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餵飯有弊端,一不小心胃病找上門”這個習慣性動作您排開了嗎?

前段時間有新聞報道,家住上海的一位奶奶覺得自己的孫子吃飯有些食物嚼不動,也嚼得太慢,於是就想著像以前喂兒子一樣,把飯嚼碎餵給孫子。

沒想到,這個年僅1歲的小寶寶竟感染了自己口腔中的病毒,全身出現紅疹和水皰,還時不時的流血水,最終因搶救無效死亡!事後,小男孩的奶奶後悔不已。如今,仍然有很多家長沒意識到“嚼飯喂小孩”的危害。

家長肯定會疑問,這個年僅1歲的寶寶怎麼會因為“吃飯”致命?“嚼爛後餵飯”到底有什麼危害?我們伴隨著疑惑繼續往下看!

“餵飯有弊端,一不小心胃病找上門”這個習慣性動作您排開了嗎?



“餵飯有弊端,一不小心胃病找上門”這個習慣性動作您排開了嗎?


即使寶寶吃飯嚼不碎,家長儘量不要自己嚼碎了再餵給寶寶吃,因為有很多潛藏的危險存在。

(下面是陽陽媽媽和牛媽的對話)

陽陽媽媽:看您剛才說不能嚼飯喂孩子吃飯,我想知道具體有什麼危害呢?

牛媽:呀!陽陽媽媽,問題可大啦,你聽我細細道來哦!

陽陽媽媽:嗯嗯!!

牛媽:首先,會傳播細菌和間接疾病給孩子,其次會導致孩子出現消化系統的疾病,嚴重的話還會影響到孩子的發音系統呢!

牛媽:現在環境跟以前不一樣啦

牛媽:餵養孩子要更加註意,以免影響孩子的正常的成長需求。我會出個表格方便各位家長參閱噠!

陽陽媽媽:原來危害這麼多,辛苦牛媽啦!!!

牛媽:不客氣啦!

看完牛媽和陽陽媽媽的對話,大家是不是明白了一些!


媽媽們需牢記嚼飯餵食的4大危害:

1、傳播細菌

由於大人會接觸許多食物,所以口腔中難免有細菌,對大人來說自身的抵抗力足以對付,但對於抵抗力相對較弱的寶寶來說,一旦感染有害細菌,會出現腹瀉、口腔潰瘍等問題。

2、傳播疾病

其實生活中,有些疾病可以通過唾液進行傳播,比如:乙肝、皰疹性咽炎等等,大人在咀嚼食物時病菌就會進入食物,寶寶吃完後很容易感染疾病。

3、影響胃腸道等消化系統

寶寶“嚼碎食物”的過程是一個鍛鍊消化系統的過程,如果孩子長時間吃嚼碎的食物,容易失去對“咀嚼”的興趣,長此以往會嚴重影響到牙齒的咬合和胃腸道等消化系統功能。

4、間接影響發音功能

長期不咀嚼食物,口腔不運動,發音功能可能也會受到影響,所以,作為家長最好別經常嚼飯餵食,應該適當的鼓勵寶寶獨立進行吃飯。


“餵飯有弊端,一不小心胃病找上門”這個習慣性動作您排開了嗎?

那麼上文說到的小男孩怎麼會因為“奶奶嚼爛餵飯”就發生意外了呢?

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幽門螺桿菌”惹的禍!!到底什麼是幽門螺旋桿菌呢?它又會對寶寶的身體造成哪些危害?


“餵飯有弊端,一不小心胃病找上門”這個習慣性動作您排開了嗎?


當孩子出現厭食、腹部脹痛、並且逐漸消瘦的情況,應該第一時間考慮是否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

“口—口傳播”

主要通過人與人唾液進行傳播,比如使用共同的餐具,嚼飯喂寶寶吃等等都有可能會成為幽門螺旋桿菌的傳播途徑。

“糞—口傳播”

這種例子並不少見,現在的環境汙染較嚴重,不小心誤食了被糞便汙染過的水源或食物,都會引起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另外家裡有養寵物也要注意及時的清理寵物糞便,避免寶寶不小心接觸造成感染。

原來“嚼爛餵飯”這麼大學問,再給大家說說怎麼預防這些弊端的發生。


“餵飯有弊端,一不小心胃病找上門”這個習慣性動作您排開了嗎?

◆ 不要嚼飯喂孩子

很多家長因為平時要上班,都是老人在照顧孩子,其實老一輩人的餵養方式和我們的有所不同。特別是有些老人害怕孩子咬不動、吃得慢啊等等,就會先把飯菜放進嘴裡嚼碎後再餵給孩子。這個時候意外就在潛伏,一旦老人自身已經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但是又不自知,那麼就會很容易感染給寶寶。

◆ 不要用嘴試溫度

有的家長怕飯菜太熱,會把食物先放進嘴裡試一下溫度或吹涼再給寶寶吃,其實唾液沾在食物上,也會導致幽門螺旋桿菌間接傳染哦!

◆ 不要嘴對嘴親吻孩子

其實有研究表明,唾液中也會含有幽門螺旋桿菌。如果大人感染了這種細菌,非常容易就會傳染給寶寶。有時候親朋好友看到可愛的寶寶會忍不住親一親,當媽的如果看到這種現象一定要馬上去制止,前段時間有新聞就報道過“某兩歲的孩子因為親吻而死亡的事件”所以我們一定要引以為戒!

◆ 從小培養孩子講衛生的習慣

幽門螺旋桿菌也可以在牙齒上生根安家!所以對於剛長牙的孩子,家長一定要認真幫助孩子刷牙,從小開始培養孩子的衛生習慣。比如:飯前便後要洗手,早晚要刷牙等等。

另外,如果確認寶寶真的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切記不要隨便使用“抗生素”,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遵照醫囑治療。

您是否還在這樣做呢?快快戒掉這些壞習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