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安时代后期,掌握实权的为什么会是日本的太上天皇?

日本在唐朝模仿中国的皇帝将大和朝的君主从"大王"改成了"天皇",同时也模仿中国的太上皇而出现了太上天皇。根据史书记载,日本至今共有五十八个太上天皇(简称"上皇"),明仁天皇是最新的上皇。

在平安时代后期,掌握实权的为什么会是日本的太上天皇?

有意思的是,在日本天皇逐渐沦为傀儡的平安时代后期,日本的上皇(上皇出家则称"法皇")却控制了全国最高实权,这便是"院政时代"。那么在平安时代后期,掌握实权的为什么会是日本的太上天皇呢?

在平安时代后期,掌握实权的为什么会是日本的太上天皇?

在传统印象中,天皇从平安时代中期沦为无权的傀儡,幕府时代更是连朝廷都沦为傀儡。然而天皇完全沦为傀儡的过程长达数百年,直到江户幕府时才算彻底沦为傀儡,朝廷也是到江户时代才被幕府控制。

在平安时代后期,掌握实权的为什么会是日本的太上天皇?

天皇完全沦为傀儡的过程大体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摄关时代;二是院政时代;三是平氏政权,四是幕府时代。平安时代中期即是"摄关时代",朝廷大权旁落于藤原氏世袭垄断的摄政关白手中,架空了天皇。

在平安时代后期,掌握实权的为什么会是日本的太上天皇?

藤原氏架空天皇的方式是将大和朝廷的所有令制官从天皇直辖变成了摄关直辖,天皇自然就被架空了。但如果有与藤原氏地位相近的大贵族在令制官外另建处理政务的官僚体系,就能夺取摄关控制的实权。

在平安时代后期,掌握实权的为什么会是日本的太上天皇?

按照日本的礼法规定,退位的上皇与在位天皇拥有了同样的地位,只是上皇没有直辖机构和官员。于是在应德三年(1086年),白河上皇在自己所住的院建立行政机构"院厅"并设立直接听命于上皇的官员。

在平安时代后期,掌握实权的为什么会是日本的太上天皇?

上皇的地位与天皇相同而院厅是不受摄关控制的令外官,导致上皇的院厅能直接越过摄关的朝廷来处理国家政务。更厉害的是,白河上皇还组建了以源平武士为主、直接听命于自己的军队——"北面武士"。

在平安时代后期,掌握实权的为什么会是日本的太上天皇?

白河上皇依靠"北面武士"获得了超过藤原氏的经济军事实力,日本的实权自然从摄关的朝廷转移到了上皇的院厅。日本至此进入了"院政时代",而"院政时代"的开创者白河上皇以此独掌权柄长达四十三年。

在平安时代后期,掌握实权的为什么会是日本的太上天皇?

然而院政只是把摄关掌权换成了上皇掌权,天皇依然没有实权。更重要的是,院政的根基"北面武士"标志着武士阶层正式登上政治舞台,这就注定院政不过是日本进入幕府时代前的过渡阶段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