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胎是個兒子,讓醫生給我結紮吧”,待產媽媽這樣交待丈夫

34歲的昕,已經有一個4歲的女兒,二胎進醫院待產的時候,她跟丈夫商量說:如果這胎是個兒子,到時跟醫生說,我們結紮吧。丈夫不語,婆婆聽到後用家鄉話嘀嘀咕咕了好一陣,雖然沒有完全聽懂,但昕基本已經清楚了丈夫和婆婆的意見。

結紮這個話題,雖然婆婆是第一次聽他們說,但夫妻之間已經討論過好多次,每次都被丈夫的沉默不語而中斷。

似乎,男人們對於這個結紮等於斷了他們的後這個話題特別敏感和不悅。

結紮?結誰?男人還是女人?

“如果這胎是個兒子,讓醫生給我結紮吧”,待產媽媽這樣交待丈夫

我至今,最欣賞和崇拜爺爺做過的一件事情,就是在我出生之後,爺爺拉爸爸去做的結紮。

爸爸七兄妹,有六個姐姐,自己是家裡的獨苗。我上面有個哥哥和一個姐姐,爺爺很疼媳婦,我出生之後,雖然看到又是個女娃,但看著產後虛弱的媽媽,在計劃生育的壓力下,爺爺果斷建議讓爸爸去做結紮。

在那個大部分家庭都有兩個兒子作為留後“雙保險”的年代,爺爺這樣做,挺讓人敬佩。

同事靈在準備要二胎之前,就說過,自己第一胎是女兒,第二胎無論是兒子,還是女兒,都要給自己做結紮術。她會把這個打算告訴丈夫及家人,但他們的想法不會改變她的決定,她也不打算再跟丈夫商量,到底兩個人該給誰結紮這個問題,她說,我來!這是保護我自己,我願意承受!

其實,在此之前,婆婆就有意無意在她耳邊說過,如果二胎是個女兒,還要生三胎之類的意思。

如果要讓她安排她兒子去做這個手術,很難獲得她的同意,勢必會扯出可以想象的家庭矛盾。

丈夫此前也表達過,要斷了自己生育能力的顧慮。雖然丈夫口中說,不需要結紮,我們可以用別的避孕措施,但憑她對丈夫的瞭解,恐怕又會是一個又一個悲哀的意外吧。

既然如此,沒有別的要求了,自己來吧。

結與不結,誰結的問題,是背後蘊藏的千年來的重男輕女的思想,是一個關於“留後”的命題,靈不曾奢望能在自己的家庭裡打破這個根深蒂固的觀念。

“如果這胎是個兒子,讓醫生給我結紮吧”,待產媽媽這樣交待丈夫

那麼多家庭想要兒子,他們究竟要的是什麼?

還是說說靈,她的婆婆有兩個兒子,除了丈夫之外,她還有一個高材生大兒子。兩個兒子高高大大,也學業有成,至少在農村裡,有房有車有能力在省會城市立足的人不多,讓她在鄉親們面前倍兒有面子。

但背後的婆婆,其實有中度抑鬱,她抑鬱的癥結,全來自於最讓她驕傲的大兒子。大兒子常年在外,不懂得關心母親,逢年過節,也因為要陪老婆出國旅遊而選擇不回家,作為家裡的長子,婆婆更希望他能撐起家裡的一片天,但每次跟兒子通過電話之後,婆婆就要因為大兒子的不理解和不關心哭一場,甚至曾經以跳樓威脅兒子趕緊生小孩。

大兒子婚後四年,還不生孩子,愁苦了這位老人。她一邊抑鬱在兒子不愛她的種種行為中,又一邊行走在鄉間揚起她那高傲的頭。

“如果這胎是個兒子,讓醫生給我結紮吧”,待產媽媽這樣交待丈夫

她不曾思考也永遠不會醒悟自己究竟想要的是和氣有愛的家庭,還是能讓她驕傲和有面子的“兒子”和“孫子”。在她一遍又一遍地要求兩個兒子要孩子和生兒子的情緒之下,她的抑鬱會無法緩解。

多少家庭,在把兒子和孫子當成寶貝,養育在溫室裡。小的時候,立志要給孩子最好的學習和成長環境而不讓孩子做家務,自己生病了明明不合適幹更多家務卻讓孩子不要動手,一邊歇著,讓大人們來,這樣長大的孩子,怎麼會懂得關心體貼?最可悲的是,他們一邊抱怨兒子的不懂事,一邊繼續讓孫子“一邊玩去”。

養育下一代,不就是為了自己老了之後,有個可以照顧、關心、愛護和體貼自己的人嗎?這個事情,女兒可以做到,並且女兒會更體貼,這與生兒子有什麼關聯?除此之外,比生兒子本身更重要的事情,是教育他如何成長為一個獨立、懂得愛與呵護的人吧。

“如果這胎是個兒子,讓醫生給我結紮吧”,待產媽媽這樣交待丈夫

我們真正該擔憂的不應該是沒有兒子、孫子,而是自己老年了沒有保障。

所謂養兒防老,如果目的是防老,老了遇到事情有人幫忙,想找個說話的人有個依靠,那真的不一定非得兒子才能做到。

所以,近年來出現了很多丁克一族,在給自己確保有一份老年保障之後,選擇瀟灑一生,畢竟,保障有機構擔保,而後代,卻不能保證不氣死你。

在中國千年的歷史裡,物質水平低下的時候,的確是力量當擔,而男孩,是力量的代表。所以,擁有男丁,才能讓一個家庭有安全感。

隨著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類似西方國家,社會保障制度、養老方案的不斷完善和選擇多樣化,人口出生率相對反而下降。達到這個水平,便不再需要養兒來防老了,國家可以接替做到。

在我國,70和80後是壓力很大的,他們的父母大多沒有社保,有商業保險的更是少數,因此父輩對他們有極強的依賴,也同時往往把這種“養兒防老”的思維灌輸到後輩上去。

“如果這胎是個兒子,讓醫生給我結紮吧”,待產媽媽這樣交待丈夫

事實上,到了我們80後這一代,基本的社保都已經普及了,等我們老了之後,很多人都可以領到養老金,也相信幾十年之後,國家的養老保障制度會比現在更完善。

所以,無論你現在有沒有兒子,在幾十年之後,兒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會隨著社會的進步不斷淡化,國家會作為力量當擔的角色出現在家庭裡。

讓父輩們需要知道的,以及我們對下一代能做的,就是改變陳舊的、與新時代不匹配的觀念,培養一個能在自己老來真正懂得關心和表達愛的孩子。在未來,心理的依靠會比物質上的依靠重要得多。

至於生男還是生女的問題,交給命運吧,當你和你的國家不斷變強大的時候,真正的生兒生女都一樣會到來的。

如果您覺得文章對您有用,歡迎分享給您關心的人,也歡迎您關注本號,一起了解更多育兒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