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经营贷”,然后去炒房?

据《新京报》报道,4月20日,央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向辖内各商业银行下发紧急自查通知,要求各银行针对今年以来新发放的房抵经营贷(含借款人为企业或个人)情况立即开展自查。有房地产界人士分析称,这次排查是因为一些投机者利用了疫情期间的“贴息政策”,即用手上的房屋抵押申请低息贷款,然后将资金用来购房。

疫情之下,不少中小企业受到较大冲击,为了救助受困于疫情的实体经济,央行已推出至少千亿级的优惠利率贷款,加上财政部明确按实际贷款利率再给予一半的贴息政策,企业实际融资成本大幅减少。但一些投机者却嗅到有利可图,利用疫情期间的“贴息政策”,用手上的房屋抵押申请低息贷款,将资金再用来购房。

本是救助实体经济的“贴息政策”,却成了炒房客的“菜”,令人气愤、心疼。这一幕足够吊诡,救助实体经济的政策,反倒可能伤害实体经济。本来是一把“好牌”,却正在被一些人往烂里打。

这种现象最近在不少地方都有所呈现。“千万豪宅秒光”“百万喝茶费”“500万元以下的房子基本卖没了”……这些新闻的背后多是一些炒房客在推波助澜,而因疫情出台的一系列帮助小微企业纾困措施,则给了投机者加杠杆的机会。

中央一再强调“房住不炒”原则,但在一些地方投机炒房的现象仍然较为严重。对此,一方面需要地方政府坚持楼市调控政策不动摇、不松劲;另一方面,发展经济要摆脱“房地产依赖症”,真心实意拥抱实体经济。比如在房价高企的一线城市,高房价让一些企业与年轻人不堪重负,这从长远看,对地方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经济基础没有益处。

另外,各项政策的出台,也要充分考虑到方方面面,避免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变形走样”的可能性,甚至由有利于公共利益的“公策”变成满足个别人利益的“私策”。出台各项政策,要能加强执行力度,也要避免在执行过程中跑偏,让政策利好能够真正落入百姓、企业的口袋,最大程度发挥出正向作用。(戴先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