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新路徑

01、浙江諸暨襪藝小鎮經驗

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襪藝小鎮是時尚產業類小鎮。以發展襪藝產業為核心,入駐企業520家左右,吸納就業2.2萬人,完成特色產業投資43億元,年繳納稅收3.3億元,發明專利擁有量40項。小鎮規劃用地面積4400畝,其中建設用地面積1800畝;已建成區域用地面積3400畝,其中建設用地面積890畝。

一、主要運行模式

緊扣“襪藝”題,通過與諸暨市發展規劃、空間規劃、大唐襪業發展規劃等有機銜接,突出產業、文化、旅遊“三位一體”,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三化驅動”。

(一)堅持政府引導與企業主體相結合。確定了一批產業代表性強又有空間資源的企業,作為小鎮投資建設主體。

(二)堅持以點帶面與整體推進相結合。搭建襪業智庫、電商園區、兩創企業集聚區等產業平臺,建設襪藝主題廣場、襪藝文化體驗館、濱水休閒文化長廊等旅遊景區,集聚企業、人才和公共服務功能。

(三)堅持項目建設與環境整治相結合。把小鎮基礎設施建設融入到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精品村建設、五星達標AAA級爭創等政府重點工作中,綜合施策、精益求精。

二、特色產業發展

自2015年創建以來,以打造供給側小鎮經濟新模式為目標,大力推進有效投資,累計實現規上工業產值130億元,形成了“四個+”的發展模式。

(一)“創意+”。組建“1+20”高校合作聯盟,運行世界襪業設計中心,舉辦“大唐杯”襪藝設計大賽,推動大唐襪業公司產品實現時尚化、功能化、國際化。

(二)“創新+”。切實發揮襪業創新服務綜合體的主引擎作用,推動“織翻縫檢”智能一體襪機、3D彩色打印機、全自動襪子包裝機等投放市場,促進超細旦無染色紡錦綸、任意裁剪的防脫絲氨綸等推廣應用。

(三)“互聯網+”。設立淘寶大學,運營電商園區,建成大數據中心,推進卡拉美拉、童襪王國等線上定製工坊項目,與浙江中郵物流公司達成電商現代供應鏈項目合作,成為紹興市首個“中國淘寶鎮”。

(四)“資本+”。創新投融資模式,完成股改企業14家、新三板掛牌2家、省股交中心成長板掛牌8家、創業板掛牌9家,幫助企業拓寬了融資渠道。在襪子產量3年減少12億雙的背景下,各項經濟指標不降反升,高新技術產值年均增長30%以上,新產品產值年均增長20%以上。

三、宜業宜居宜遊

(一)生活空間。重點規劃“智造硅谷、時尚市集、眾創空間”3大區域,推進“美麗示範街、小鎮客廳、鎮容鎮貌改造、入鎮口改造、生態河道治理、公共服務設施改造”等6大工程,開發面積完成率和綠化率分別達到76%、43%,特色VI系統基本實現全覆蓋。

(二)生態空間。編制“三縱三橫”旅遊景區規劃,將大唐襪業城、諸暨城市三環線旅遊景觀帶、冠山溪濱水休閒文化長廊等景觀串點成線,構築休閒購物遊、創業創新遊等4大旅遊線路,2017年小鎮順利通過國家AAA級旅遊景區評定驗收。3年來,累計接待考察調研團組1242批1.5萬人次,接待遊客158萬人次左右。

四、特色文化內涵

(一)發展“文化+”形態。深挖大唐文化,通過“文化+產業”“文化+旅遊”“文化+社區”等多種形態,把襪子的時尚元素融入小鎮景觀,打造全球唯一的以襪子為圖騰的特色小鎮。比如,融入唐小藝、唐小樂卡通形象,把舊廠房改造成為襪藝主題廣場,把舊襪機、廢鍋爐變成特色裝飾品。

(二)挖掘文化歷史脈絡。打造大唐襪藝文化體驗館,展示大唐襪業文化歷史及未來趨勢,將4000多年來襪子的演變通過多維館藏與“場景故事”的藝術形式展現出來,將書法、詩詞和影像、視覺、聲音、裝置等現代藝術碰撞,大膽跨界探索襪子蘊藏的獨特文化內涵和現代美學價值。

