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善良

#「閃光時刻」主題徵文 二期#

摘要

過度懦弱的善良,不是善良,善良,也是有鋒芒的。

真正的善良

01

前兩天和我哥談論了這樣一個話題:他們社區有一個7歲大的孩子,父母離異,跟著母親,母親對其不管不問,瘦的皮包骨頭。

哥哥很氣憤地說,我為什麼要幫他,憑什麼?

我很詫異,因為我一直覺得我哥是個很善良的人,即使平時脾氣暴烈,但這次,事情好像不太一樣。

真正的善良

哥哥講出了原委:疫情前後,哥哥於心不忍,帶著這孩子吃喝了幾天,但這孩子,彷彿白眼狼,幫著外人欺負哥哥,哥哥氣不過,才就此蹉跎了行善的念頭。

這事,很小,看起來無非農夫與蛇的現實版,但背後有兩點值得警醒。

真正的善良

02

第一點,關於孩子教養的問題。

我一直覺得教育,是人生最重要的一環,幼年的經歷,會伴隨個體一生,看了很多書,很多心理學實驗,這樣的觀念也愈發強烈。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去不復返的光線,那幼年,就是決定光照去向的關鍵角度,去往無光之黑暗,就此湮滅,還是去往寂靜冷漠的現實,不停獲得力量,去照亮一方。

孩子是一張白紙,決定他性格的,是外界。簡單來說,我認可孩子是無辜的這一點,至少在接受初中教育之前,孩子的思想都是外界塑造的。

所以因為孩子的表現寒心不必,有所改變保持距離是常情。

真正的善良

03

第二點,關於善良。

善良並不是意味忍讓,你不忍心打擾舍友睡覺,小心翼翼,卻沒人領情;你不想打斷課堂教學,努力壓抑去廁所的慾望,但於其他人而言,再正常不過。看過一個例子,孫儷義務捐助貧困大學生上學,最後被反咬一口,就此不提公益。

其實這個問題,本質來說,還是在於大家對善良的理解。善良,不應該是毫無條件,毫無保留的付出、給予,而應該是有限,有前提的幫助。

我從來不贊同一個外出旅遊的女孩去幫助一個迷路的孩子,為什麼?

你自己本身也是弱勢群體的情況下,對群體弱勢群體的幫助對你來說是一種風險,而對於一個身強力壯的當地小夥子來說只是舉手之勞。救人於水火固然值得稱讚,但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即使從行善的持續角度來說,你健康、完好地成長能做的善行善舉,遠勝於你捨身不顧,成就大義的一次犧牲。

真正的善良

04

最後,善良,要有度,這個度有兩層:善行要適度;善念要適度。

善行要適度是說升米恩鬥米仇,救急不救常,你可以幫忙,可以幫一把的,是暫時性苦難,你救不了,叫不醒一個懶散習慣的可憐人。

善念有度是說做善事之前先想清楚自己的能力以及善事的本質,世上最怕的不是惡人做壞事,而是好人把壞事當善事努力去做;更要看清楚,善事本質,你比如說僧人放生,你放個海龜在溪水裡,放個泥鰍在大河裡,我覺得只是增加罪業,而不是修正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