孛兒只斤、弘吉剌,為何元朝人的音譯名如此奇葩?

《宋書·黃回傳》“及景素結逆,履霜歲久,乃密通音譯,潛送器仗”。

音譯就是將外語文字,按照本國語言也就是漢語的相似音節翻譯過來。而其本身,並不具備了原有的意思而是隻保留了語音和書寫形式。

孛兒只斤、弘吉剌,為何元朝人的音譯名如此奇葩?

在中國古代有很多少數民族曾經內遷,甚至統治過中原。而且在當時,也沒有那麼多的翻譯官。更何況,底層百姓識文斷字者少之又少。所以,乾脆將少數民族人的名字直接音譯過來,方便避諱也能使更多人記住。

(一)、並非意譯,存在合理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帝國,版圖一度橫跨歐亞大陸。雖然四大汗國只是名義上的歸屬,但是其疆域仍然無可匹敵。

但是元朝上層領導者的音譯,都令人感覺非常的拗口。不像之前的少數民族,比如鮮卑的拓跋宏、契丹的耶律楚才、金國的完顏宗弼、完顏宗翰。這些人雖然也都是音譯,但給人的感覺就如同漢人的複姓再加上名字。

1. 讀來彆扭的音譯名

在綜藝《吐槽大會》上,有位藝人曾說自己最喜歡元朝文化,尤其是崇拜元仁宗孛兒只斤·愛育黎拔力八達。不為別的,就是因為他的名字長,而收走一兩個字無所謂。

孛兒只斤是黃金家族的姓氏,而後邊的才是他的名字,加起來總共有十一個字。

孛兒只斤在清朝又翻譯做博爾濟吉特,就像孝莊皇后所屬的科爾沁草原部便是這個姓氏的衍生。這個姓氏還有很多音譯,比如博爾濟吉忒和博爾濟錦等。根據高文德先生主編的《中國少數民族大辭典》此姓氏的意譯為藍眼睛。

除了元仁宗以外,還有許多元朝統治者的名字,都令人一時讀不過來。就像元寧宗懿璘質班,以及他的妻子弘吉剌·答裡也忒迷失皇后。這夫婦二人,名字都非常的難讀。如果第一次念,很容易認錯了。

孛兒只斤、弘吉剌,為何元朝人的音譯名如此奇葩?

2. 漢語發生變遷

當時的音譯,只不過是用漢人的文字將蒙古人的名字音譯過來。要知道,在當時的漢語和今天的漢語並不一定完全相同。所以,很有可能在當時讀起來並不拗口而用今天的普通話讀起來才會感覺非常的奇怪。

就像許多古詩句,都是講究押韻的。但是用現在普通話讀起來,並不感覺押韻,反而是用閩南語和粵語來讀就感覺非常的通順。但是文字是沒有變化的,雖然現在用了簡體字但是也是從繁體字逐漸衍生過來的。

誰也不能保證,現在所說的普通話與當時的官話都保持著一致。官話也就是各個朝代行政中心所在地的方言,明朝早期是南京官話後來遷都北京以後就將兩者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融合。而在此之前的宋朝,則是主要以河洛官話為主。

即使後來建炎南渡以後,朝中的大臣仍然說著河洛官話。這就造成了現代人讀起當時人的音譯名字,容易感覺非常奇怪也容易引發歧義

。畢竟,每個朝代的首都不一樣所以他們的官話也不一樣。文字是沒有變化的,用現代的語言讀當時的文字自然而然的會感覺些許奇怪。

(二)、因素頗多,難以定奪

現代的社會講求民族大團結,五十六個民族和睦相處。但是在當時,兩個民族之間的交流是非常困難的。很多時候,無法直接去尋找其名字的意譯為何。首先,這需要耗時耗力;其次,明白了意譯也並無多大的作用。

關於元代的史料,本來就不多。而且大都是用老懞文寫的,蒙古古代文化和漢族文化的交流非常少,而且兩者的兼容性也很差,所以只能看一些專家的譯作。

孛兒只斤、弘吉剌,為何元朝人的音譯名如此奇葩?

1. 無法直接意譯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專家學者,對於一件事物都會產生自己的意見。所以,如果單純的將元朝人的名字意譯是不可取的。就像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名字,鐵木真至今也沒有完整的定論。

《蒙古秘史》記載,鐵木真出生時他的父親正好打敗了敵酋鐵木真·兀格。所以,為了紀念這場戰役就賜給了他這個名字。這位鐵木真是塔塔爾部的首領,而他們用的是突厥語。鐵木,意譯過來是鐵的意思,可以將他的名字理解為鐵人或者剛毅之人。

但是總不能逢人就說成吉思汗的名字是鐵人,這樣一來就有些戲謔的成分在其中。意譯不僅麻煩,而且還不好使用。所以,在漢語譯人名時大多都是使用的音譯而並非意譯。但是兩個語系之間,讀音方面自然會存在差異。