五、機制政策創新

牢牢扭住“最多跑一次”改革這個“牛鼻子”,持續優化政務環境,不斷提升企業和群眾的改革獲得感和滿意度。

(一)降低企業成本。通過建成天津股權交易所諸暨運營中心、設立鴻泰嘉富基金公司、推進襪藝小鎮綜合配套PPP項目等,降低小鎮運營成本和企業交易成本。

(二)鼓勵民營經濟。結合自身產業優勢,在諸暨市工業經濟30條的基礎上,專門出臺大唐鎮工業經濟發展系列政策,2016、2017、2018三年累計獎勵企業3000多萬元,非國有投資達到45億元,佔投資總額比例達到85%。創新外來流動人口管理方式,打造智能化勞動力市場,加速人才集聚。

六、有益經驗

(一)找準定位、精準發力。圍繞一個藝術的“藝”字,持續推進小鎮產業結構轉型和動力轉換,突出智能裝備製造、新型原材料研發、創意設計、品牌營銷等環節,加快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謀劃以“唐文化”和“襪文化”為特色的設計思路,統籌推進一批融合產業和文化景觀的項目。

(二)彰顯特色、精緻建設。緊扣“襪藝”主題,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主體相結合、以點帶面與整體推進相結合、項目建設與環境整治相結合。

(三)緊扣主線、精確轉型。緊扣打造供給側小鎮經濟新模式這條主線,圍繞新舊動能轉換,以襪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為新引擎,致力“創意+”“創新+”“互聯網+”“資本+”“人才+”。

02、廣東深圳大浪時尚小鎮經驗

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大浪時尚小鎮是新型紡織類小鎮。以發展時尚產業為核心,入駐企業420家左右,吸納就業數萬人,完成特色產業投資2億元,年繳納稅收4億元,發明專利擁有量350項。小鎮規劃用地面積4800畝,其中建設用地面積3500畝;已建成區域用地面積4500畝,其中建設用地面積3300畝。

一、主要運行模式

(一)科學制定規劃。以特色小鎮發展目標和總體規劃為依據,通過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多方合作,共建小鎮“促進平臺”。

(二)強化政策支撐。制定項目行動計劃和創新靈活的優惠政策,通過綜合整治、土地整備、城市更新和文化引領等方式,加快建成特色鮮明的時尚小鎮。

二、特色產業發展

(一)釋放規模經濟效應。小鎮擁有華興、梵思諾、藝之卉、卡爾丹頓、奔霓詩、浩盛隆等11家總部企業,100多家服裝鞋帽等時尚品牌企業。各龍頭服裝企業集產品設計、品牌經營與生產銷售於一體,初具規模經濟效應。已形成品牌化、規模化、集聚化發展態勢,成為集產、學、研、商、行業協會管理於一體的現代製造業基地和綠色製造示範基地。

(二)提升自主創新水平。小鎮服裝產業已從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出口加工型向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自有品牌型模式轉變。ERP系統、CAD、三維設計、RFID技術等高新技術,在企業營銷、生產管理、研發設計、生產監控、市場推廣等環節得到有效運用,75%以上的服裝企業將銷售額的5%—15%作為研發設計經費。服裝企業創新能力在全國遙遙領先,卡爾丹頓打造出國內首款石墨烯智能服飾,梵思諾開發出納米智能發熱服,泰蓮娜建成中國首家智能時裝店,實現了服裝產業、現代科技和潮流時尚三者有機融合。

三、宜業宜居宜遊

小鎮“半山半城、靈秀文潤”。北靠九龍山、南望羊台山、東接茜坑水庫、北臨石凹水庫,省級綠道達8.5公里,綠化覆蓋率達44%。依託優質生態資源,以山水環繞的自然生態格局為基礎,規劃“一核兩組團”的山水小鎮空間格局,搭建藍綠交織的生態框架,植入創意旅遊元素,發展九龍山郊野創意公園、大浪河等景觀節點,打造龍華綠色第三極。

四、特色文化內涵

(一)改造原有古村落。藉助時尚公共服務平臺和濱水中心項目,提升石凹村開發價值,在片區打造創意工坊社區、活力主街、特色口袋公園和“興趣點”。以挖掘下嶺排村原鄉文化為著力點,通過界面整治和功能置換等手段,打造古村漫道。通過增加步行設施、增加植物配置等方式,改造後山花街,為比鄰的大浪市民公園打造一個美麗的南入口。

(二)推動城市更新。以市場化方式,開展康發科技工業園、下嶺排舊工業區等7箇舊村舊工業區的城市更新。實施了產業研發辦公中心、文化活動中心、品牌休閒商鋪等商業高端項目,構建以峽谷風貌為主題的室外步行商業街,增設濱水河岸親水平臺、水上舞臺等多樣化空間體驗,打造親水、複合的社區活力中心。

