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越南文学里的中国风,是种怎样的存在?

文 | 有料的文史

说起中国文化对亚洲的影响,我们提及最多的是日本和韩国。毕竟这两个国家和我们的文化渊源很深,而且自身演变出的文化价值也很独特,可以说存在感很强。不过还有一个亚洲国家,谈及人文科学的时候总是不免提到中国,因为追根溯源,

它的文化在最初发展的1000年里,无法忽视中国文化的影响与联系。这个国家,就是越南。

文化中国风是怎么刮到越南的?越南的文学与中国有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一期,料爷就和您谈谈这个问题。

越南的汉字与做诗

涨知识:越南文学里的中国风,是种怎样的存在?| 有料的文史

越南科举

公元前111年,古国南越归顺中国的统治,中国风开始了对越南文化的影响。这最先开始的,是汉字的使用。11世纪初到13世纪上半叶,越南被李朝统治,这个时期的越南人要用汉字考试。整个越南在前现代时期,一批精通汉语古典诗歌的学者们都热衷做诗,“古风”和“律诗”都因科举考试而发扬光大。

这其中著名的诗人很多。比如活跃在13世纪后半叶的阮诠,他因格律诗创立了越南风格而出名。他崇拜唐代大诗人韩愈,在汉语诗歌的格律上加入了越南语的押韵方式,被称作是“韩律”。他还改革了越南诗歌,相传是字喃的创始人,在越南文学史上地位非常重要,可惜他的代表作《飞沙集》已经失传;

涨知识:越南文学里的中国风,是种怎样的存在?| 有料的文史

黎圣宗

15世纪的黎圣宗是越南后黎朝的君王,也是诗歌流派“骚坛”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洪德国音诗集》宣告了越南文化独立于中国的存在,不过其中依然保留了很多汉语诗歌的遗风。而其中“国音”这个词也叫“宁字喃”,指的是用汉字来标识读音的一种书写方式,用它所做的诗,很多词汇都是汉语传统中直接翻译过来的,这些字也是汉语中原来的意思,可谓是“书同文”。

涨知识:越南文学里的中国风,是种怎样的存在?| 有料的文史

越南宁字喃

18世纪的邓陈琨所写的诗篇《征妇吟曲》是著名的爱国诗篇,它描写的是一个弃妇眼中的国家征战悲剧,不过诗句模仿了中国诗歌里的比兴手法,同时多处用典和地名的引用,也都是明显的中国传统;另一位诗人阮嘉韶也很有意思,作为男性作家却模仿怨妇的口吻写诗,作为贵族身份的他,一首《宫怨吟曲》写的是后宫中妃嫔失宠的故事,不过里面出现了大量的中国传统典故,这要没有点中国文学修养还真读不懂。

越南的文言小说与传

在小说方面,越南早期文学中的中国风痕迹也很明显。

涨知识:越南文学里的中国风,是种怎样的存在?| 有料的文史

《粤甸幽灵集》

先来说说《粤甸幽灵集》。它是越南现存最古老的故事集,里面记载的都是本国的古代神话传说,很有文学和历史价值。不过整本书却是用汉语的文言文写成的,故事也大量模仿了中国的小说和传奇故事;还有本16世纪初阮攸所写的《传奇漫录》,算是越南最早的一部大规模虚构文学作品。书中的素材大多是从越南的史料中汲取的,不过文学形式从名字也能看出来,整本故事的内容模仿了中国的志怪文言小说《剪灯新话》。里面的想象情节,也很多都沾染了中国传统文学中的“道德教化和训诫”主题,比如其中有个狐狸变成官员到皇帝面前表达道德观念的故事,让人觉得怎么看都有中国文学味儿。

涨知识:越南文学里的中国风,是种怎样的存在?| 有料的文史

《玉娇梨》

一边是越南文人爱写中国风的志怪故事,一边是越南民众爱读中国风流行主题。在中国18世纪的清代,浪漫爱情故事可是非常流行,而在越南,“才子佳人”的小说也风靡一时。这里不得不提李文馥翻译的《玉娇梨》,作为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中最纯正的一部,讲了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团圆爱情故事。越南翻译版本的《玉娇梨》使用了六八韵体,广受本地人的喜爱。

而到了19世纪,中国小说中的手抄本和木板刊本的越南语韵文翻译版本在当地流行,这样的作品被称作叫“传”。这样的长篇韵文类虚构故事一直到现代,都在越南非常流行。究其原因,可能与中国南方的弹词形式在越南的受欢迎有关。其中著名的一部叫做《花笺传》,它的蓝本正是广东的一部弹词集叫《第八才子书花笺记》,讲了才子梁芳洲与佳人杨瑶仙相爱的故事。有趣的是,这种故事在中国多是女性作家创作,而到了越南,男性作家却非常热衷这个题材

涨知识:越南文学里的中国风,是种怎样的存在?| 有料的文史

《王嫱传》

而提到越南“传”体作品与中国的渊源,《王嫱传》就一定要说。《王嫱传》取材于中国的《西京杂记》和《汉宫秋》,讲的是昭君出嫁后的命运。这一听,很像是中国“昭君出塞”故事的拙劣盗版,可实际上这正是它的巧妙之处——昭君远嫁北方匈奴,但核心是中国文化权威的边缘化移植,这不正和越南的文化现状符合吗?于是这《王嫱传》中只字不提越南,却在故事中烘托出了“边缘”文化的越南气氛。

越南的白话小说与戏剧

18世纪之后,越南文学家们掌握了中国白话小说中基本所有的叙事方式,于是开始了汉语白话写作时期,其中还用越南语做字里行间的注释,《越南开国志传》就是这样的作品,作家们也试图在用这种“合体语言”来表达一种反抗的意味。除了语言上的变化,故事也从过去直接的翻译、模仿和改变,开始利用中国的历史大框架来描写属于自己的故事。比如《大南行义列女传》讲了越南贞洁烈女的故事,对本国女性在文学中表达了关注。20世纪初,用越南语翻译中国小说也进入了最盛的时代,“鸳鸯蝴蝶派”的小说极受欢迎。

涨知识:越南文学里的中国风,是种怎样的存在?| 有料的文史

Hat Boi

说完小说再来说说戏剧。在越南有种古典戏剧叫“Hat Boi”。猛一看这些戏剧演员的服饰,你会一下联想到中国的京剧,可谓是京剧的越南本土改良版。在1005年时,正是越南君主聘请中国伶人所传授的。这之后,它成为了越南皇家的宫廷戏,再到后来变成了民间娱乐的一部分。这戏中,有很多外来语和题材来自中国,比如《三国演义》就是重要一出戏。直到现在,它已经演化成了越南本土讽刺戏剧“咭嘲”(hat cheo),依旧充满生机。

涨知识:越南文学里的中国风,是种怎样的存在?| 有料的文史

改良版咭嘲

一点思考

在公元10世纪前,越南只有口头文学,有书面文字的时候是李朝越南了,一直到19世纪末,越南文学都和中国文学有着剪不断的关系。如今的越南文学,有了自己丰富的本土文化风格,中国风的痕迹可能不再像从前那么重。不过,越南读者对中国文学还是保留着亲近感,中国网络文学和网络游戏也受到了越南青年的喜爱。中越两国文学还能有哪些更多的交集吗?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