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如何从机会主义走到战略无人区?

华为如何从机会主义走到战略无人区?

没有正确的假设,就没有正确的方向;没有正确的方向,就没有正确的思想;没有正确的思想,就没有正确的理论;没有正确的理论,就不可能出来正确的战略。——任正非


在大多数企业眼里,华为的战略管理就是一个奇迹;几乎在每一个重大的历史关口,华为都能够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取得巨大的战略成功。


在刚开始创业没钱的时候,华为集中精力开发程控交换机;


当程控交换机特别赚钱的时候,华为集中精力开发无线产品;


当无线产品特别赚钱的时候,华为集中精力开发手机等终端产品;


当手机等终端产品特别赚钱的时候,华为开始开发云和人工智能AI。


实际上同大多数企业一样,华为在成长发展初期并没有规范的战略管理,仅仅是对准标杆做选择、竭尽全力去追赶,战略成功与失败的概率大约各占50%。


1990年,华为代理单位用小型交换机,却面临供应商断货的危机;华为被逼走上自主开发产品的道路,1991年开发出BH03和HJD48等两款小型交换机、1992年实现了1亿元销售收入,华为终于活下来了。


1992年,华为JK1000模拟程控交换机项目失败,耗干了辛辛苦苦攒下的家底;华为四处借钱、孤注一掷地将宝押在了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项目上,C&C08的成功才使得华为逃脱了破产的命运。


2002年,华为战略性地错过了国内曾经风靡一时的小灵通、豪赌3G技术却迟迟没有结果,进入了华为的冬天、濒临崩溃的边缘;华为被迫拓展海外市场,2003年开始走出困境、重新步入快速发展通道。


从2002年起,华为才开始重视战略管理,逐步认识到战略的本质和战略成功的标准;华为引进战略管理工具,并在实践基础上持续改进,终于打造出了完整的战略管理模型 — 业务领先力模型BLM。


战略的本质就是选择,即围绕客户需求、并基于自身实际情况,而做出“做什么”与“不做什么”的选择,以及为了将选择做成功而采取的策略。


战略成功的标准就是活下去,能够顺应行业的发展趋势,以比竞争对手更高的质量、更优的服务、更低的成本,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从而获得企业一直活下去的机会。

华为如何从机会主义走到战略无人区?

华为引进并改良的战略管理BLM模型,不仅使得华为在2013年成为了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更是在2010年创造性地提出了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端管云”战略,将进一步引导华为有效增长、和平崛起,成为信息与通信技术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行业的领导者。


欲了解BLM模型战略解码和战略复盘等2个步骤,将战略共识落地并持续改进战略管理,可以参见拙作(《“方向要大致正确,组织要充满活力”,背后隐藏了两个重要的战略逻辑》);


欲了解BLM模型关键任务依赖关系(流程)、正式组织、人才、氛围/文化等战略执行模块内容,让组织始终充满活力,可以参见拙作(《任正非:基层要有意志力,中层要有组织力,高层要有方向感》);


本文重点关注的则是,华为通过BLM模型战略共识模块、保证方向大致正确的经验:


华为坚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以市场客户为中心、以行业趋势和竞争对手为约束条件,寻找业务机会、设计业务策略,以达成战略共识、促进战略成功。


华为战略共识策略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业务起步时的看对手阶段、业务追赶时的看客户阶段、业务领先时的看行业阶段。


01

业务起步看对手


华为成立初期采用的是跟随战略,即始终跟随行业领先者的步伐,直到华为自己成为了行业领先者之后,才不得不承担起在行业内领航的责任:


“这二十年,我们占了很大的便宜,有人领路,阿尔卡特、爱立信、诺基亚、思科等都是我们的领路人。现在没有领路人了,就得靠我们自己来领路。”(2008年7月5日,任正非在PSST体系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华为在业务起步阶段,有2次重大战略决策:C&C08交换机和无线产品线,引导华为走出困境、走向成功。


1). C&C08交换机的成功


上世纪90年代,当模拟程控交换技术向数值程控交换技术转移时,华为在JK1000模拟程控交换机项目失败之后,瞄准国外先进通信设备而孤注一掷、终于成功地开发出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不仅牵引华为走出困境、逃脱了破产的命运,而且使得华为在1998年成为了国内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


