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品~帮扶村印象杨贺河

原创作品~帮扶村印象杨贺河


印象杨贺河

杨贺河村,距离洛川县90多公里,位于最偏远的朱牛乡东南一隅,2015年撤乡并镇后从属于吉林村。出村不远,沿主路右拐下塬,再盘环下沟,约10分钟就到。洛河从村旁川底流过,属于典型的“鸡鸣听三县”的小山村,南邻渭南白水,西隔洛河与铜川宜君相望。

第一次前往塬下这个小村落,是因为下乡扶贫。初夏之际,初到杨贺河村,行车半山腰,俯瞰远望,山路弯弯,沟塬披绿,层层梯田,一畦畦油菜金黄,在绿植的映衬下显得错落有致。进入村口,但见鲜有人住甚至荒弃的窑洞、上锁闭户的庭院,坡道上不知何年月的古树,孤独驻足远眺的老牛,村口沐浴阳光的几位老者,远处小道上扬尘回归的羊群……眼前呈现出的原生态韵味十足,让初来乍到的我啧啧称奇,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桃花源”,还有人们心中的“诗和远方”?

原创作品~帮扶村印象杨贺河


原创作品~帮扶村印象杨贺河


村主任贾发红,60多岁,个头不高,平头白发,纯朴的和普通老农无异,闻知我们前往,他已提前在村口等候。他身旁停靠的一辆轻便摩托,车身明显破旧。看到我们下车,老贾笑眯着双眼快步上来,握过手后,又匆忙从衣兜掏烟。老贾简要地介绍了村中基本情况。原来杨贺河村也是由当初的杨家河与贺家河两个自然小山村合并,顺沟环绕,靠一条仅供单向行车的水泥路相通。各帮扶干部须分别入户,老贾就一直亲自陪同。随后,老贾说,顺着路下沟,过去就是贺家河,也是我的帮扶对象住的地方。司机小心翼翼地继续行驶,顺着蜿蜒的坡道下沟,到了沟底的火车道时,再折返上一道斜坡。老贾自豪地说,这条路是前几年他当支书时带领村民硬化而成的,路的尽头也就到他家了。

老贾的庭院在路边快尽头处,从外面矮墙边的栅栏门望去,院内是常见的一排三孔窑洞。进院环顾,一侧厦间放置工具杂物,一侧就是小菜园。入窑洞内,安顿我们坐下喝水后,老贾急忙启动电烤箱,烤起了花生。他说,去年10亩花生丰收,也懒得抽时间出去卖,就供家人吃,招待客人。从老贾口中得知,平时老婆孩子都不在,只有他独自一个。家中没有女人打理,破旧的窑洞内显得有些杂乱,床上的被褥却叠放地整齐。一阵寒喧,我们又出门上坡,入户走访帮扶户。

然而,仅仅半天时间,生活和现实很快让初来的“新鲜”和“诗意”荡然无存。半山腰的住户大部分人去院空,甚至荒芜。只有两三户人家院内干净整洁,整齐地码放着一层层金黄色玉米棒,显示还有人住。据村民讲,由于地处山沟,生活饮水不便,前些年只能去沟底挑水。沟底不宜苹果种植,粮食作物只有一季玉米、花生等。因为受自然环境和小气候影响,沟内常年偏于干旱,平整土地少,只能广种薄收,靠天吃饭。据说,由于属于典型的穷乡僻壤,男孩子很难讨到媳妇,更留不下外来的小媳妇。因此,村中年轻人几乎已全部外出打工,加上部分村民已外迁,仅有极少数老弱病残留村守望……贫困程度和生活现状让同往者不禁暗自唏嘘。

杨贺河,我注定要多次前往的地方。

原创作品~帮扶村印象杨贺河

在洛川工作20余年,我明显感受到苹果作为主导产业惠及当地果农的富裕,让关中农村可望不可及。谁也料想不到,隶属吉林村的杨贺河村,仅塬上沟下之别,反差又是天地之别,如果说塬上的贫困户是相对而言,那沟畔的杨贺河是真正绝对的贫困,难道这也是大自然的戏弄?好在党的精准扶贫的光芒沐浴,朱牛乡地方政府及基层央行扶贫干部时常出现熟悉的身影。洛川人行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吕东亮同志作为第一书记长期驻村,在深入摸清和全面掌握村情基础上,他经常跑在去县上、乡镇沟通协调的路上,帮助村上解决一些突出的民生问题。人行历届党组班子始终将包扶村扶贫工作作为一项政治工作亲自抓,精准扶贫、金融扶贫让村里又亮了“风景”:22盏路灯亮了,村道两边的排水渠竣工了,自来水管网进户了……随着当地政府移民搬迁工程的正式实施,杨贺河村安置工作也在有条不紊进行着。

2018年以来,在朱牛乡政府的产业政策引导下,在吉林村新上任的杨付侠书记的带领下,杨贺河村引进了花椒、南瓜及艾草等特色产业种植,并按亩数相应补贴。部分农户在往年玉米欠收后,又赶上油菜丰收的喜悦,或协调联系外出,通过长年务工创收。作为帮扶单位,人行新一届行领导党组书记刘红全行长亲自下乡进村,开展扶贫工作调研座谈会,通过协调争取资金,为吉林村再次解决了34盏路灯亮化、爱心超市和水毁生产路重修、泄洪涝池的渠道改引、160吨有机肥免费配送等问题。支行协调沟通,解决了村上农户小额贷款集中授信问题,40多万元的金融扶贫贴息小额贷款有效解决了苹果产业资金需求问题。我相信,在中央精准扶贫和金融扶贫政策普惠下,在所有帮扶干部和帮扶对象的齐心协力下,吉林村(杨贺河村)终将会依托特色产业,迈上一条脱贫致富的阳光大道。

原创作品~帮扶村印象杨贺河

我欣喜于移民搬迁,因为杨贺河村不宜人居。我喜欢杨贺河,喜欢这里百姓的淳朴和善良,更喜欢这里的生态自然。深秋时,来到这里,崖壁边,沟畔上,随处可见的柿子树硕果累累,满枝头的柿子红似火,灿如霞,且一直悬挂到霜冻甚至寒冬,仿佛在期待着远方的客人。洛河水潺潺而流,无怨无悔地滋润着这方贫瘠的土地。山水依旧,时代向前。也许不久,就会有独具慧眼的投资商重新开发,因地制宜地开展循环经济生态养殖,让这方厚重的土地重新焕发活力,那时才是真正的“诗和远方”……

2019.11.14

原创作品~帮扶村印象杨贺河


原创作品~帮扶村印象杨贺河


原创作品~帮扶村印象杨贺河


原创作品~帮扶村印象杨贺河


原创作品~帮扶村印象杨贺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