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鍋打盡!吃了神仙都站不穩的廣式鍋物

地道風味之旅

一鍋打盡!吃了神仙都站不穩的廣式鍋物

廣式鍋物在北宋時期便已原型初現,由於食物投放湯中會“咕咚”一聲,被舌尖上的宋朝第一帶貨人蘇東坡形象地稱之為“谷董羹”。


不過,無論是紅湯清湯酸湯菌湯還是羊肉湯,只要烹食方式為且燙且吃,基本上便可統稱“火鍋”,唯獨廣東對鍋物有自己的叫法——”打邊爐“,總讓第一次聽說的人好奇,如此生僻奇怪的稱謂從何而來?

一鍋打盡!吃了神仙都站不穩的廣式鍋物

《廣州語本字》記錄下了這一食俗的出處:“打”是涮的意思,“邊”則是“甂”的同音簡寫,最地道講法應該是“打甂爐” 即涮瓦盆火鍋。可能是因為“甂”字太生僻,所以逐漸就誤傳成了“邊”。


打邊爐最傳統吃法就是站著吃,大概是太美味的緣故,吃上幾個小時也不足為奇。


畢竟有俗語云:邊爐滾一滾,神仙都企唔穩(神仙也站不穩)!


1


打邊爐裡的門派


這幾年不少城市掀起了一股打邊爐的熱潮,還一度搶了川渝火鍋的風頭。當川鍋以麻辣鮮香攻佔所有人味蕾時,打邊爐卻反其道而行之,用清水原湯彰顯“大味至淡”,無招勝有招,為自己贏得了鍋物江湖的一席之地。


和川渝火鍋只分紅油清油不同,廣式打邊爐要是細分下來,完全可以開宗立派,吃上一個月也不重複。


廣府派,無雞不歡,多以雞煲類為主,代表為“豬肚雞邊爐”;


潮汕派,這兩年風頭正盛,“牛肉邊爐”讓很多人第一次瞭解到了廣式火鍋。但是外地人鮮知,當地還藏著“滷水邊爐”,一鍋沉澱了歲月香氣的陳年老滷,就足夠令你食指大動;


一鍋打盡!吃了神仙都站不穩的廣式鍋物

《尋味順德》


順德派以毋米粥為”粥底邊爐“的代表,不過此派最負盛名的,當屬宗師級邊爐:“清水邊爐”——這也是打邊爐的最高境界:極簡極鮮。


2


無雞不成宴 豬仔好煲湯

廣東豬肚雞邊爐


鍋底:豬肚雞湯

食材:豬肚、雞肉、葷素菜若干

蘸料:生抽、海鮮醬油、沙茶醬

一鍋打盡!吃了神仙都站不穩的廣式鍋物

(豬肚雞邊爐)


豬肚雞邊爐第一要緊的,便是原湯沸騰後,盛上一碗先滋潤腸胃。和川渝火鍋鍋底只能燙煮不能喝不同,由豬肚和雞肉經過長時間文火熬煮的湯底,本身就帶有濃郁的草本味和胡椒香氣,有些大廚會在湯中再加入酵母抽提物,為其提供精細入微的香料基調,湯底濃中帶清,喝下後暖心暖胃。


喝完湯後,等鍋底再次沸騰時,即可把斬件的雞塊和切條的豬肚下鍋,雞汁中和了豬肚的腥味,而豬肚提升了湯的濃郁,5-10分鐘後,雞塊嫩滑,豬肚爽脆,一桌人起筷,手慢便無。


豬肚雞邊爐可以涮燙各種葷素菜,廣東人喜愛脆肉鯇,這是一種肉質更爽脆的草魚,切成薄片的魚肉涮兩下就要迅速夾起,以捲成蝴蝶狀時口感最佳,香滑彈牙。


一鍋打盡!吃了神仙都站不穩的廣式鍋物

(脆肉鯇 涮燙)


配魚片的醬料也有講究,一般醬油味重,容易蓋過魚肉本身的鮮味喧賓奪主,可選擇海鮮醬油,並在其中放入少許姜沫,便可提升海鮮的滋味又無損魚肉的鮮甜,嗜辣的人可以往醬油里加點小米椒,吃起來更有層次感。


