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山玉龍:從何處來,往何處去

紅山玉龍:從何處來,往何處去

紅山文化是分佈於遼寧省西部和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的西遼河流域的一支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它距今約6500-5000年,北越西拉木倫河,東越醫巫閭山,南至渤海沿岸,西跨燕山山脈,幅員遼闊,歷時悠久。

紅山玉龍:從何處來,往何處去


《又見紅山》

首次集中展示紅山文化出土文物,規模空前;

共展出石器、陶器、玉器等246件珍貴出土文物,一級品40餘件;

玉玦形豬龍、玉C形龍、玉勾雲形器、玉斜口筒形器、玉人、玉鳳等紅山文化精美玉器,以及新發現的紅山文化人物雕像;南北紅山文化玉器薈萃。

紅山玉龍:從何處來,往何處去

展覽地點:遼寧省博物館

展覽時間:2019.10.16-2020.01.16

01

作為西遼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考古學文化,紅山文化以其龐大的聚落規模、古早的動物圖騰崇拜、神秘的祭祀遺址、精湛的玉器工藝等聞名於世。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紅山玉龍。

紅山文化和紅山玉龍的發現與確認,有著一段十分傳奇的經歷。

紅山玉龍:從何處來,往何處去

▲紅山文化“c”形玉龍

被稱作“塞外明珠”的赤峰市東北隅,矗立著一座海拔高746米的石山,因裸露的岩石呈赭紅色,在陽光的映照下,紅巖似火,故得名紅山。

早在20世紀初,日本人類學家鳥居龍藏就在赤峰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的遺存。此後的二三十年間裡,又陸陸續續出土過一些玉器,但大多流散於民間和海外,並未引起重視。1955年,中國考古學家尹達在《關於赤峰紅山後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一文中,正式把分佈在遼寧、內蒙古和河北交界的燕山南北及長城地帶的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定名為紅山文化。

美麗的紅山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中外學者,他們的研究和學術報告,使紅山早期人類文化遺址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朝陽、阜新及赤峰市的文物部門經常從當地群眾手中收購玉器,並有意識的追尋這類玉器的出土地點和出土情況。

然而,在此後的十幾年裡,紅山地區的考古調查並沒有新的突破性進展。隨著曾侯乙墓、秦始皇兵馬俑等重大考古成果的出現,遠在塞外的紅山顯得有點兒冷清了。

1971年的一天下午,天氣晴朗,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的村民張鳳祥與往日一樣,正在村子後面幹農活。但今天的氣氛似乎有些不同,果不其然,他一鍬下去,觸碰到了一個硬邦邦的東西,這讓他感到有些奇怪,再挖下去,原來是一個人工砌成的石洞。

張鳳祥伸手摸去,竟摸出一個黑乎乎、像鉤子一樣的東西。他沒有過多在意,找了一根繩子綁上,把它帶回了家裡送給弟弟當玩具。而七、八天之後,張鳳祥驚奇地發現,隨著外層汙漬的脫落,原本難看的鉤子竟然顯露出了玉的墨綠色,這便是現在最具盛名的紅山文化“C”形玉龍。

張鳳祥帶著這件奇怪的玉器來到翁牛特旗文化館,工作人員按照慣例辦理了入庫登記手續。此時有關紅山文化的系統性研究尚未形成,許多如今被大家熟知的紅山文化遺址也並未被髮掘,於是這件本該引起轟動的玉龍,在箱子裡一待就是十幾年,漸漸地被人們淡忘了……

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在中國考古學第三次年會上,紅山文化專家孫守道和郭大順先生推斷近年在阜新、喀左等地發現的玉器應屬紅山文化遺物,並將紅山文化玉器與古史中記載的“玉兵時代”相聯繫,並開始對紅山文化玉器進行多方位研究。

幾年後,在牛河梁遺址,考古人員們挖開了一座五千年前的紅山文化古墓。引人注目的是,在古墓主人的胸部,擺放著兩個精美的玉豬龍。經過仔細辨認和研究,考古人員確認它們屬於紅山文化時期。

牛河梁發現5000年前的玉豬龍的消息引起了考古學界的極大反響,消息傳到翁牛特旗,文化館負責人突然想起1971年徵集的那件玉器,極有可能是紅山文化的文物。在被忽視了十多年以後,三星他拉村村民無意中發現的玉鉤子終於得到正式確認:這是一件可以上溯到五千年前,由當時的紅山人精心製作的玉器。它不只是飾件,還有可能是同中國原始宗教密切相關的一種禮器。

