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堅”級:美國兩棲遠征打擊群新核心

前言

075型兩棲攻擊艦在4月22日下水,中國的兩棲作戰力量再次得到加強,就在一個多月前,美國海軍“美利堅”級兩棲攻擊艦的2號艦“的黎波里”號下水服役,很自然的,國內軍迷再次將075和“美利堅”級兩棲攻擊艦(滿載排水量4.5萬噸)做對比,而作為該級艦的首艦——“美利堅”號(以下簡稱美國號),將是本篇的主角!與此前的“黃蜂級”相比,其最大特色是取消了船塢甲板,換言之

“美國”號不再採用傳統的登陸作戰方式,而是以增強艦載航空兵戰力為主,此舉不是簡單的作戰樣式的變化,更令其成為未來美軍遠程兩棲打擊群的新核心!

“美利堅”級:美國兩棲遠征打擊群新核心

美國需要什麼樣的兩棲戰艦

美國作為將兩棲戰艦應用於實戰最早的國家之一,其兩棲艦隊一直以“規模龐大、種類齊全、裝備先進”而聞名於世,冷戰後,隨著“由海向陸”戰略的改變,美軍作戰重心也由遠洋對抗轉向瀕海作戰,適合海岸複雜作戰環境的兩棲艦艇越來越受到重視。據粗略統計,美海軍現在擁有7型30餘艘大型兩棲作戰艦艇、各型登陸艇300-400艘,以及氣墊登陸艇80餘艘。其中主力艦包括8艘“黃蜂”級多用途兩棲攻擊艦(以下簡稱黃蜂)、12艘“聖安東尼奧”級船塢登陸艦、8艘“惠德貝島”級船塢登陸艦以及2艘“美利堅”級兩棲攻擊艦(“美利堅”號、“的黎波里”號、1艘在建)。

“美利堅”級:美國兩棲遠征打擊群新核心

“黃蜂”級馬金島號

進入21世紀後,“同時打贏2場局部戰爭”的戰略規劃,要求美軍兩棲艦隊具備在戰時投送2.5個海軍陸戰隊遠征旅(簡稱MEB,每個MEB編有約1.45萬名官兵)的能力。此外,隨著全球反恐戰爭以及日益頻繁的地區衝突,使得美軍兩棲艦隊充當“救火隊”的角色越發突出!在海灣戰爭以來的多次局部戰爭中,“黃蜂”級的出色表現令美海軍上層印象深刻,例如在2011年利比亞戰爭期間,該級艦3號艦“基薩奇”號所搭載的AV-8B垂直起降戰機就多次參與針對利比亞政府軍的空襲行動。此外,參與營救F-15E戰鬥機飛行員的MV-22“魚鷹”傾轉旋翼機,也是從該艦上起飛的。

“美利堅”級:美國兩棲遠征打擊群新核心

“黃蜂”級3號艦基薩奇號

美軍對海上遠程兵力投送能力的需求越來越大,為了追求前沿存在、海洋控制、海上威懾、兵力投送、海上安全以及人道主義和災難應對等全方位的海上作戰能力以及實現在全球範圍內的海上靈活機動部署的戰略構想,美海軍急需一種新型兩棲戰艦。由於未來的潛在對手不一定再是擁有強大軍力的大國,而很可能是多個實力一般的中等國家,甚至弱國,美海軍陸戰隊對重裝登陸部隊的作戰需求也隨之發生變化,相應地對新型戰艦的泛水登陸能力不再做嚴格要求(該項能力由新型兩棲艦隊中的其他艦艇彌補),轉而變為增強航空戰力。

為了適應新作戰樣式的需要,美軍於2007年6月與諾斯羅普一格魯曼公司下屬的英格爾斯造船廠簽訂了價值24億美元的研發、建造合同,以“黃蜂”級8號艦“馬金島”號為藍本,建造一級新型兩棲攻擊艦(即“美利堅”級),並於2012年10月將其首艦命名為“美國”號,用以替代年事已高的塔拉瓦級“佩裡硫”號。“美國”號(LHA-6)於2009年7月開工,2012年6月下水,2014年10月入役。2號艦“的黎波里”號(LHA-7)2014年1月22日開工,2017年5月1日下水,2020年3月服役。3號艦“布干維爾”也已於2018年10月26日開工建造。

