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讀了那麼多書,卻沒有任何進步?

很多人都會感嘆: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就像很多人感覺“讀了那麼多書,卻沒有任何進步”一樣。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

杜甫說過:“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因為聽過、看過,並不等於記得、會用。

西岡一誠在《高分讀書法》一書中也具體說明了這一點。信息並不等於知識。如果我們看書時,只是感嘆著“哦,這樣啊”就全盤接受的話,那麼,我們僅僅是看到了羅列的文字,只是接受了一些信息。然而,如果不把讀到的信息變成知識,讀書就失去了價值。

為什麼你讀了那麼多書,卻沒有任何進步?


那麼,怎樣把讀到的信息轉化成知識呢?《高分讀書法》一書認真細緻地闡述了把書“讀透”的五個步驟。

步驟一:讀書前的準備。裝幀閱讀,定目標。

步驟二:採訪式閱讀。帶著記者思維,邊讀邊問,邊求解。

步驟三:整合閱讀法。包括摘要閱讀法和推測閱讀法。

步驟四:檢驗閱讀法。同時讀多本書,做平行閱讀和交叉閱讀。

步驟五:議論閱讀法。“輸入”的最終目的是“輸出”。

值得說明的是,上述步驟看似繁瑣,但其中一些方法,我們平常不知不覺中都有用到。

並且,

會讀書,並不僅僅是能夠考高分,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提高一個人的理解力和思考力。

具備良好理解力和思考力有什麼好處?這樣的人,通常頭腦靈活、反應迅速。他們邏輯清晰,在迅速看透事物本質的同時,還能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重新審視該事物。他們能夠把曾經學過的知識與技能運用自如,很多複雜的事情到了他們那裡,一句話就能說明白……

說實話,你是不是也想成為這樣的人?下面就讓我們看看,具體應該怎樣做。

一、讀書前不準備,讀了也白費。

先回想一下,我們平常讀書,是怎麼讀的?是不是掃一眼書名,就翻到正文,一章接著一章讀下去了?

這樣讀書,其實是漏了非常關鍵的一步,那就是閱讀前對全書的大體瞭解和把握。

就像我們出去遊玩景點,在入口處,通常都會有一些歷史文化背景以及景點分佈、景區特色等的介紹。有的人視而不見長驅直入,有的人駐足瀏覽順便把景區導覽圖拍下。這兩種人,遊覽看到的景緻和遊玩感受,肯定是有差別的。

前者漫無目的,逛到哪裡是哪裡,能看到什麼全憑運氣。而後者,憑著對景區整體的瞭解,會規劃出一條合理的遊覽路線,既覆蓋絕大多數景點,也不至於屢屢走回頭路,最後滿意而歸。

前者看似隨意灑脫,但花了時間精力,卻和真正的景緻緣慳一面,不能不說是遺憾。

讀書也是如此。如果不做閱讀前的準備,只是愣頭愣腦地讀正文,可能讀了好一會兒都還在暈頭轉向,閱讀效果肯定大打折扣。

閱讀前的準備怎麼做?做到兩點即可,一是“裝幀閱讀”,顧名思義,就是封面閱讀;二是事先設定閱讀目標。

每一本書,小小封面,實際上大有乾坤。書名、腰封、函套上,那些隻言片語,實際上都是該書的重點內容和關鍵信息。稍加留心,就會對即將閱讀的書籍有一個大致印象。

除此之外,一本書的序、編者的話,目錄,後記等等,也是我們提前瞭解一本書的重要途徑,用心揣摩、分析後,就會對即將閱讀的書籍有一個整體認識。

做完這些,還需要確定一個閱讀目標。作者把這個步驟稱為“做假設”,先明確自己的起點,即自己在該領域的瞭解程度,再根據自己的情況或需要設定讀完該書的目標,以及達成目標的路徑。

這看起來既繁瑣又多此一舉,實際上,有無閱讀目標,直接決定閱讀效果的好壞。

為什麼閱讀前的準備很重要?作者有一個很形象的比喻,我們即將閱讀一本書時,相當於要走進一片黑森林。盲目進入,則前路未卜。

相反,裝幀閱讀,就如同找到一個照亮前路的火把;而“做假設”,相當於自制了一張地圖。有了火把與地圖,在森林裡行走,才不會迷路。

為什麼你讀了那麼多書,卻沒有任何進步?


