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一年級教材變臉,先識字再學拼音,你覺得這樣編排好嗎?

聽聞部編版一年級教材大變臉,先識字後學拼音,作為教書多年的教師,我頗感興趣的同時也十分疑惑:自教書以來都是先學拼音,後識漢字,部編版教材為何要做這麼大的改動呢?

幼升小:一年級教材變臉,先識字再學拼音,你覺得這樣編排好嗎?

帶著困惑我翻閱了教材和教參,查閱了相關資料,聆聽了專家的講解,終於明白了編者的苦心:

一、幼小銜接:先易後難

現在的語言環境相對於過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生活中到處都是識字資源,兒童通過童書閱讀、各種媒體、商場廣告、遊樂場招牌、街道路牌等接觸了大量漢字,在入學之前已經有了一定的識字積累,對於漢字並不陌生。

幼升小:一年級教材變臉,先識字再學拼音,你覺得這樣編排好嗎?

相對於漢字來說,拼音則顯得更為陌生,且抽象性更高,學起來難度更大。

幼升小:一年級教材變臉,先識字再學拼音,你覺得這樣編排好嗎?

部編版教材把識字編排放在拼音學習的前面,關注到了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從最熟悉的學起,先易後難,放緩坡度,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

二、樹立自信:感受樂趣

從幼兒園到小學,對兒童來說是成長中的一次跨越。他們來到新的環境,從此有了一個新的身份——小學生。

一年級新生要適應從幼兒園到小學的轉變,學習各項規則,接觸到各門功課,這個轉折期對於他們來說是很關鍵的,也是有一定難度的。剛進校門的孩子一上來就學習拼音,普遍感覺壓力較大,很多孩子會有挫敗感和畏難情緒,家長也十分焦急。

幼升小:一年級教材變臉,先識字再學拼音,你覺得這樣編排好嗎?

我們來看看部編版的一上語文課本,第一單元“識字”,先認識“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口耳目”“日月水火”這些基本字、常見字。據調查,90%的兒童在入學前都認識“天”和“人”,80%的學生認識“地”。相信他們對這一單元其他的字也不陌生。

利用孩子已有的學習經驗,先學簡單的、基本的漢字,由熟悉的語言帶出拼音的學習,讓他們擁有成就感,更加自信,能夠有效地消除孩子們的害怕甚至是恐懼心理,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一年級新生覺得語文學習挺有意思的,這比什麼都重要。

三、拼音定位:識字工具

漢語拼音只是幫助識字、學習普通話、閱讀的“柺杖”,學生獲得了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後是要丟掉這個“柺杖”的。

我們要明確拼音的定位——拼音只是認字的一種工具。學拼音是為了識字,學會漢字後就可以不要這個柺杖了。我們的最終目的還是希望學生扔掉拼音這個柺杖,過渡到閱讀純漢字讀物。

幼升小:一年級教材變臉,先識字再學拼音,你覺得這樣編排好嗎?

教材先呈現漢字,後出現拼音,要的就是漢子們對漢字的初始感覺。第一印象不是拼音“aoe”,而是漢字“天地人”,這個順序的改變別有意味:把漢語、漢字擺回到第一位,而拼音只是輔助學漢字的工具,不是目的。

幼小銜接,放緩坡度;

培養興趣,樹立自信;

明確定位,輔助識字。

基於這些原因,部編版一年級上冊教材大膽地進行了改革,先學拼音後識字。

————————————————————————

你贊同這種先學漢字後學拼音的編排嗎?歡迎發表您的真實感想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