1986年,《人民畫報》刊登了紅山玉龍的圖片。1989年6月,為迎接建國四十週年的到來,紅山玉龍被調往北京參加展出,隨後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至此,這件蒙塵多年的寶物,終於被大眾認可並熟知,而紅山這支古老的西遼河流域文化,也終於顯現出了屬於自己的璀璨光芒。

02

玉龍雖是紅山文化中最引人注目的器物,但遼河流域對龍的崇拜,早在紅山文化之前便已經出現。

最初龍的形象並未完全與其它動物分割開來,可以通過龍的頭部或身軀的局部特徵清晰地辨認出其原型,它們可能是豬,可能是鹿,也可能是鳥。

在距今約8000年前的興隆窪文化墓葬中,發現一座首領式居室墓葬,埋葬在二期聚落的中心性大型房址內,其右側葬有一雌一雄的兩頭整豬,均呈仰臥狀,佔據墓穴底部近一半的位置,應為祭祀祖靈和祭祀獵物靈魂合二為一的真實見證,具有圖騰崇拜的意義;興隆窪遺址發現的祭祀坑內埋葬有野豬的頭骨及用石塊和陶片擺放出的“S”形軀體,是遼西地區所發現的豬首龍的原始形態。

紅山玉龍:從何處來,往何處去

▲興隆窪首領式居室墓葬

紅山玉龍:從何處來,往何處去

▲堆塑豬首龍

繼興隆窪文化之後,趙寶溝文化的陶器刻紋中豬龍形象是對興隆窪文化的豬崇拜與龍崇拜的綜合繼承。趙寶溝文化小山遺址的尊形陶器上發現有刻劃完整的鹿、豬、鳥三種動物形象,其中,豬的頭部經過寫實處理,突出表現豬的獠牙,身體呈“S”形蜷曲,不同弧度的勾角組合在一起恰似騰飛的羽翼,充滿靈性,這是中國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豬首龍的形象,距今約7000年。

紅山玉龍:從何處來,往何處去

紅山玉龍:從何處來,往何處去

▲趙寶溝文化動物刻劃紋陶尊

紅山文化玉龍與趙寶溝文化小山尊形器腹部刻劃的豬首龍的形態具有一脈相承的發展關係。紅山文化時期,玉龍的出現是紅山文化先民共同崇拜龍圖騰的重要證據。

紅山文化玉龍的造型分為兩類:一類為C形玉龍,另一類為玉豬龍。

紅山玉龍:從何處來,往何處去

▲紅山文化“c”形玉龍

紅山玉龍:從何處來,往何處去

▲紅山文化“c”形玉龍

紅山玉龍:從何處來,往何處去

▲紅山文化玉玦形玉豬龍

紅山玉龍:從何處來,往何處去

▲紅山文化玉玦形玉豬龍

紅山玉龍:從何處來,往何處去

▲紅山文化玉玦形玉豬龍

紅山玉龍:從何處來,往何處去

▲紅山文化玉玦形玉豬龍

紅山文化玉龍形制不僅輻射至周邊地區,還對後世產生了重要影響。

紅山玉龍:從何處來,往何處去

▲紅山文化玉玦形玉豬龍演變圖

紅山玉龍:從何處來,往何處去

紅山玉龍:從何處來,往何處去

凌家灘文化玉龍(距今約5000年)

商代婦好墓玉龍

紅山玉龍:從何處來,往何處去

▲甲骨文 龍字寫法

龍在遼西地區一經出現,即具有了鮮明的特殊性。龍的形象表現了由原型動物去往神性世界的幻化過程,出土位置或在聚落中心(附近有祭祀性墓葬),或在特殊的房址,這表明龍的信仰已經產生,併為族群中特殊人物所把持。紅山文化時期,神化了的聖物龍,以玉為載體,成為一種更高級的形式,並與祖先崇拜結合在一起。

03

紅山文化講求“唯玉為葬”,玉器在紅山文化中並非單純的陪葬品,而是承擔著溝通天地人神作用的通神之器。

玉,通靈之物。《說文》:“靈,巫也,以玉事神。”