1992年初,华为开发出模拟程控交换机JK1000;当时数字程控交换机的技术已经成熟、模拟程控交换机属于被淘汰的技术,JK1000刚问世就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1992年下半年,华为启动了C&C08 2000门数字程控交换机;在动员大会上,任正非站在5楼会议室对华为全体干部说:“这次研发如果失败了,我就从楼上跳下去,你们还可以另谋出路。”


1993年初,华为C&C08 2000研发成功;9月,华为C&C08 10000门数字程控交换机研发成功;10月,C&C08 2000在浙江义乌开局;华为销售收入达到4亿;


1994年,C&C08 10000在江苏邳州开通,华为产品首次由农村进入城市;华为销售收入达到8亿;


1995年,中央提出了“村村通”计划,给C&C08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契机;华为销售收入达到15亿;


1996年起,华为在C&C08技术平台上开发出来的传输、接入网等产品陆续进入市场,支撑了华为连续几年的快速发展;


1998年,华为销售收入达到89亿、成为了国内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


2). 无线产品线的坚持


1996年,当固定通信向移动通信转移时,华为瞄准领先全球通信设备行业的爱立信,坚定不移地跟进主流移动通信技术GSM和WCDMA,以致过早地放弃了CDMA、战略性地错过了中国市场上曾经风靡一时的小灵通,阶段性地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始终坚守的华为最终守得云开见明月、成为了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


1996年,华为成立无线产品线,开发2G移动通信系统GSM;


1998年,华为加大投入开发3G移动通信系统WCDMA;


2001年,耗费了巨资的GSM和WCDMA无线产品业务,在国内受到跨国公司的围追堵截、拿不到订单而步入华为的冬天,华为不得不大规模地转战海外市场以寻求生存空间;


2007年,华为无线产品线,实现了当期盈亏平衡;


2008年,华为无线产品线的净利润,弥补了自成立以来的全部亏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013年,华为销售收入达到2390亿,超越爱立信成为了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


3).起步阶段的战略共识


华为在起步阶段的战略共识策略很简单:看对手,技术上紧跟对手、市场上避开对手。


起步阶段的华为,缺乏战略洞察力,只能盯住行业领先的竞争对手,对手做什么产品、华为就做什么产品;战略意图很明确,聚焦并坚持开发主流技术产品,耐得住寂寞、保持战略耐性,终于领先世界。


“28年来我们十几万人,盯住一个城墙口,不断冲锋。近年来,每年投入1000多亿(500亿研发、500-600亿市场服务)继续轰击同一个口子,这种范弗里特密集攻击,终于我们在大数据传送上,世界领先。”(2015年8月27日,任正非在消费者BG 2015年中沟通大会上的讲话:《 脚踏实地,做挑战自我的长跑者》)


起步阶段的华为,技术上难以有重大创新,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不得不在市场上避实就虚、采用毛泽东思想中“农村包围城市”的业务策略,以求得生存空间、逐步获得发展:


1993年,华为推出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


1995年,华为销售收入15亿,主要来自中国农村市场;


1996年,华为C&C08交换机打入香港市话网,迈出了进军国际电信市场第一步;


1997年,华为推出GSM无线解决方案;


1998年,华为将GSM市场拓展到国内主要城市;


2001年起,华为大力拓展海外市场,首先将产品和技术推广到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然后慢慢向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挺进:


2005年,华为海外销售收入32.8亿美元、占销售收入的58%,首次超过国内销售收入;


2008年,华为海外销售收入174.75亿美元,占到销售收入的75%。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市场,因此,世界巨头都云集中国,公司创立之初,就在自己家门口碰到了全球最激烈的竞争,我们不得不在市场的狭缝中求生存;当我们走出国门拓展国际市场时,放眼一望,所能看得到的良田沃土,早已被西方公司抢占一空,只有在那些偏远、动乱、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他们动作稍慢,投入稍小,我们才有一线机会。”(2006年,任正非讲话:《天道酬勤》)


