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父母早期教育中的误区,抓住婴幼儿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在宝宝的早期教育过程中,新手家长往往会走许多弯路,往往走进误区而不自知。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常见的误区有哪些。

1.

孩子太小教育是以后的事

虽然现在人们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但是许多人,特别是老人却不理解早期教育。他们认为刚出生的婴儿什么也不懂,教育为时过早。

当我儿子出生后,我也有意给孩子些引导,妈妈看到了说:“教什么呀,才这么大,啥也不懂,吃饱睡好就行,学东西还早呢。”

这都是缺乏早教意识的表现。其实婴儿一出生,就有了最初的认知能力。0-3岁是许多能力发展的关键期。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如果以一个人17岁时的智力水平为100分,那么4岁时达50分,4-8岁可发展30分,8-17岁只能发展20分了。

婴幼儿期宝宝智力高速发展,如果这个阶段不给他适当的刺激,不提供良好的环境,将会错过婴幼儿智力发展的黄金期。

新手父母早期教育中的误区,抓住婴幼儿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中国古代著名学者颜之推说,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认为教育的最佳时机是在“婴孩”阶段。

2.

误把早教当成单纯的学习

专家调查显示有90%以上的家庭误把幼儿早教单纯的理解为“孩子智力的培养”,学习成绩就是都育的效果。

其实教育和学习是两个概念。教育是能力的培养,不是成绩的取得。尤其是早期教育的内容包括:动作技能、语言表达、认知、社会行为、情感培养、人格发展和艺术感受等。重在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不能用成绩来衡量的。

对于0-3岁的孩子来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生活式早教”才是最重要的,家庭对孩子心理品质和行为发展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可以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锻炼孩子的各种能力。

新手父母早期教育中的误区,抓住婴幼儿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3.

过度保护和约束

昨天看了一个视频,一个外国爸爸手里推着婴儿车,车上放了一个纸箱。他的几个月大宝宝却在地上爬行……

在我国,孩子都很娇贵,从出生就是全家的“重点保护对象”,是不会出现视频中的场景的。中国父母总是以太脏、太危险而约束孩子的行为。其实,婴幼儿对环境的要求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他们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也需要提供不同的环境去让他们探索世界,发展潜能

新手父母早期教育中的误区,抓住婴幼儿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4.

教育目的功利化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是自己梦想的延续。早早就给孩子定下了他们想要孩子成为的样子。同事之间攀比,以将来获得更多利益回报为目的。

也不管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硬性的给孩子进行“超前教育”,压抑孩子爱玩的天性。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犯错就批评,这样会打击孩子自信心,长期以往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新手父母早期教育中的误区,抓住婴幼儿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5.

忽视品德教育

对于人的一生而言,唯有人格的养成是从小培养并基本定型的,否则,一旦养成就很难去纠正了。所以说婴幼儿期是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时期。

在当前的早期教育中,人们往往重视知识的教育,而忽视行为的养成。道德品质的培养包括知、情、意、行四个方面。而我们的孩子只停留在知识层面上。孩子们从家长、老师处获取了许多品德方面的知识,也能讲解许多行为规范、为人处世的道理。而另一方面则表现出任性、自私、不懂礼貌、不分是非等不良习惯。

孩子的知行不统一,还需要家长更进一步的引导。父母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做家长不仅要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而且一举一动都要堪称为幼儿表率。如经常听到有的家长,以肯定的口气,当着孩子的面对人说:“这孩子精得很,吃东西专爱挑大的,好的吃”,或说“这家伙不知多鬼,不管要什么都想尽办法一定要到手。”这些语言很容易误导孩子,因为孩子的认识是直接的,使孩子把这些话信以为真,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使孩子形成自私.刁蛮的不良行为,造成不良后果。

新手父母早期教育中的误区,抓住婴幼儿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中国有句古语“五岁成习,六十亦然”,如此说来,幼儿时期是各种能力发展形成的关键时期,它将影响一个人的终生!因此,我们要不断的学习新的育儿知识,以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进行早期教育,为孩子的一生奠定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