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短裙”政策下的高校招生競爭

“超短裙”政策下的高校招生競爭

最近,經常在頭條上看到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上交和浙大哪個更好”,“復旦和上交哪個更好”,“北理工和電子科大哪個更好”等等,尤其是上交,經常看到有人把它拿出來與其他高校相比。

這種能夠拿出來比較的學校,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具有相當實力的優質名校,但對於此類話題,我一般不太感興趣,也不想參與討論,原因有二:

一是覺得火藥味過濃,國人太喜歡攀比,而這樣比的結果,到最後,輸的當然不甚體面,贏的也不那麼好看,最終兩敗俱傷。

第二個原因:這幾所高校都是我仰慕且可望而不可及的名校,如果讓我對它們說三道四,有點下不了嘴。

最終讓我動筆的原因是,上交最近再次爆出熱門話題,讓我再也不能不一吐為快。

“超短裙”政策下的高校招生競爭

我們先從正面角度來了解一下開篇前兩個問題的主角——上交以及與它相比較的另外兩所高校。

這三所高校均屬“C7”、一流“985”,均為國內頂尖大學,且同具地理優勢:兩所位於美麗繁華的國際大都市上海,一所位於被人稱為“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杭州。

這三所高校因為在國內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所以,它們的優勢我就不多說了,下面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聽聽不同的聲音。

近幾年,國內高校在招生時,為了搶奪優質生源、提高自己的江湖地位,不得不說是拼盡全力、用盡心思,於是就有了“超短裙”一說。其實“超短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提前批,可為什麼又會是這種表達呢?我們來追溯一下起因。

“超短裙”政策下的高校招生競爭

率先使用此策略的是上交,大概在2011年,該校為了提高錄取分數線,拉近與復旦的差距,遂將學校一些包含了部分冷門學科的專業打包成大類放入了提前批進行招生。因為提前批錄取分數不用對外公佈,這就讓必須官宣的一批次分數線大大得以提高,結果當年,還真的“損”了復旦一把……

第二年亦如此……結果到了第三年,復旦就開始“反擊”了,再後來,浙大也開始仿效,最後導致那些既有地域優勢又最具競爭力的“985”、“211”院校,好多都加入了“超短裙”隊伍,開始了此招生策略的運用。

提前批原本是教育部為一些特殊院校,如:軍隊、公安、司法、民航、空軍招飛、公費師範、小語種、藝體生、部分中外合作辦學以及一些有特殊招生要求的普通院校增設的,因為這些院校對身體、家庭和政治面貌等方面要求比較嚴格,一旦因為這些外圍條件未通過,就會耽誤孩子升學,影響他們的一生。這種情況下,國家才做出了這個人性化的安排,為一些特殊領域的高校開設了提前批。

而那些有此計劃的普通院校,也是為了能夠招收到在某些領域有較高天分但卻偏科的孩子。而如今,復交卻只是為了抬高分數線,讓自己更好看一點,就為一些並無任何特長,只是分數相對高一點的孩子大開方便之門、降低自己的招生標準,無疑破壞了規則。

“超短裙”政策下的高校招生競爭

而這兩天,上交又再一次爆出熱門,在2020山東高考錄取中,居然超越清華北大,在兩個排名中,首次躍居一、二名。

我們來看一下今年山東高考錄取的榜單,如果不包括醫學院,按照傳統的學校最低投檔分,排列位次是:北大、上交、清華、復旦;而如果把醫學院包含進來的位次是:上交、清華、復旦、北大。

“超短裙”政策下的高校招生競爭

這個排序可以說驚呆了太多人眼球,“清北”這個代表了國內最頂尖院校的組合,一直以來已經穩固於江湖多年,如今不僅與“復交”處於同一梯隊,卻還被“復交”如此碾壓,以後還怎麼立於江湖?

對於這個結果,人們都很想知道原因,細究一下,大約有二:

(1)山東今年採用了“3+3”的高考新政,報考方式也從“院校+專業”換成了“專業+院校”。眾所周知,新的政策,大家既不熟悉,也沒經驗可借用,所以,有一些填報失誤應屬意料之中;

(2)我們再來看一下這四所院校今年在山東的招生計劃數:北大(66+26),清華82,上交(16+6),復旦(26+3),(說明:括號中前一個數是普通類招生,後一個數是醫學類招生);最後實際投檔人數:北大(74+26),清華83人。

以上數據,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復交兩所院校一批次招生數遠遠低於清北,所以可以肯定的說,它們的大部分生源都放入了提前批,而提前批的投檔線因為不公佈,我們是無法獲知的。但據以往數據顯示,提前批的分數線至少要低於一批次15分以上,而這個段位的考生,15分是什麼概念?最讓人難受的是,拉低清華分數線、位次為405的最後一名居然是“核工程與核技術(定向中核)”這個被人稱為冷門但國家急缺的高端技術專業。

“超短裙”政策下的高校招生競爭

眾所周知,熱門專業受人追捧,報名人數多,分數就高;而冷門專業因為不好就業,或者學歷要求高需要讀書的時間長,這樣的專業相對來說分數就會低一些。最典型的就是今年湖南省文科第四名的鐘芳蓉報考了北大“冷門”考古專業,一度引發了網友廣泛熱議,很多人對此表示不理解,認為這個分數讀這麼個冷門實在是太可惜。

其實這個話題我們可以追溯到大學生包分配的最後一年。早在1996年之前,那時候的大學只有一個統一的分數線,根本沒有什麼熱門冷門之分,考生們的選擇,就只有一個宗旨:理想和興趣,沒有人會想著以後的就業和薪酬問題。但後來大學生擴招了,國家也不包分配了,才讓很多父母和孩子有了“熱冷”的考慮,也才有了專業線,有了這些不可理喻的招生“策略”。

所以,目前有很多家長對於大學只看分數線,其實我是不贊成的,對於這些招生的旁門左道我更是不能認同。我認為,一個優質的大學,精力應該放在提升教學質量、增加深造人數、提高就業率以及讓畢業生更好地適應社會上;而家長衡量大學的標準應該主要放在該校的學風、校紀、是否有博士點和碩士點、導師的專業水平以及實驗室條件、國家每年撥付的科研經費上。

還有一點,有的家長選擇大學除了看分數,還喜歡看地區,有些地處偏遠或者經濟不那麼發達地區的大學,就不太考慮,其實像中科大、哈工大、西交、吉大、蘭大這樣的大學,不但學風好,生源優,而且教學水平也是極佳的。

所以,我們衡量一個大學,不能只簡單的從錄取分數線來考慮,也不能只從城市來考慮,雖然有些時候需要面臨就業實習等諸多問題,但如果想學到真本事,打算繼續深造,建議還是多從專業的角度來綜合考慮。

“超短裙”政策下的高校招生競爭

清北在國內位居一二,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學生以考入為最終目標,家長以孩子考入為自豪,百年名校的位置不是說能擠佔就擠佔的。國家對於它們每年的投入,雄厚的師資力量,無與倫比的優質生源,都構成了這兩所學校的整體實力。所以,如果真想與它們一較高低,那就來點真功夫,去努力提升自己的實力。

這樣的大學,我們期待!

“超短裙”政策下的高校招生競爭

歡迎關注“愛美食的閆老師”,與您一起討論更多關於教育的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