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手整治爛尾樓

出手整治爛尾樓

今年下半年,地產圈的關鍵詞只有一個——收緊。

8月,針對供給端融資收緊的“三道紅線”的高壓政策在坊間瘋傳,雖然還沒正式推行,已讓整個房企戰場變得兵荒馬亂。

9月,有消息爆料,監管機構近期要求大型商業銀行壓降、控制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等房地產貸款規模,針對需求端嚴控房貸的政策箭在弦上。

與此同時,各地樓市收緊政策也在“趁熱打鐵”。截至今年9月,全國房地產調控政策次數高達403次。

10月,東莞、杭州、瀋陽、深圳、唐山、紹興、無錫等二三線城市不約而同發佈調控政策,從限購、限貸和限售等方面規範房地產市場,拉響調控警報。

從時間線上看,這些政策像打組合拳,哪座城市房價露頭就“打”哪裡,同時從需求端和供給端兩側雙管齊下,調控精準度逐漸提高,其背後無疑折射出了上面“住房不炒”的意志。

那房價趨於穩定之後,下一步調控方向會往哪邊走呢?

據炸天團分析,在穩房價的同時,政策的風向極有可能開始轉向整治房地產亂象,特別是關於爛尾樓這一大民生問題上來。

出手整治爛尾樓

01

為什麼是爛尾樓?仔細品品最近風聲,可以窺見一二。

10月22日,北京市住建委發佈,北京啟動住房限購政策執行、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住房租賃合同備案等三個專項檢查,其中將會同央行、北京銀保監局在全市範圍開展預售資金監管專項檢查。

央行+銀保監局出動,這事不簡單。

圈出這幾個字“預售資金監管”,顧名思義,就是商品房的購房款都要存入銀行的專用賬戶,開發商不得隨意提取,只能按照工程進度的各個節點,按比例提取工程建設款。

北京早在2010年就全面實施了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截至目前全市在途監管預售項目近千個。

其意圖再明顯不過,樓盤爛尾,原因大概率出在資金鍊,政府劃清了這條“紅線”,看哪個開發商敢過線。

02

另外,還有一個城市,因爛尾風險問題被叫到北京開會,那就是銀川。

10月15日,銀川政府發佈了《銀川市新建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辦法(試行)》,在今年12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5年11月30日,長達5年。主要內容如下:

1、專戶專存,專款專用,建立統一的新建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系統。一個預售項目只允許設立一個監管賬戶。

2、適用於銀川市興慶、金鳳和西夏三個行政區域內新建商品房預售資金的收存、使用及其監督管理。保障性住房預售資金不納入監管範圍。

3、協助購房人將房價款直接存入項目監管賬戶,不得直接收取任何性質的房價款。購房者按照約定把房價款放入監管賬戶等。

如此嚴苛的條例,背後目的就一個,防止爛尾。

有數據顯示,截止到到8月,銀川市三區有二十幾個“爛尾樓”項目正在協調待解決,共涉及近4萬餘名購房群眾。

之所以動真格,是因為銀川政府嗅到了一絲不安的氣息,2020年5月開始,銀川連續3個月連續登頂百城新房銷售價格排行榜榜首,在全國嚴打房價之際,其房價卻逆勢瘋長,完全超出了這個230萬人口城市能承受的限度。

大量的預付款正流入銀川房地產,一旦開發商資金鍊斷裂,或者擅自把資金挪用,爛尾樓層出不窮,對於購房者來說,將會是一場錢去樓空的夢魘。

而實施預售資金管理,開發商的資金就被徹底管住了,對購買者來說吃了一顆定心丸。

除了銀川,很多三四城市也紛紛提高警惕,開始重視城市發展背後埋下的“雷”。

比如石家莊、邯鄲,衢州、福州、桂林、瀘州、黃石、惠州、汕頭等高達數十個三四城市,都陸續出臺預售資金管理政策。

對爛尾的警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03

當你發現家裡有蟑螂的時候,說明已經不止一隻了。

一個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必然會留下一些傷疤,這些傷疤全中國無處不在,提起“爛尾樓”這個詞,大家都深惡痛絕,各地政府、開發商、銀行對此也無從下手。