3


庖丁解牛 無丸不歡

潮汕牛肉邊爐


鍋底:牛骨白蘿蔔湯

食材:脖仁、匙皮、匙柄、吊龍、吊龍伴、嫩肉、牛腩、胸口朥、三花腱、肥胼、腿肉、五花腱、牛舌、牛尾……

蘸料:沙茶醬

一鍋打盡!吃了神仙都站不穩的廣式鍋物

(潮汕牛肉邊爐)


潮汕人在廣東是出了名的做事精細。體現在食物身上,牛肉邊爐可見一斑。


牛肉牛筋丸,打漿手拍40分鐘以上,直至肉漿細膩光滑,還能聞到新鮮牛肉的清香後,手工擠刮成丸。


肉丸在潮汕,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除了工序上的嚴謹之外,區別其口味的關鍵還有配料。一般人家用鹽、澱粉、食用鹼、小蘇打和魚露製作,但有些大廚會在裡面加入酵母抽提物,調鮮效果更好,肉丸口感既彈且柔,還帶有一絲甘香。


除了掉地可以回彈的牛肉丸,光是五花八門的涮燙牛肉部位,也足夠讓人點單前好生研究一番,並伴有選擇困難症發作。


一鍋打盡!吃了神仙都站不穩的廣式鍋物

(潮汕牛肉邊爐各部位牛肉圖)


雖然脖仁、匙皮、吊龍、嫩肉等部位眾多,但一頭牛用來打邊爐的部位只有整頭牛的30%,尤其考驗切肉師傅的刀工,牛的每個部位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筋是筋肉是肉,彼此不可粘連,每片肉大小均勻,立盤不掉是最為基礎的工夫。


如果對於五花八門的牛肉部位不瞭解,那麼就直接點吊龍、肥牛和爽口嫩肉,它們幾乎涵蓋了牛肉最典型的口感。下鍋順序從瘦到肥,下鍋時用筷子將肉打散,燙時需一吊血水,二吊纖維,三吊酸性,三吊水之後,再將漏勺架在鍋邊,眾人分食。


吃牛肉邊爐,必定要蘸沙茶醬。潮汕是沙茶醬的發源地,將魚、海米、酵母抽提物及各種香料等混合而成,口感鹹鮮甜辣俱全,鮮香甜稠,能激發牛肉本身的味道,使其如覆上油脂般綿綢濃郁,肉與醬料彼此成全,相得益彰。


4


比佢食一食 唔食廣東米

順德粥底邊爐


鍋底:白粥

食材:貝類、魚片、牛肉片、豬雜、雞肉等

蘸料:蔥姜碎、生抽、花生油

一鍋打盡!吃了神仙都站不穩的廣式鍋物

(粥底邊爐)


廣東地區蛇多,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讓毒蛇咬上一口,以後再也沒機會吃廣東的米了。


死前還心心欠欠的廣東米有多好吃?

順德人用粥底火鍋告訴你。


許多廣東人都愛吃粥,粵菜中的生滾粥,講究用新鮮的肉類、海鮮在粥水裡大火急煮,迅速上桌,凸顯食材本身的鮮味。但一碗生滾粥所含食材畢竟有限,人們乾脆用清淡的白粥作為鍋底,打起了邊爐。


傳統的粥底火鍋,只取粥油做底,即稻米用油抓勻,丟進一口大鍋裡煮至少三個小時,直到米粒顆顆開花、順滑起膠,米湯色白如漿熬製成後,上面浮著的一層粘膩如膏油的濃稠液體。

一鍋打盡!吃了神仙都站不穩的廣式鍋物

(粥油)


粥油沸點比水低,好料下去也不容易灼過火,用來打邊爐更能保持肉質的鮮美,又因為以粥為底,不會上火,深受重視“下火”的廣東人的歡迎。


粥底邊爐下料的順序也有講究,先是甘甜的白貝,燙到開殼立即撈起,隨後肉質細膩的鯇魚片、筋道彈牙的象拔蚌、細膩鮮香的豬肝稍稍過水即可,柔滑彈牙的肉丸、果凍一般顫顫巍巍的豬紅則需細細煮上幾分鐘,蘸以提鮮的生抽醬料,錦上添花。


