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時評:“四個堅持”為決勝攻堅戰硬核發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17日召開會議,分析國內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研究部署抓緊抓實抓細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當前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

三大攻堅戰,是指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能否打贏三大攻堅戰,會直接影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實現,更影響我國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進度和成色。在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形勢不斷向好的態勢下,提出“四個堅持”,不但表明了堅定戰勝困難、應對挑戰的意志和決心,更是為決勝三大攻堅戰硬核發力,提供切實的方法論。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掌握髮展主動權,這是決勝攻堅戰的基礎保障。穩是大局,是開展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只有在穩的基礎上,才能不斷前進。要在穩的基礎上積極進取,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進復工復產,恢復正常經濟社會秩序,培育壯大新的增長點增長。這樣,才能牢牢把握髮展主動權,有效掌握髮展“命門”,為決勝攻堅戰立於不敗之地提供基礎保障。

堅持新發展理念,協調可持續發展,這是決勝攻堅戰的核心手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將是我國現階段長期發展的堅持和手段。新發展理念,對於提高統籌協調可持續發展能力,強化底線思維,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建設美麗文明中國具有重大現實指導意義。新發展理念是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助力源”和“穩定器”,更是決勝攻堅戰的核心手段。

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釐清發展脈絡,這是決勝攻堅戰的力量來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社會發展實際,釐清供給和需求發展脈絡,聚焦矛盾和困難,通過調整經濟結構,優化要素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充分釋放內需潛力和動能的切實手段,是凝聚發展力量,對沖疫情影響的有效途徑。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將會為決勝攻堅戰提供力量來源。

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出硬招求實效,這是決勝攻堅戰的有力武器。改革開放是必須要堅持的基本國策,也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源泉,是取得高質量經濟發展的有力武器。只有改革開放,才能帶來創新發展。尤其是今年還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更應該主動作為,創新思路,落實好產業扶貧、易地搬遷扶貧等措施,不獲全勝、決不收兵。出硬招求實效,以一抓到底的狠勁和韌勁,敢闖敢幹,勇於擔當,才能決勝攻堅戰之巔。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相信,有著“四個堅持”為決勝三大攻堅戰硬核發力,做到心中有數,手中有招,不斷凝心聚力,真抓實幹,最終不但能打贏三大攻堅戰,更會在發展的質量、效率與動力方面“成色十足”,從而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勝利。(四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