五、機制政策創新

(一)建立組織管理機制。成立小鎮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總體謀劃小鎮開發建設。設置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小鎮的設計和協調。各有關職能部門積極配合,及早謀劃小鎮關鍵節點,推進高起點規劃建設。重大事項由區政府總體把握。

(二)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在解決交通問題上,深圳市加快25號地鐵線的修建,龍華區加快有軌電車T3延長線的修建,小鎮加快與巴士集團的合作,推動小鎮專巴運行,極大改善了小鎮交通。在解決居住問題上,加快人才安置房、人才公寓建設,為小鎮發展留住人才。在推出惠企政策上,龍華區出臺了《關於大浪時尚小鎮產業發展資金扶持的若干措施》,受理企業補貼資金的申請,大大緩解了企業資金成本壓力,助力企業提升品牌培育能力、行業競爭力和經濟效益。

六、有益經驗

(一)高水平建設小鎮。圍繞人、產業、生態、文化的深度融合,形成多張文化名片,建成產城融合、設施健全、環境優美的時尚城區,形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時尚硅谷,將小鎮打造為宜居宜業之城。

(二)搭建公共服務平臺。成立以園區企業為主的時尚文化創意協會,聘請中國時裝設計界著名人士擔任協會主要職位,使小鎮行業影響力持續增強。創建時尚企業孵化器,提供工商註冊、稅務登記、人才引進、對外合作等全方位專業服務。

03 吉林長春紅旗智能小鎮經驗

吉林省長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紅旗綠色智能小鎮是先進製造類小鎮。以發展汽車產業為核心,入駐企業80家左右,吸納就業3萬人,完成特色產業投資70億元,年繳納稅收10億元,發明專利擁有量120項。小鎮規劃用地面積6000畝,其中建設用地面積4400畝;已建成區域用地面積近3800畝。

一、主要運行模式

(一)實行政企共建模式。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由一汽集團、汽開區、長髮控股集團3方聯合組建長春市長盛開發運營服務有限公司,作為小鎮投資建設運營主體,以業主身份籌集資金、規劃建設、運營管理。

(二)推行產城融合發展。引入教育培訓、移動出行和智能網聯等內容,最終形成特色鮮明、立志民族品牌復興、產鎮融合的綠色智能小鎮。

二、特色產業發展

(一)壯大紅旗汽車產業。依託民族汽車工業第一品牌—紅旗,以汽車製造業為核心,拓展研發設計、個性化定製等高端服務,為紅旗品牌注入新動力。小鎮不僅包含全方位展示紅旗汽車製造工藝的智能化工廠,也有紅旗民用車、紅旗特種車定製中心等生產部門,2018年產銷量完成3萬輛,預計2020年將突破10萬輛。

(二)拉長汽車產業鏈。聚焦汽車核心配套產業鏈,大力發展智能製造、新材料應用、節能環保等相關產業。

(三)展現汽車未來方向。在小鎮中規劃建設創新引領區,彙集新能源、智能網絡、無人駕駛、研發設計等功能。建立紅旗研發總院、紅旗造型設計院、紅旗新能源開發院等研發機構,形成研發集群,打造獨立自主的研發生產轉換平臺。

三、宜業宜居宜遊

(一)打造小鎮客廳。在紅旗生產製造基地中,以紅旗LOGO為設計元素,為來訪者和參觀遊客提供停車、餐飲、觀光等高端服務。

(二)建設文旅設施。規劃建設紅旗博物館、汽車展覽館、紅旗穿梭體驗中心、汽車博覽館等主題館,建設各類玩具車、卡丁車、汽車歷史文化街區等文旅項目。擁有東北三省知名的汽車文化主題公園,圍繞公園建設成熟的商業服務配套設施、五星級酒店及高檔居住小區。

(三)規劃參觀線路。一條是面向旅遊人群的公眾參觀路線,遊人沿路線可觀賞廠區內的工業風情。另一條是面向高端定製貴賓的路線,客戶在欣賞小鎮工業場景的同時,可進入觀光工廠,親身感受高端車型誕生的全過程。