02

业务追赶看客户


华为在追赶竞争对手过程中越来越认识到,向竞争对手学习仅仅是手段、满足客户需求才是目的,逐步由技术导向转向客户需求导向。


“过去公司长期是技术导向,我们做了一个产品,就对客户说多好多好你来用,但是我们又是以多少次失败而告终。


现在我们一定要搞清楚客户需求才是我们产品发展导向。我们发展企业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客户服务。


为什么要为客户服务,只有客户给我们钱,因此对客户要最好。因此,产品的技术导向是充分满足客户需求。”(任正非,2003年5月25日,华为管理优化报《在理性与平实中存活》)


1). 围绕客户进行技术创新


华为产品能够进入欧洲市场,得益于围绕欧洲电信营运商的2个痛点、进行的二次技术创新。


欧洲电信营运商的第1个痛点是基站选址困难,建设传统大型基站需要动员搬迁,这在欧洲无疑是个天大的难题。


2004年,华为推出的分布式基站,与传统大型基站相比,更加小巧、灵活,可以灵巧地可以挂在房屋外墙上、路灯上,大大降低了基站获取成本,获得了欧洲客户的好评和选择、一举打开了欧洲市场。


欧洲电信营运商的第2个痛点是设备升级成本高,当2G通信技术升级为3G通信技术时,同时需要2G设备和3G设备、存在极大的投资浪费。


华为开发出来的SingleRAN,打通了2G和3G之间的软件算法、2G和3G可以共用一个设备,可以节约一半的成本,使得华为产品在欧洲大受欢迎;2008年,华为在欧洲的销售收入达到了29.8亿美金、成为了欧洲的主流供应商。


“在欧洲市场的突破得益于SingleRAN,这个产品的做法来自于一个数学家,他当时只有二十多岁,他把2G和3G的算法打通了,然后2G和3G可以合成一个设备,体积至少降一倍,重量降一倍,成本下降一倍。欧洲最大问题是没有铁塔去安装太重的设备,欧洲旧房子很多,只能在房顶上安装,设备一定要轻。我们发明SingleRAN以后,分布式基站一下子获得了欧洲的欢迎,欧洲就购买我们的产品。” (2019年7月23日,《任总接受BBC纪录片采访纪要》)


2). 从产品到综合解决方案


2000年起,华为开始认识到客户真正需要的并不是产品、而是解决方案,而且不同的客户存在不同的痛点、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


“提升客户满意度是十分综合复杂的,要针对不同的客户群需求,提供实现其业务需要的解决方案,并根据这种解决方案,开发出相应的优质产品和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只有客户的价值观,通过我们提供的低成本、高增值的解决方案的实现,客户才会源源不断购买我们的产品。”(2000年7月20日,《华为人》报,任正非:《创新是华为发展的不竭动力》)


2004年,华为将其使命更新为提供有竞争力的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形成了为客户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的能力,并用一个成功的案例来进行诠释。


“华为公司的愿景是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


使命是聚焦客户关注的挑战和压力,提供有竞争力的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今天,华为形成了无线、固定网络、业务软件、传输、数据、终端等完善的产品及解决方案,给客户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及服务。全球有700多个运营商选择华为作为合作伙伴,华为和客户将共同面对未来的需求和挑战。


…我们来看一下AlS案例。


1998年,我们公司和AIS合作时,AIS还是泰国一个小的移动运营商。通过华为公司快速响应AIS的需求,并提供质量好、服务好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使AIS一跃成为泰国最大的运营商,并成为泰国股市市值最大的公司。”(2004年4月28日,任正非在广东省委中心组“广东学习论坛”报告会上作的专题报告:《华为的愿景、使命、价值观》)


2008年,华为进一步认识到客户真正需要的是综合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技术解决方案;华为开始从以自我为中心的技术解决方案、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解决方案的转型,以促进实现商业成功。


“我们现在提的无线解决方案、网络解决方案,其实都是以自己为中心,不是以客户为中心。


客户需要的是一个综合解决方案,它可以是华为做得好的东西,也可以包括华为从外面买进来的东西,只要满足其需求。


因此,公司提出了运营商解决方案、企业解决方案和消费者解决方案概念。以这三个解决方案来引领研发的变革,这就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研发变革。”( 2008年7月5日,任正非在PSST体系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3). 追赶阶段的战略共识