紅山玉龍:從何處來,往何處去

▲石棺

紅山玉龍:從何處來,往何處去

▲唯玉為葬

出土紅山文化玉器較為集中的牛河梁、草帽山、東山嘴、胡頭溝這幾處遺址,都與祭祀遺址有關,從而可以確認埋藏在這裡的紅山文化玉器具有宗教屬性。

紅山玉龍:從何處來,往何處去

▲牛河梁遺址

紅山文化晚期的祭祀遺址遠離居住區,有等級差別,根據現有的發掘資料,可將祭祀遺址分為三個等級:牛河梁祭祀遺址屬第一等級祭祀遺址,壇、廟、冢齊全;草帽山遺址有一個長方形祭壇,還有一個壇、冢結合建築,屬第二等級祭祀遺址;東山嘴遺址為單獨的祭壇,屬第三等級祭祀遺址。

牛河梁女神廟位於離積石冢相當距離的山樑之上,南北最長22米、東西最窄處2米、最寬處9米,方向南偏西20°。廟為半地穴式建築,牆壁地下部分豎直,從地面以上呈拱形升起。廟分主體和單體兩個單元,地上原立有木柱,柱內側貼成束的禾草,再塗抹草拌泥土,形成牆面。牆面上做出多種規格的仿木條帶,牆面上真正的裝飾是壁畫,已發現的幾個殘塊都為朱、白兩色繪出的幾何形勾連回字紋圖案,是國內目前所見時代最早的壁畫。

紅山玉龍:從何處來,往何處去

▲女神泥塑人像頭部及肢體出土狀態

紅山玉龍:從何處來,往何處去

▲女神頭像

牛河梁諸遺址分佈在50平方公里的丘陵地帶,女神廟是遺址的制高點。牛河梁遺址有二十多處積石冢,埋葬著不同的族群,他們存在血緣關係,族群之間的文化信仰都是一樣的。女神廟出土女神像為泥塑,身體已殘,頭上有箍,耳垂穿孔,眼珠為石質,口內還有貝殼製作的牙齒。

紅山玉龍:從何處來,往何處去

▲牛河梁遺址俯瞰圖

祭壇用以祭祀人祖,即以祖先的亡靈為主要祭祀對象。附近祭坑出土的人物塑像可能就是他們祖先的形象,或與祖先活動密切相關的重要人物形象。獨立存在的神廟中有主神和圍繞主神的其他神像,應是以一人為中心至高無上觀念設計出來的神之世界的體現,具有宗廟意義,是祭祖禮儀和禮的昇華。

祭壇通常位於墓冢左側。牛河梁遺址第二地點的祭壇平面近正圓形,由三層以立石為界樁的階臺和壇上積石組成。三層壇階臺每層都以排列的立石組成石界樁,形成由外、中、內共3周同心圓狀石界樁圈框定的壇的三層階臺,它們由外到內,漸有高起,共同構成祭壇的基礎和輪廓。石樁全部選用安山岩,呈棕紅色,甚為壯觀。

紅山玉龍:從何處來,往何處去

▲三層祭壇

三層臺階、同心圓結構的祭壇,是巫師與神明溝通的場所。無獨有偶,後世中國高規格建築也同樣有三層臺階,比如北京天壇的圜丘。祭壇一般會與冢相聯,冢內有中心大墓,冢在祭壇的周邊。遺址的選址佈局為中軸線南圓北方左右對稱,這點完全不同其他的史前文化,卻與後世禮儀性建築佈局相近。

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曾如此說道:”牛河梁廟與墓組合的演變及冢和壇的結構,紅山文化都已體現出後世中國建築傳統的特點,為其淵源之所在。”

04

遼河流域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優越的自然條件,造就了這一區域。它既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又四通八達可與周邊的遠古文化發生聯繫。距今6500-5000年間,燕南及黃河中游地區史前文化的擴張發展,使遼河流域不僅是紅山文化的舞臺,同時也是前者的後方,不同族群的居民在此碰撞、融合。

在距今5500到5200年左右,在各地考古學文化群雄競進,向文明邁進的過程中,紅山文化憑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優越的自然條件,在人口增加、族群複雜的環境中,在走向文明的進程中先走一步,她兼容並收,開創了強化宗教神權、以玉為禮,發展和合共生的龍觀念的文明進化模式,成為中華文明夜空中一顆璀璨的星。

圖片來源:中國考古網、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大家談、遼寧省博物院、微博、網絡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參考資料:

1.紅山文化玉器研究/周曉晶

2.張星德教授講紅山/張星德-考古大家談

3.追尋紅山玉文化五千年/劉國祥

4.中華龍文化意識的起源與形成/朱乃誠

5.紅山文化是中國文化主要的起源/驀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