考試題目後,再做安徽,浙江的題都有點不習慣。

高三學生,平時考試沒問題,一到大考就考不好,何解?

小結:如果希望再正式考試中,學生能考高分,不僅僅要知道自己手裡掌握的資源,還要客觀的評估試卷的特點。思考問題緯度就會增加。正所謂知此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二、心理因素,學生太在意結果了。

1、對未知充滿恐懼

如果讓一人走在高半米,長十米,沒有護欄橋上,成年人是可以通過的。可是如果讓成年人走在高十米的同樣型號的凳子上。沒有經過訓練,很多人是不敢走的——因為害怕摔下。

高三學生也是這樣,他們需要走過心理的這個“獨木橋”。這時他們需要老師的幫助——老師的課堂,老師的及時、正確的反饋,和老師給你的心理輔導。

這些都會讓高三學生減少恐懼。如果學生跟不上老師的課堂節奏,或是老師對學生說了比較嚴重的話。都可能影響孩子的心理。

高三學生在考試前,發燒、肚子疼都是通過身體上的不適,來反應內心的不安。

小結:高三孩子比較敏感,內心害怕,它可以來自學習本身,可以來自老師,也可以來自父母的較高的期望。任何東西都可以觸發一些學生的內心波動。

高三學生,平時考試沒問題,一到大考就考不好,何解?

這些問題大多來自與外界。如何應對呢?學生能在考得不理想時,能找自己敬佩的老師談談心,是一個好辦法。

同樣,家長最好不添亂,維持原樣。如果家長原先和孩子能順利交流,就正常交流。如果家長和孩子關係比較微妙(關係略緊張),就不需要在管理孩子了,即使孩子回到家後,玩手機到很晚。

2、目標顫抖

心理學有一個實驗,如果讓一個人給針穿線,大部分人能做到。可是如果有人告訴你,穿過去給你50萬,穿不過去,就扣除你50萬。你還能穿好線嗎?較大幾率是,你做不到。這就是“目標顫抖”。就是因為太在意結果,太在意得失,反而不容易達不到自己的目的。如果學生太在意某場考試時,也會影響大考的發揮。

解決的方法仍是,緩解學生對於目標的重視。有的學校已經取消了高考時間倒計時的標語牌,也出於這個目的。

小結:保持原樣,是緩解學生情緒的最好方法。不要因為孩子是高考考生,家長就得刻意的輕手輕腳,頓頓都做特別好的給孩子。這無形中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

高三學生,平時考試沒問題,一到大考就考不好,何解?

解決的方法,高三的陪讀,上下學的接送的談心,家長送飯時的陪伴。都可讓孩子安心。不過,家長要做這些,最好能先爭得孩子的同意。還有和孩子談話的主題不可以是學習。

寫在最後:瞭解自己掌握的知識點,也需要了解客觀考查的內容。更應該注意心理的調節。

學生如何做到自己調節呢?保持身體健康。鍛鍊可以,營養可以,保證睡眠時間。心理波動少,就是成功。睡眠,睡眠,睡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