华为在追赶阶段的战略共识策略:看客户,建立起立体式客户关系以深刻理解客户需求、围绕客户进行创新以更好满足客户需求。


华为认为客户关系是第一生产力,竭力建立起关键客户关系、普遍客户关系和组织客户关系等三个层次的立体式客户关系,以深刻、全面、系统地理解客户需求。


与所有公司一样,华为非常重视关键客户关系,以了解客户关键需求、快速获取合同订单;华为经验,衡量关键客户关系的标准并不是请了多少次客、拜访了多少次客户,而是把客户的关键决策者是否愿意接受邀请到华为参观、或者当华为高层去拜访客户的时候对方是否接待,作为建立关键客户关系的考核指标,通过高层交流来深刻理解关键客户需求


在维护好关键客户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普遍客户关系则是华为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法宝。早在2002年,华为就已经意识到市场终究会拒绝“有合同,呼啦啦就来了;没合同,呼呼呼就走了”的机会主义,明确提出要搞好普遍客户关系,逐步建立起了每一个客户经理、产品经理,每周要与客户保持至少5次沟通的制度,以加强普遍的客户沟通、全面理解客户需求。


组织客户关系是客户关系的最高境界,是基于战略吻合而形成的、公司与客户之间互惠互利的战略伙伴关系,系统地、持续地理解客户需求;组织客户关系形式上可以表现为高层带队互访、战略对标会议、战略合作协议和联合创新中心等,华为在全球拥有一大批战略合作伙伴、创立了36个联合创新中心,建立起了良好的组织客户关系。


华为建立客户关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客户需求;2012年9月,任正非在在F1展厅整改工作交流座谈会上的讲话《面向未来,以客户痛点为切入点,全球化展示》中有着精辟的论述:


“我们从一开始和客户的沟通,就是共同去探讨我们共同痛苦的点,探讨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一上来就要让客户感知到这个就是他想找的,让客户看到他的未来,认同这个未来,然后和我们一起去找解,看我们能给客户提供什么服务,帮助他走向未来。


这样的沟通和探讨才能引人入胜,客户才会关注我们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案。只有当客户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了我们,他才知道我们这个战略伙伴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才知道我们能提供给他的是什么样的未来,才会买我们的设备,我们才能活下来。”


在建立良好客户关系、深刻理解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华为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解决客户痛点和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目的的创新机制,确保了华为产品和技术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通过对客户需求的分析,提出解决方案,以这些解决方案引导开发出低成本、高增值的产品。盲目地在技术上引导创新世界新潮流,是要成为‘先烈’的。为此,华为一再强调产品的发展路标是客户需求导向。


以客户的需求为目标,以新的技术手段去实现客户的需求,技术只是一个工具。新技术一定是能促进质量好、服务好、成本低,非此是没有商业意义的。”(任正非,2004年4月28日,在广东省委中心组“广东学习论坛”报告会上作的专题报告《华为的愿景、使命、价值观》)


03

业务领先看行业


华为二十多年来坚持“力出一孔”针尖战略,始终聚焦在流量传输主航道,持续加强投入、追赶并逐渐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2013年,华为超越爱立信成为了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开始进入无人区承担起为人类领航的责任。


什么是无人区?第一,没人给你指明前进的道路与方向;第二,没有规则,也不知道哪儿是陷阱,完全进入一个新的探索领域。”(2016年5月,任总与Fellow座谈会上的讲话)


为了更好地洞察行业发展趋势,华为提出了从假设开始,到方向、思想、理论,最后再到战略的战略共识路径:


“我们不知道信息社会未来会是什么样子,要研究未来信息社会的假设,没有正确的假设,就没有正确的方向;没有正确的方向,就没有正确的思想;没有正确的思想,就没有正确的理论;没有正确的理论,就不可能出来正确的战略。”(2016年2月27日,任正非在巴展和乌克兰谈话要点)


早在2010年,华为即将进入无人区之际、就已经基于人类将走向智能社会的假设、提出了“端管云”的概念,逐步形成了管道领先战略、终端追赶战略和云端起步战略,初露峥嵘格局。


