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好恶|上、中、下士道出阶层,明白是一层,做到是另一层

众生好恶|上、中、下士道出阶层,明白是一层,做到是另一层


作为一名凡夫俗子,解读《遥远的救世主》也深深带着自己的“自以为是”。

这种“自以为是”与哲学家的困境是一样的:用自己的智慧画了一个圈,无论这个圈有多大,都始终是有边界的,有藩篱。最后,这个圈圈,还把自己囿于其中,桎梏。

丁元英说,“恰到好处”是假的,不究竟,所以要随缘、惜缘、不攀缘。

自性自在地写了若干篇,有一篇能够给读者带去启发,就已很让人欣慰。一路走来,不少读者给我留言,私信,让我坚持至今。其中,有一位读者的留言,让我觉得她境界很高。就如我们都知道“实事求是”一样,《天幕红尘》叶子农换了个词“见路不走”,更具启发性、提示性。

我感觉她的留言,与叶子农的“见路不走”类似,更具提示性、启发性。

我选取了她留言中的6句话,以飨读者。

01众生好恶所以是众生,上中下士道出阶层,真理真相明白是一层,做到是另一层

众生好恶|上、中、下士道出阶层,明白是一层,做到是另一层


如果说《天幕红尘》让我们明白,见路不走,就是事实求是。此乃最基本一个层面。另外还有一层,即做到。明白是一回事,做到是另一回事。

众生好恶所以是众生,上中下士道出阶层,真理真相明白是一层,做到是另一层。

不得不说,这句话的境界很高。阶层,这个词比较敏感,但是事实上的确很明显的存在着。这句话是根据“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衍生出来的。

众生好恶|上、中、下士道出阶层,明白是一层,做到是另一层


众生眼里没有真理真相,只有自己的好恶,这会有一个结果,就如她所言,上中下士道出阶层。你选择了什么样的路,什么样的“道”,也就决定你会有怎样的阶层属性。阶层越来越固化的今天,众生大都在说着“读书无用论”。很多年读书换来的结果,如果用金钱衡量,或许真的是不值钱的。如果把时间拉长来看看?

关于这种“上中下士道”类似说法的句子,古往今来还有很多: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02做到实事求是 是能人 是高人

众生好恶|上、中、下士道出阶层,明白是一层,做到是另一层


众生好恶|上、中、下士道出阶层,明白是一层,做到是另一层


这句话可谓也是“上中下士道”的一种解读。明白是一层,做到是另一层。

做到实事求是,是能人,是高人。

能够实事求是地去理解事物,本身就已经很难做到,人很多时候都是一种感性动物。但是,更厉害的是,做到实事求是。你知道了,而别人做到了!

当下,各种竞争无不是关于“场”的竞争,都想把“好的”圈到自己的“田地”里。各自圈地,高下立判!

《遥远的救世主》中,大家都以为丁元英是高人。事实上,丁元英只是做到了“事实求是”而已。芮小丹就曾思考过这个问题:

为什么丁元英能在光天化日之下挖出一个陷阱?为什么乐圣公司能眼睁睁地跳了进去?为什么叶、冯、刘面对同一个事实却得出了截然相反的判断?从整个事件里,她没有看到丁元英有任何能让人感到“神”的招式,每一件具体的事都是普通人都能做到的普通事。他的的确确是在公开、公平的条件下合理、合法的竞争,一切都是公开的,没有任何秘密和违法可言,所谓的“神话”竟是这么平淡、简单。原来能做到实事求是就是神话!原来能说老实话、能办老实事的人就是神!因此可见,让人做到实事求是有多难,让人做到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有多难,而做到的人却成了说鬼话、办鬼事,倒行逆施。

03随缘 缘未到不求 缘到不躲 自然

众生好恶|上、中、下士道出阶层,明白是一层,做到是另一层


随缘,惜缘,不攀缘。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她用了一段属于自己的话来解读:随缘,缘未到不求;缘到不躲,自然。

缘若未到硬求,就是攀缘了,这样的结果,会让人患上强迫症;另一方面,如果缘到又躲起来了,则又到了另一个极端,这就是典型的“叶公好龙”:

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都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的东西而不是龙。

缘未到不求,缘到不躲。非常之经典,感觉可以用来做人生的座右铭了。

04不是谁都可以平淡 平淡的生活 需要资格 更需要实力

众生好恶|上、中、下士道出阶层,明白是一层,做到是另一层


小时候,毕业之时,曾让老师在笔记上写赠言。老师写了一句:平平淡淡才是真。当时,特别的失望,那时候,我是希望老师写出点什么震撼的句子,最起码要打动人心。没想到,就这么一句。

长大后,方知道,要做到平平淡淡,其实好难好难。红尘滚滚,试问还有多少人能够静下心来读书就知道了。

不是谁都可以平淡,平淡的生活,需要资格,更需要实力。能够说出这样的话,显然是位深藏功与名的人。李白在《侠客行》中这样说: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原来,真正厉害的人,真的需要资格,更需要实力。

《遥远的救世主》中,丁元英曾对韩楚风这样说到:

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总有一种自卑感,老是格格不入,就想找个地儿一个人呆着,没有主义,也没观念冲突,相互之间谁都不妨碍。过去做不到,现在有了俩钱儿,有可能了。

看到没。谁不想清净,谁不想平淡?要有实力才行。

05眼睛是你看到 层次决定了你思考到的

这一句,就放两张图吧,很直观了。图一:

众生好恶|上、中、下士道出阶层,明白是一层,做到是另一层


图二:

众生好恶|上、中、下士道出阶层,明白是一层,做到是另一层


06真知灼见 知易行难


众生好恶|上、中、下士道出阶层,明白是一层,做到是另一层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其实大道理都是相通的。可谓是:

大道易得,一窍难求。

知难行易,知易行难,知行合一。这几个命题,从古至今,已经辩了几千年。

从表面看,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获得各种丰富的知识、新鲜的讯息,但是,很多都是无用的。

“真知灼见 知易行难”这句放到最后,与第一句的可以首尾呼应:明白是一层,做到是另一层了。

对于很多人来说,把自己弄明白,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