2. 語言的不兼容

蒙古語在古代屬於阿爾泰語系,但是由於蒙兀高原太過遼闊所以每個部族所使用的語言都存在著不同,正所謂“十里不同音”。而且他們本身就是分散在各處的部落,並不是完整的民族。直到斡難河源頭召開大會以後,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國。

當時北部地區受金國統治,所以語言很相似於女真話,而西部地區則靠近回鶻和突厥,自然而然的就受到了他們的影響。而當時的漢語,與這些語言之間存在著極大地差異。不可能完完全全的按照自己民族語言,所習慣用的方式來翻譯他們的名字。

孛兒只斤、弘吉剌,為何元朝人的音譯名如此奇葩?

古代蒙古人的名字加上姓氏,本來就非常的冗長。兩個民族在元朝建立以前,幾乎沒有機會接觸。所以,在他們入主中原以後也沒有那麼多的時間供人考究的去翻譯其名字。還有元朝的統治者都說蒙語,用蒙文所以對於他們的漢語音譯名字自然也沒有那麼在乎。

因為是音譯,所以用哪個字眼都無所謂。但是為了表示對於統治者的尊敬,自然用的字都是非常講究的。而不是說,隨便用哪個字都行。如若是這樣,便是對於君王的不尊重。在集權時代,這便犯了大忌。

(三)、名字的多樣化

名字是一個人的標誌,所以自家父母對於孩子的名字都注入了大量的心血。也有的是出於“歪名好養活”的目的,隨便起了個簡單的名字。但是作為黃金家族,是絕不可能隨便給孩子取名的,這關乎到作為統治階級的家族地位以及顏面等。

1. 受到宗教因素的影響

在未起兵前,蒙古高原上的各個部落都是信仰薩滿教的即原始宗教。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巫師,能夠與長生天進行交流。但是總會有人想要通過宗教,來控制權力。當時忽必烈在六盤山與藏族高僧巴斯巴會見以後,便決定改信藏傳佛教也就是喇嘛教。

當然,這種信仰並未觸及到四大汗國,他們大部分都皈依了伊斯蘭教。而元朝則走向了信仰佛教的道路,所以他們在給後代起名字時自然也會帶有許多佛教的色彩。比如上文所提到的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他的名字便是來源於梵文。

孛兒只斤、弘吉剌,為何元朝人的音譯名如此奇葩?

因為佛教就是從印度,跨越喜馬拉雅山來到西藏地區的。蒙古文音譯過來都如此繁瑣,更不用提相隔十萬八千里的印度了。還有懿璘質班,這便是取自於藏語。名字來源的多樣化,也是音譯元朝人名字奇怪的重要因素。

畢竟當時與各地的交流都很少,而且漢族還不是主導民族。所以,在這方面自然會有些偏頗。在信仰藏傳佛教以後,很多人的名字都取自於藏文或者直接向佛教的源頭印度求取。這些對於漢語音譯而言,無異於雪上加霜。

2. 蒙語和漢文化的影響

其實,也並非所有的音譯都那麼拗口。比如孛兒只斤·答剌麻八剌他的名字是從梵文直接音譯過來的,意譯則是法護的意思。而他的繼任者,則名為孛兒只斤·海山。他的名字,就是直接取了漢文中的含義。

而且元武宗,也非常的推行漢族文化並且積極的推進宗教改革,奉行宗教自由的政策。這也是元朝統治者中,唯一一位用漢文取名的皇帝。

除卻受喇嘛教影響之外的,其實還是受到蒙古本民族文化影響者居多。

比如元憲宗蒙哥、元文宗圖帖睦爾還有元惠宗妥歡帖木兒。正是因為元朝人的名字,太過於多樣化而且還不得不直接進行音譯,那麼自然會五花八門,不適用於漢族傳統的語境。當然,也不該用現代漢人的觀點去評價古代蒙人的名字。

孛兒只斤、弘吉剌,為何元朝人的音譯名如此奇葩?

元朝的貴族普遍信仰藏傳佛教,所以他們取各式各樣的名字。有的受到宗教影響,有的則致力於迴歸本民族文化,也有的在漢地棲息習慣了,受到了漢文化的影響。所以,他們的名字非常雜,再音譯過來如此拗口就不足為奇了。

結語:

在古代漢族和蒙古族是涇渭分明的兩個民族,不能要求其他民族的名字按照自己民族的習慣來唸。而且,翻譯水平也非常有限。古代的觀念與現在也有所不同,當然漢語在千百年中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很有可能,這些現在讀來拗口的名字,當時卻讀的非常通順。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民族語言的不兼容。雖然在許多漢人眼中看來奇怪,但是他們卻都有自己的意思。其本民族的人看來,就是再正常不過的名字。音譯,畢竟只是音譯。

參考文獻:

《蒙古秘史》

《元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