“智能社会有几个特征: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万物感知是传感器组成的‘神经网络’,万物智能是超级计算,中间万物互联就是网络连接。我们要去研究‘端、管、云’的内核优化,以及边界的相互影响。管道里是否有云,如何理解相互分工?从这个角度出发,来解构华为所在的位置。


第一,端。


万物感知,用什么感知?软件用手抓不到,人类只有依靠终端才能体会。终端不仅仅是手机,家庭路由器、摄像头、穿戴设备、传感器、物联网终端……等各种都可以称为‘端’。实现万物互联,端的形态多样化;实现万物感知,端的非生物元素和生物元素高度融合,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高度融合,并具有边缘计算能力。


第二,管。


在端和云走向智能的趋势下,未来的管将高度简化。智能社会首先要有万物互联,对管的要求是即插即用,极简的架构,管道一定是平台化的概念,而不是现在的树状结构。这对技术要求、商业模式产生新变化,要突破壁垒,推进整个管道平台化,实现超宽带、极低时延、海量连接。


第三,云。


云承载了未来的智能运算,代表新的运算模式和服务模式,必须要抓住。‘端、管、云’中到处会分布智能,但云是目前主要的智能来源。从功能上讲,在云里实现智能化,集中和分布、通用和专用并存,形成复杂结构。在万千朵云中,我们做哪些云,不做什么?我们要聚焦在我们有能力的方向上,在有限的方向上敢于战略性突破。比如:平安云、视频云、终端云、GTS云。”(2017年6月2日~4日,任正非在公司战略务虚会上的讲话)


1). 管道领先战略


华为二十几年坚持管道战略、终于成就了其行业领先的地位;成为行业领先者的华为,进一步丰富了管道战略的内涵、拓展了管道战略的发展空间。


“华为多年来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坚持管道战略,通过管道来整合业务和产业。通讯网络管道就是太平洋,是黄河、是长江,企业网是城市自来水管网,终端是水龙头,沿着这个整合,都是管道,对华为都有用。当然,管道不仅限于电信,管道会象太平洋一样粗,我们可以做到太平洋的流量能级,未来物联网、智能制造,大数据将对管道基础设施带来海量的需求,我们的责任就是提供联接,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2015年12月18日,彭剑锋专访任正非纪要)


为了更好地抓住行业发展趋势、实现管道战略目标,华为在总结以往成功经验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完整的管道领先战略管理框架体系:从研究未来5~10年行业趋势的理想主义、到研究未来3~5年客户需求的现实主义,再到产品线投资决策追求产品开发的商业成功,能够有效地管理不确定性的探索、确定性的产品研发,支撑华为进入无人区之后的承担起领航的责任。


“首先是思想研究院和战略务虚会,研究未来5-10年的问题,理想主义,当然,我们是有边界,这个边界就是管道战略。


接下来是战略Marketing部和2012实验室,都是二次验证部门。2012钻研技术细节,验证思想,可以分为红军和蓝军,不要只有一条路。战略Marketing部关注商业机会、节奏,组织全球专家对是否是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论证。


其次是产品线Marketing,基于客户需求研究未来3-5年的问题,要有现实主义,离开现实主义不能活的。


最后是各产品线的IPMT,基于客户需求导向来投资决策,明确做什么样产品,产品做成什么样,什么时候做出来。产品线Marketing支撑IPMT的投资决策。然后是开发团队基于IPMT批准的投资预算,按计划、预算、核算来完成产品开发。”(2016年2月27日,任正非在巴展和乌克兰谈话要点)


为了确保对未来的探索方向大致正确、产品开发商业一定成功,华为进一步提出了多路径、多梯次、多场景化的研发管理战略,以构筑胜利的基础。


“我们现在不是靠赌哪一种技术、哪一种方向,‘赌博’一种路线是小公司才会干的,因为他们的投资不够。大公司有足够的资金,在主航道里用多路径、多梯次的前进,使用投资密集型,来缩短探索方向的时间。在多重机会的作战过程中,可能某种机会成为业界的主潮流,战线变粗,其他战线会慢慢变细了,但也不必关闭别的机会。把有经验的干部调到主线作战,把一批新干部调到支线作战去,继续进攻。前进的人来自于多元化视角,并不是只有一条路线思想,他带来的是有失败经验的思想在前进,我们就一定会爬到顶端。”(2015年9月6日,任正非接受福布斯中文网采访)


“什么是多梯次?