四、特色文化內涵

(一)汽車歷史文化底蘊厚重。紅旗歷史博物館、開放式紅旗生產線、歷史特色街區等展區,將60年的紅旗品牌、60年的汽車文化積澱進行展覽和傳承。

(二)汽車文化旅遊特色鮮明。汽車歷史文化街區、紅旗博物館、解放博物館、汽車文化博物館、歷史廠門、1958大道、十里汽車文化長街、紅旗觀光工廠、汽車文化主題公園等汽車文化旅遊景觀,讓遊客切身感受汽車的發展史和未來,讓每一代紅旗人重拾歷史、再造輝煌。

五、機制政策創新

(一)省市政策支持。吉林省政府出臺了《關於支持中國一汽集團有限公司改革發展的意見》,長春市政府與一汽集團簽署了《戰略發展框架協議》,共同推動實施紅旗品牌振興戰略,在產業規劃、土地預留、人才吸引、要素保障等方面支持小鎮項目建設。

(二)建立工作機制。吉林省政府與一汽集團共同建立政企聯席會議制度,適時召開工作會議,研究解決一汽集團發展和小鎮建設的困難,確定小鎮建設重大事項,加快推進小鎮建設。

六、有益經驗

(一)借力東北振興、突出規劃先行。充分利用全球產業升級的“天時”、長春老工業基地的“地利”、一汽不遺餘力振興紅旗的“人和”,以汽車產業為支柱產業,全力做好小鎮概念規劃、汽車產業規劃、文旅發展規劃。

(二)明確產業定位、突出產業集聚。立足本地區比較優勢,堅持紅旗產業立鎮,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將長足的發展潛力變為現實紅利,吸引一批一流企業入駐,做大做強汽車及零部件支柱產業,在小鎮踐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三)立足轉型升級、突出龍頭引領。以中國製造2025為契機,通過龍頭帶動引領打造首位產業集群,以紅旗品牌轉型升級帶動紅旗汽車產業從零散到集聚,帶動國產品牌從低層次競爭到高質量發展。

04、廣東佛山禪城陶谷小鎮經驗

廣東省佛山市禪城陶谷小鎮是特色產業類小鎮。以發展陶瓷產業為核心,入駐企業2200家左右,吸納就業11萬人,完成特色產業投資額24億元,年繳納稅收29億元,發明專利擁有量550項。小鎮規劃用地面積9500畝,其中建設用地面積5700畝;已建成區域用地面積8000畝,其中建設用地面積4800畝。

一、主要運行模式

(一)創建運營機制。陶谷小鎮由佛山市禪城區政府指導創建,以市場運作模式,撬動社會資本投入小鎮建設,構建政府、企業、社會協同善治的框架。政府以雙創資金為引導與企業聯盟合作,採取PPP等模式為主,充分發揮市場力量,因地制宜創建陶谷小鎮投資建設運營機制。

(二)優化服務機制。利用禪城區一門式大數據服務,構建創新創業服務機制,優化產業扶持政策,形成“助融資、促創新、強產業、扶成長”的發展局面。

二、特色產業發展

(一)產業基礎雄厚。佛山是傳統陶瓷行業發源地,石灣製陶史可上溯五千年。佛山也是中國建築陶瓷產業策源地,以石灣鎮為原點,逐步延伸至周邊城市。陶谷孕育了近650家知名建陶品牌企業。石灣及南莊鎮陶瓷銷售總量和出口總額分別佔全國的一半以上和四分之一以上。

(二)堅持創新引領。小鎮立足原有產業基礎,一方面促進陶瓷工藝與互聯網產業及文化創意設計產業的有機融合,以設計助推智造,推動傳統陶瓷產業煥發新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以創新驅動陶瓷全產業鏈整合,以陶瓷科技創新和高端服務為主導產業,通過“互聯網+陶瓷”拓展延伸產業鏈,建設陶瓷智造中心、標準化生產基地、陶瓷品牌運營中心,推動文商旅產跨界融合發展,打造成具有全國乃至全球影響力的世界陶瓷新基地。

(三)集聚實力企業。陶谷小鎮陶美創意區入駐企業1800多家,2018年前三季度產值超15億元,主導產業佔比65%。建成超過30萬平方米的孵化平臺,集聚創新創業企業1000多家,擁有市級以上陶藝大師84位,擁有高新技術企業72家、市級以上工程研究中心15個,年均發明專利申請量1500件、授權量185件、軟件著作權252件。其中,泛家居電商創意園實現100%招商,引進上市公司9家。南莊陶瓷大量出口歐美、東南亞、非洲的100多個國家,出口量佔全國30%。新時期眾陶聯的崛起帶動陶瓷產業轉型升級,現已成為中國最大的陶瓷產業鏈服務平臺,加盟供應商590家、服務商31家,平臺採購量50億元,降低平均成本12%,擁有145項專利。