二、你千萬不要總在“看”書。

雖說開卷有益,但多讀書一定是好事嗎?

對於讀書,叔本華有一句警世名言:“莫讓自己的頭腦成為別人思想的跑馬場。”

在他認為:“沒有獨立思考的人,讀書再多也只是兩腳書櫥。”

故而,對於部分讀書人,中國自古會有“書呆子”、“書蠹”等貶

稱。究其原因,是這些人一味死讀書不思考的緣故。

他說:“ 一種純粹靠讀書學來的真理,與我們的關係,就像假肢、假牙、蠟鼻子甚或人工植皮。而由獨立思考獲得的真理就如我們天生的四肢:只有它們才屬於我們。”

那麼,怎樣修煉良好的思考能力,把讀到的內容融進自己的思想

呢?

《高分讀書法》一書提出了“主動讀書法”這一概念。

如果你看一本書,只是不停感嘆著“哦,這樣啊”就全盤接受的話,那麼你僅看到了羅列的文字,只是接收了信息而已。

那就是典型的“被動讀書”。而被動讀書的危害就在於,那些見解、觀點、感受、經驗等,終究是別人的,很難真的進入自己的頭腦中。

那如何變“被動”為“主動”呢?西崗一誠說:“僅僅成為某本書的讀者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成為那本書的‘記者’!僅僅去讀也是不對的,還要去‘採訪’那本書!”

為什麼你讀了那麼多書,卻沒有任何進步?


《如何閱讀一本書》中,也有類似的觀點,要做一本書的“偵探”,而不僅僅是讀者。

我想,兩者都是在強調,要調動我們全部的感觀,去讀,去想,去問,去過濾,對作者的講述做出反應,成為一個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

所以,採訪式閱讀的重點就在於,邊讀邊問。對作者的觀點和論述,要保持質疑:為什麼會這樣?這樣講的依據是什麼?並有意識地找到問題的答案。

這樣一邊思考問題,一邊探尋答案,有的放矢,對一本書的理解會深刻得多。就像我們上學時候做閱讀理解,先讀問題再讀原文的同學,總是比直接讀原文再看問題的同學,效率和正確率都要高很多。這就是目標思維和結果導向的作用。

三、剔出一副完整的“魚骨架”。

從上小學起,學課文老師就會讓我們概括大意。一度這種教學方法深受詬病。

但西崗一誠說:“如果你不能用一句話概括大意,那說明你沒有讀懂。”

仔細想想,確實如此,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其大意或主旨,通常只有一個。只有準確抓住主旨大意,才算是領會了核心內容。

為什麼你讀了那麼多書,卻沒有任何進步?


我不禁回想起暑假時候的事情。兒子每讀完一篇文章,要寫一兩句讀後感,卻總寫得雲山霧罩的。最後,我要求他,一句話概括出文章大意。起初,他深感困難,但在我引導下,終於可以簡潔準確地抓住文章大意。只有能夠做到這點,才算是讀懂了一篇文章。

西崗一誠將其稱為“摘要閱讀法”。即給一段、一節、一章、整本書,逐個寫摘要。每個摘要控制在30字以內,整本書摘要控制在140字以內。

他把一本書比喻成一條魚,而摘要,就是“魚骨”。至於那些長篇累牘的文字,則是“魚肉”。魚肉是為了讓一條魚既有觀感,又有口感。閱讀的過程,就是要把魚肉都剔除乾淨,留下一副完整的“魚骨架”。

為什麼你讀了那麼多書,卻沒有任何進步?