我们研发从科学实验与验证,到科学样机、商业样机、多场景化样机、全简化样机,循环周而复始的优化。


对科学实验,我们要大胆的失败,成功太快是保守。


A梯队只搞科学样机,不管样机赚不赚钱,无论是用‘钻石’还是‘黄金’做支架都可以,它是论证理论的可行性,不可行也是成功的,不以成败论英雄,要大胆探索。


B梯队负责在科学样机的基础上发展商业样机,要研究它的适用性,高质量、易生产、易交付、好维护。


C梯队要面向多场景化,按客户需求多场景化的产品是合理适用节约的产品,有利于用户的建造成本、运维成本的降低。


D梯队研究用容差设计和普通的零部件,做出最好的产品来。最优质量,最易使用、安装生产和维护,最低的成本架构。”(2018年10月17日,任正非在上研所5G业务汇报会上的讲话)


2020年,华为更新了创新战略,从基于客户需求的技术、工程、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创新,升级为基于愿景驱动的理论突破和基础技术发明的创新,将进一步拓展华为成长发展空间。


我们将从基于客户需求的技术、工程、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创新1.0时代,迈向基于愿景驱动的理论突破和基础技术发明的创新2.0时代。面向未来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打破制约ICT发展的理论和基础技术瓶颈,实现理论突破和技术发明。”(2020年3月31日,徐直军:华为2019年年报发布完整版)


华为5G技术,就是管道领先战略从敏锐捕捉机会、到研发投入领先,再到商业合作领先的成功案例。


2008年,一位土耳其的数学教授发表了一篇数学论文,2个月后华为的科学家就发现了这篇论文的价值;


2009年起,华为开始进行5G技术研究,累计投资40亿美金、投入人力超过10000人,用10年做成了5G标准Polar码、华为5G基本专利提案占比超过20%为全球第一;


截止2019年底,在全球已经商用的40+张5G网络中、华为承建了其中的27张,全球已有34个国家的62个运营商正式宣布5G商用、华为支持了其中的41家,华为5G技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2). 终端追赶战略


2003年,华为开发出了3G移动通信系统、却找不到配套的终端,华为不得不做起了3G终端 — 手机,并采用贴牌方式为电信运营定制低端手机;


2008年,华为意识到无线宽带时代的来临,将是华为终端的巨大机会:


“IT行业发展到今天,第一个时代是PC机的出现,崛起了微软;第二个时代是IP的出现,崛起了Cisco;第三个时代是互联网的繁荣,崛起了Google;第四个时代是无线宽带,将崛起我们华为终端。”( 2008年7月21日,任正非在地区部向EMT进行2008年年中述职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伴随“端管云”概念的提出,华为决定做自有品牌的中高端手机,华为开始在终端发力;


2015年,华为终端已经构建起了一个强大的体系,终端消费者业务销售收入达到了1291亿人民币、占华为当年销售收入的33%;


2019年,华为智能手机全球发货量已上升至TOP2,终端消费者业务销售收入达到了4673亿人民币、占华为当年销售收入的54.4%,并立下2023年终端消费者业务销售收入要达到1500亿美元的宏大目标。


华为终端之所以能够后来居上,源于深刻理解消费者需求、创新合作满足消费者需求等业务策略,而“纵向发展、横向扩张”业务策略将进一步支撑华为终端未来的发展。


“以客户为中心”是华为的核心价值观,华为终端快速成长首要因素是消费者洞察,即通过对消费人群的深入分析、人群细分,来定义不同的产品、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以手机为例,华为同时拥有高端的华为品牌、中低端的荣耀品牌。


华为品牌Mate系列,定位商务旗舰,主打高端商务人群;P系列,注重时尚与拍照,为年轻消费者旗舰机;Nova系列,主打注重颜值、爱好自拍的年轻消费群体;