這是一個漫長而愜意的過程,最後鮮味和肉味都留在了粥裡,舀一勺煮得綿密的白粥,撒上蔥花、芹菜粒,熱乎乎地喝下,粥底火鍋的美妙之處才得以盡數展現。


5


天王蓋地虎 清水打邊爐

清水打邊爐


鍋底:清水,偶爾會放少量玉米段、枸杞或薑片等

食材:新鮮魚片、牛肉片、肉丸、蔬菜等

蘸料:醬油、花生油、蔥薑末

一鍋打盡!吃了神仙都站不穩的廣式鍋物

(清水打邊爐)


“白開水,滾鯇魚頭尾及脊骨,加點大豆芽菜,落鹽,落豬油,便是上好的打邊爐湯料。”在一篇1987年的飲食文章裡,簡單明晰地道明瞭清水打邊爐的精髓:忠於食物的原味。


鍋底只用清水,偶爾放幾段玉米提供清甘韻味,剩下的,全靠食材自己。一鍋清水如同照妖鏡——只用略略一煮,食材的好壞便一目瞭然。

這也是為什麼清水打邊爐的菜式不算多的緣故,畢竟不是每一樣都經得住清水的檢驗。菜品以豬牛雞魚肉為主,有的餐館會提供更地道本土的水蛇肉。如果夠膽一試,你會驚歎於蛇肉的清甜,蘸點生抽入口,是純粹天然的鮮美。


打邊爐時要注意由淡至濃燙涮,可以體味到層層遞進的口感;想要嚐到食材的鮮味,控制火候是關鍵,有些食材涮燙時間要掐著秒計算,才能得到或爽脆或柔嫩的極致享受。


吃兩粒爆汁彈牙的肉丸,倒一份土雞塊入鍋燙熟,涮幾片內臟羊肚……老廣們吃打邊爐,過程不加一次湯,所有食材的鮮味全都聚集在裡面,最後點一份粿條,配著湯落肚,以鮮甜飽滿結束一頓打邊爐,嗝,滿足。

清水打邊爐的調味一般為海鮮醬油,口感偏甜卻不奪味,僅僅是用來輔助提鮮的,所以不宜濃油赤醬,懂行的老饕會選擇低鹽清淡的生抽做蘸料,只需輕輕一裹,肉鮮便已躍然舌尖。


一鍋打盡!吃了神仙都站不穩的廣式鍋物


在川渝人民眼裡,廣式邊爐清湯寡水,不叫火鍋,叫湯鍋;而廣東人則視重口味火鍋為妖孽,懷疑濃厚的鍋底是為食材的不新鮮打掩護。二者相互對擂,卻又惺惺相惜,打邊爐逐漸有了微辣鍋底的出現,而川渝火鍋也開始將食材的新鮮作為招徠顧客的亮點。


除了鍋底講究工夫,蘸料也有所改變,雖然廣式蘸料越簡單越好,一碟海鮮醬油或一碗沙茶醬就是全部,但隨著酵母抽提物的出現,蘸料可以更大程度從淡中取鮮,口味上的變化則更顯內斂和深刻,使其回味鮮甜,協調飽滿。


不過變化是必然,但鮮,永遠是打邊爐萬變不離其宗的主旨,一為新鮮,二為鮮味,從食材本身取味,大道至簡,寧淡勿鹹,一派宗師氣度。


下期預告:

在肉系火鍋圈裡,南有潮汕牛肉火鍋,北有北京羊肉涮鍋。一下雪,北京成了北平;一涮肉,首都才成了老北京。在老北京眼裡,銅鍋裡沸騰的卷邊羊肉,是冬日裡的白月光,而那一碗香濃的麻醬,則是心裡的硃砂痣,萬物皆可蘸。


思賓格,全球酵母抽提物領導品牌。

酵母抽提物,成就您的風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