所以,無論是一段話,還是一本書,其“首”、“尾”,往往至關重要,因為它們是串起“魚骨架”的始末。閱讀的時候,應該更加留意。

四、不要一次只讀一本書。

大多數人的閱讀習慣,都是一次只讀一本書。這樣的弊端是,視角單一,並且很容易遺忘。

西崗一誠提出一種“檢驗閱讀法”。個人認為,跟主題閱讀有異曲同工之妙。

檢驗閱讀法,要求同時選兩本以上同一領域的書閱讀,再進行比較。分為平行閱讀法和交叉閱讀法。平行閱讀法著重於同進度閱讀,交叉閱讀法著重於在同一個觀點上不同書籍的異同處。

為什麼你讀了那麼多書,卻沒有任何進步?


在閱讀《高分閱讀法》一書時,我選擇了《如何閱讀一本書》做平行閱讀。通過對兩本書對照閱讀,發現《高分閱讀法》著重於精讀這一領域,同《如何閱讀一本書》的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相對應。而《如何閱讀一本書》,其介紹的四種讀書方法,是層層遞進的關係,每一更高層級,都包含著之前的低層級。

檢驗閱讀法的妙處就在於,對同一主題的多本書籍的閱讀,既可以拓寬知識面,在某些點上還可以互相應證,更重要的是,增加了看問題的視角。如果出現相互衝突的觀點,會逼迫讀者去思考,以便得出自己的見解和觀點。

五、只有做到輸出,才算沒有白讀一本書!

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如果只是聽別人一直講,最後能記住的始終有限。相反,如果自己也加入交流、討論,印象卻深刻得多。

誠如西崗一誠所說:“只要不是單方面地接受信息,而是在與對方互動,這樣就會讓記憶力充分調動起來!”

所以,不要再哀嘆“看過的書都忘光了,看了有什麼用!”

不是讀書沒用,是我們少做了“輸出”這一步。

其實,前面介紹的採訪式閱讀、摘要閱讀法以及檢驗閱讀法,都是某種形式的輸出。

用邊讀邊問的方法讀書,你會發現自己想要的答案。用摘要閱讀法整理書中的內容,使閱讀理解起來更加容易。這些方法都是為了讓書更好地“發聲”,成為幫助我們的工具。

所以,只有做到輸出,才算沒有白讀一本書!

為什麼你讀了那麼多書,卻沒有任何進步?


例如,我以前讀書,讀完就丟,過一段時間,就想不起它究竟寫了什麼,時間一長,甚至記不清讀過沒有。

今年開始,我開始給讀的每一本書寫書評,少則一篇,多則四五篇。因為要寫書評,我必須把書讀懂、讀透,提煉出重點,再根據自己的理解,整理成篇。這樣一來,我讀過的每一本書,我都印象深刻,即使過去很長時間,我也能講出它的大致內容。

其實,我們讀書思考,不管學到怎樣的道理和方法,最終都要落到踐行上才算。

例如,《高分讀書法》一書中,介紹了踐行的途徑之一是,給你所讀的書擬一個腰封,我擬寫如下:“深度閱讀有方法!5大方法讓你讀書看得懂、記得住、會應用!”

為什麼你讀了那麼多書,卻沒有任何進步?


而某個讀者,看了我發的《高分閱讀法》讀書筆記,擬寫了一則《高分做事法》——

“人,不單單是要‘會讀書’,也要‘會做事’。 讀書時要一邊看書一邊發問,做事時也要一邊做事一邊思考。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如何才能正確高效做好這件事?做了這件事會帶來什麼效益?做了這件事會有什麼後果?必須要做但自己不會做的事情該如何處理?……每次做事時,用腦思考、用口問、用手做,這樣久而久之,你的行動力提升了。”

這舉一反三的能力,簡直令人擊節讚歎。

那最後,願你我都有這樣的思考力和行動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