荣耀品牌V系列定位荣耀旗舰机,主打拍照、高颜值;荣耀系列主打时尚;Note系列主打大屏,适合大屏影音娱乐用户;畅玩系列主打千元市场,定位入门级用户。


“我们的目标要远大,就专心致志盯着客户需求,不要总去对标别人,否则最后可能把自己的先进也变成了落后。”(2018年1月2日,任正非在消费者BG业务汇报及骨干座谈会上的讲话)


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华为坚持产品竞争力是第一要素,产品一定要瞄准目标人群,洞察他们的需求,解决他们最关注的问题。


一方面,华为终端依托华为研发大平台及其全球研发中心,如海思芯片、俄罗斯数学研究所、法国美学研究所、日本工艺研究所等,利用全球智慧解决技术难题,以构筑每一个终端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竞争力;


另一方面,华为坚持开放、合作、共赢,与产业价值链上的最佳供应商以及行业玩家广泛合作、共享利益,提高系统竞争能力、确保为消费者提供最优质的产品。


“我希望终端用世界上最好的镜头、最好的音响、最好的计算能力…,组装成世界上最好的手机。这些零部件不需要全都自己开发,把我们的研究系统和战略合作供应商平台全打通、全融合,共同来分享利益。”(2016年7月12日,任正非在2016年市场年中会议上的讲话)


华为在持续追赶竞争对手的同时,通过横向扩张构造全场景、打开终端成长发展空间,纵向发展打造生态链、提高抗风险能力,支撑华为终端可持续发展。


2019年3月,华为发布了全场景智慧化物联网IOT(Internet of Things)战略、即“1+8+N”战略,立志在3年内实现“中国三分之一的IoT设备支持华为的HiLink标准,让HiLink生态成为最好的IoT体验”。


“1”是以“手机”为主入口;


“8”是以“平板、PC、穿戴、HD、AI音箱、耳机、VR、车机”等为辅入口;


“N”是“泛IoT硬件”,包括照明、安防、环境、清扫等,以实现覆盖多个场景。


2019年8月,华为正式发布了自主研发的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 OS(Operating System),是第一款基于微内核的全场景分布式操作系统,将率先部署在智慧屏、车载终端、穿戴等智能终端上,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使用开源的鸿蒙操作系统。


2020年1月15日,华为面向全球发布华为移动服务HMS (Huawei Mobile Services)Core 4.0,进一步助力全球开发者高效开发、快速增长、商业成功,是华为构建全场景能力开放、全球化智慧分发、全生命周期运营管理、全方位激励支持华为终端云服务生态HMS的重要里程碑,以更加有效地支撑实现华为终端1+8+N全场景智慧化战略。


“我们坚持以智能手机为中心的“1+8+N”的全场景战略,基于在全场景终端芯片和全场景操作系统等领域的创新,积极打造不同终端在智能家居、智慧办公等场景下的多屏协同能力。我们期望与全行业的软件、服务及硬件生态合作伙伴,围绕消费者进行系统地整合与创新,通过鸿蒙OS、HMS(Huawei Mobile Services)、智慧助手小艺、HiLink、AppGallery等赋能生态,共同满足广大消费者的智能手机应用需求。”(2020年3月31日,徐直军:华为2019年年报发布完整版)


3). 云端起步战略


2010年,华为配合“端管云”的概念、发布了云计算战略,提出了云计算项目“平台上要赶超思科,应用上要赶超谷歌”目标,并沿用“技术上紧跟对手、市场上避开对手”的起步阶段战略。


2015年,华为运营商BG启动“三朵云”的建设,一方面通过私有云的建设积累云端经验,另一方面继续等待云端发展趋势明朗化和战略机会的出现。


“体验云”是建设数据中心互联的全球体验中心,支撑向解决方案体验式营销转型,将客户的业务体验前移到代表处,实现全球远程方案推送,展示未来大数据管理时代的解决方案;


“知识云”是建设知识管理平台,实现人与知识的连接、人与作战系统的连接以及人与人的连接,鼓励专家分享知识和经验,建立起合理的培养机制,让专家在最佳时间段发挥出最大价值;