爛尾樓形成的原因較多,如在建樓盤的開發商破產、缺乏建設資金、項目涉及經濟糾紛、開發商違法違規導致工程停工。

其中多半是因為資金鍊條斷裂,工程未完,開發商已拿不出錢來,銀行也不願繼續貸款,而項目又無法轉讓給其他投資人。

這些樓盤想要“盤活”,基本是不可能,除非掘地三尺,把裡面各方利益、錯綜複雜的根源肅清。

正如珠海市人大代表萬曉麗所說,“每座‘爛尾樓’的背後,可能都有一個故事”,久拖不決的“爛尾樓”,背後往往有很多歷史原因,但不能因為這些原因就不了了之。

大家都知道,前段時間,“昆明30戶居民住進爛尾樓”上了微博熱搜,一個名為“別樣幸福城”的小區,爛尾了5年之久。

出手整治爛尾樓

對於有剛需的業主,即使是斷水停電、沒電梯沒門窗、沒有任何配套設施,也不得不搬進爛尾樓住,他們掏光了所有積蓄,換來的就是一片廢墟,而銀行的房貸一分不能少,房子卻不看不到落成的希望。

從“天涯、海角、爛尾樓”的海南,到有“爛尾樓之都”稱號的南陽,再到“燒光400億”的貴州獨山縣,還有全市爛尾樓高達2000多個的六朝古都——西安。

在爛尾樓裡沒封頂的天花板上,隨機掉下一顆灰來,也能變成一座山。

04

對於如何避免爛尾樓,有人想到一個簡單粗暴的方法——乾脆不買期房,等樓蓋好了,房產證和土地使用證領了,這樣的房子買的才安心。

但問題是,你知道期房跟現房的比例是多少嗎?

去年一整年,全國商品住宅現房銷售面積是18215.21萬平方米,作為對比,期房的數據則是131929.12萬平方米,期房與現房的比例超過7:1。

出手整治爛尾樓

2018年,這一對比還是5:1,2017年則還不到4:1。期房與現房的比例,是在逐年拉大的。

這還是全國平均水平,在部分城市,期房比例超過八成甚至九成都是常事。

也就是說,每賣出十套房子,有八九套都是期房。在這種情況下,業主遭遇爛尾的風險絕不是一句“不買期房”就能夠徹底解決的。

事實上,真正該被問罪的,不是期房本身,而是國內現行的這種權責明顯不對等商品房預售制度。

這種不對等體現在,購房者支付了全部的房價款,承擔了全部的開發風險,而開發商提前使用了購房者的資金,來實現資金的快速回籠,而承擔了資金利息的卻是購房者。

也就是,以期房銷售的名義,實現了現房銷售的實質,一旦遇到爛尾,業主就是那個最慘的。

其實,北上廣深20年前就已經不允許這種預售方式了,樓盤必須封頂才能預售,交樓期一般最多也就一年,也就是說,從開發商銷售以來最多佔用購房者1年的資金成本,就得把產品交給購房者。

而像西安、銀川等本地開發商,不具備資金實力、銷售實力以及外部融資實力,只能邊賣邊建,從挖坑到交樓基本上在2年以上,白用購房者兩到三年的的資金,一旦週轉不過來,爛尾就形成了。

05

如今,各地開始實行預售資金監管等不同程度的措施,但終究是治標不治本,挪用資金的不法行為還是大有人在。

今年3月,海南省發佈了新的房地產市場規定,要求在所有區域試行現房銷售制度,這讓很多人歡呼雀躍。

最近,官媒不斷傳遞出“取消預售”的信號,例如人民日報轉發的文章《取消商品房預售制,調研可先行》,其認為當前預售制早已成為各大開發商的“利器”,不管是刻意還是無意,最終結果都是無序增加高槓杆,取消預售制有積極作用。

任何制度實施都不可操之過急,應徐徐圖之,但有一點必須肯定,在高壓政策下,未來幾年爛尾樓肯定會越來越少出現在公眾視野裡。

出手整治爛尾樓
出手整治爛尾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