三、宜業宜居宜遊

(一)“顯山露水”的生態格局。陶美創意區內仍保留著白草崗、寶塔崗、三友崗、小霧崗、羊齒崗、蓮子崗、大霧崗、篩箕崗、來翔崗、何崗10處山崗,基本保存山崗環抱的地形特徵。通過對現有大霧崗等多處山體進行公園化改造,建設東平水道濱江景觀帶,微尺度佈局景觀水系,恢復“顯山露水”的生態格局,重現佛山歷史上“九龍出洞”的景觀。

(二)“小橋流水”的嶺南特徵。建陶創新區內將城鎮、鄉村和自然和諧地交織在一起,突顯了城鄉統籌發展、嶺南水鄉特色深厚、都市田園風貌鮮明的宜居小鎮特徵。通過水系整治、景觀提升,以及村莊活化建設利用,打造吉利河一河兩岸濱水景觀帶、杏吉湧濱水景觀帶,營造羅園水鄉、羅格村、孔家村水鄉風貌和高標農田生態基塘景觀。

(三)“多元化”的城市景觀動線。從小鎮客廳出發,通過構建動線和串聯機制,把特色產業和景區通過城市走廊串珠成鏈,塑造陶谷整體形象。

四、特色文化內涵

作為中國陶瓷文化的發源地和陶瓷產業策源地,小鎮利用工業遺產凸顯陶瓷產業文化,建設融城市、鄉村、產業、農業和自然景觀於一體的陶都旅遊景區。

(一)保護歷史原貌。將歷史文化核心區和創新創意集聚區劃定為“保護性再開發”範圍,利用科技創新進行城市更新與物業改造,堅持少拆多改。

(二)強化媒體宣傳。以陶文化節慶、學術論壇、交易博覽會、媒體傳播四個方面推動陶文化盛事,以推動陶谷小鎮陶文化的傳承和傳播。

五、機制政策創新

(一)頒佈創新創業扶持政策。在“佛山四十條”“禪十條”的基礎上,禪城區石灣鎮街道辦於2016年11月頒佈了針對陶谷小鎮產業發展的《中國·佛山石灣陶瓷創意谷產業集聚發展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和《中國·佛山石灣陶瓷創意谷產業集聚發展工作方案》。

(二)完善配套設施。構建高效暢通的交通系統、完善的公共服務配套設施,提升商業服務水平,加強住房保障,構建生活便捷高效的小鎮生活。

六、有益經驗

(一)創新產業發展模式。細分陶瓷產業,創建“一谷兩區”,探索陶瓷產業轉型升級之路。陶美創意區注重陶瓷創意和配套服務,建陶創新區注重建築陶瓷的科技創新,構建互競互助、互利互補、優勢加成、錯位發展的格局。

(二)探索城市更新路徑。陶谷小鎮運用園區工業技術改造和完善配套免收土地出讓金、園區發展新產業新業態免收土地出讓金、園區土地及建築物使用享受功能臨時變更免手續等優惠政策,引導企業參與城鎮更新改造,注入新產業、新業態,煥發小鎮活力。

(三)創新企業聯盟合作模式。通過政府引導,以市場自身的力量進行產業提升,優化整合產業資源,形成各類企業聯盟,如陶瓷聯盟、跨電商聯盟、知識產權聯盟等。其中,眾陶聯平臺已經打造為中國最大的陶瓷產業鏈服務平臺,加盟供應商590家、服務商31家,形成集採購、運輸、分裝、貿易、服務於一體的綜合產業平臺。

(四)創新社會共建機制。小鎮制定陶谷公約,形成全社區共建共識,並建立區域黨建和片區聯席會議兩個日常管理機制,為陶谷公約實施提供有力保障。利用政府扶持,撬動社會資本,成立佛山市禪城區誼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佛山南莊建陶小鎮發展公司等兩家小鎮運營公司,調動鎮、村、企參與共建。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地理信息小鎮是信息服務類小鎮。以發展地理信息產業為核心,入駐地理信息企業240家左右,完成特色產業投資42億元,年繳納稅收8億元,發明專利擁有量280項。小鎮規劃用地面積5500畝,其中建設用地2000畝;已建成區域用地面積4500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