“客户方案云”是建设战略沙盘,看清客户的网络、提升投资的有效性,助力战略伙伴实现价值、做厚高价值区域。


“我们不要急于将新技术过快的推向市场,我们要有战略耐性,可以后发制人。我们一直在窥测客户需求的方向,我们并没惰怠,就像一只猫,弓缩着身子,直到市场机会成熟。我们不会麻木到大机会出现还不行动。”(2015年7月14日,任正非与英国研究所、北京研究所、伦敦财经风险管控中心座谈的纪要)


2017年,华为成立云业务单元Cloud BU(Business Unit),致力于经营公有云业务;发布面向企业、政府的人工智能服务平台华为云EI(Enterprise Intelligence),将华为多年来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积累、最佳实践与企业应用场景相结合,为企业客户提供一站式的人工智能平台型服务,华为开始在云端发力。


2018年,华为将公有云、私有云、人工智能AI、大数据、计算、存储、物联网IOT等与IT强相关的产业重组,组建了Cloud & AI产品与服务BU;发布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支撑华为云EI能为企业、政府提供全栈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注:全栈是技术功能视角,是指包括芯片、芯片使能、训练和推理框架和应用使能在内的全堆栈方案;全场景,是指包括公有云、私有云、各种边缘计算、物联网行业终端以及消费类终端等部署环境。)


“在人工智能领域,目前我们主要做基础研究,用于改进内部管理,如果要运用到产品上,还存在相当长的时间和距离。对于前沿科学,研发实行先‘开一枪’,让子弹飞一会;看到线索再‘打一炮’,只需要小范围研究讨论就能决定;如果攻‘城墙口’需要投入‘范弗里特弹药量’,由高层集体决策。”(2018年4月4日任正非接受媒体采访纪经)


2019年,华为发布“Cloud Only”战略,整合了从芯片到数据中心、从硬件到软件、从IT基础设施到云服务、从边缘计算到云计算等资源和组织;发布了AI处理器昇腾910、推出全球最快AI训练集群 Atlas 900、华为云昇腾集群服务,以及MindSpore AI计算框架等,在业界率先完成了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的构建。


2020年,华为将Cloud & AI升级为BG,成为与运营商CNBG、消费者CBG和企业EBG并列的第四大BG,进一步加大资源、组织和兵力投入,确保“Cloud Only”战略的落地,云端将成为华为未来业务的增长点。


04

结束语


华为在起步阶段、追赶阶段、领先阶段,分别采用了看对手、看客户、看行业的战略共识策略,确保了方向大致正确、是华为取得成的关键要素。


华为30多年的成长发展历史,其管道战略已经经历了起步阶段、追赶阶段和领先阶段的完整循环;在管道领先战略的带动下,华为在更高层次上开启了终端追赶战略、云端起步战略,形成了更加宏大的“端管云”战略,将有力支撑起华为在“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智能世界里的持续发展。



众所周知,华为是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公司!没有华为的国际化,就没有今天的华为。那为什么华为拉开了几乎中国99%的企业一大截呢?本质上是华为在国际化的过程中,面对的是世界级的竞争对手,面对的是世界各个地区差异化的客户需求,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竞争力。那么华为国际化是怎么做到的,有什么路径呢?


用一位在华为24年的高管的一句话说,就是:华为其实没有国际化战略,只是要把种子先撒出去,把公司最优秀的一批人撒出去。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变革逐步形成面向全球竞争的管理体系。如何深刻理解这两点呢?本次直播带您深入问题进行探讨中国任何一个行业的任何一家企业,都有机会成为全球领先的企业。


4月16日晚20:00

,南方略大讲堂特别邀请17年华为工作经历、华为公司原战略部部长、全球区域营销部部长、《华为智慧-转型与关键时刻的战略抉择》作者兰涛博士带来以“赢在全球——华为的全球化战略与执行”为主题的营销战略直播课,助力企业家、创业者打赢疫情攻坚战,赢得更广阔的市场。


华为如何从机会主义走到战略无人区?


华为如何从机会主义走到战略无人区?


4月16日晚8点

兰涛博士直播课:

赢在全球——华为的全球化战略与执行

直播间见,不见不散!


★★★点击下方蓝字【了解更多】,进行购买!★★★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