“美利堅”級:美國兩棲遠征打擊群新核心

“的黎波里”號下水入役

“美國”號的兩大特色

與“馬金島”號相比,“美國”號的外形尺寸並無太大變化,該艦全長257.3米,水線寬為35.4米,吃水87米,但其滿載排水量達到4.5萬噸,比“馬金島號重了3000噸,入役後成為美軍有史以來噸位最大的兩棲攻擊艦。在總體設計上,“美國”號有45%參考了“馬金島”號,但卻有兩大“特色”,使“美國”號在作戰性能上,與“黃蜂”級相比,實現了“質的飛躍”。

第一大“特色”

“美國”號取消船塢甲板。由於該艦是專為搭載F-35B“閃電Ⅱ”垂直起降戰機和MV-22“魚鷹”傾轉旋翼機設計的(兩種機型的尺寸都比它們所取代的原有機型要大),因此取消了“黃蜂”級的1231平方米的船塢甲板,以便騰出更大空間容納更多的艦載機和航空燃料。雖然失去了搭載氣墊登陸艇、兩棲突擊車等重裝備進行泛水登陸的力,但新增的這些空間使“美國”號擁有比“黃蜂”級更長、更大的機庫甲板,其機庫容積不少於3965立方米,面積不少於2860平方米,並使其新增了兩條檢修通道(“黃蜂”級只有一條),每條都在頂部安裝有起重機,用於艦載機的維護工作。“美國”號的典型艦載機配置包括:12架MV-22“魚鷹”傾轉旋翼機,6架F-35B戰鬥機,7架AH-1Z“超級眼鏡蛇”武裝直升機,4架CH-53K“超級種馬”重型運輸直升機和2架MH-60S搜索教援直升機。在執行制海任務時,該艦最多能搭載20架F-35B戰鬥機和2架MH-60S直升機,這種搭載能力甚至已超過了其他國家海軍裝備的輕型航母。

“美利堅”級:美國兩棲遠征打擊群新核心

F-35B在兩棲戰艦上的起降

“黃蜂”級雖也能搭載20架AV-8B垂直起降戰機執行制海任務,但AV-8B就單機性能而言,採用短距起飛時,最大載彈量僅為4噸,只使用內部燃油時,最大作戰半徑僅為400多千米,最大平飛速度0.9馬赫,與F-35B相比相差甚遠,後者的最大載彈量為7噸,在只攜帶4噸彈藥時,最大作戰半徑大於860千米,最大平飛速度大於1.3馬赫,更重要的是F-35B還具備隱身性能,比AV-8B具備更強的突防能力和戰場生存能力。如果拿“馬金島”號和“美國”號的航空戰力(機群數量都以20架計算)相比較,在理想狀態下,前者AV-8B機群一次出擊能向距離母艦400多千米的目標區投放80噸彈藥,後者F-35B機群一次出擊時,在投彈量保持相同的情況下,打擊範圍可擴展到距離母艦800多千米的目標區,而在不計航程時,最大投彈量可達到140噸。由此不難看出,不論是從艦載機數量,還是作戰性能方面,“美國”號都實現了質的飛躍,此外“美國”號的飛行甲板將設置9個飛機起降點(黃蜂級為6個,在艦載機出動效率方面也要優於“黃蜂”級!(當然,“黃蜂”級也能搭載F-35B)

“美利堅”級:美國兩棲遠征打擊群新核心

AV-8B“海鷂式”垂直起降戰機

第二大“特色”

“美國”號採用電力混合推進技術。“美國”號是繼“馬金島“號後美軍第二艘採用這種技術的戰艦,其主動力系統沿用2臺通用電氣公司LM2500+型燃氣輪機,單機額定功率25.7兆瓦雙軸輸出,總功率51兆瓦。該艦的最大航速超過20節,以20節航速航行時預計最大續航力超過9500海里。該艦還裝備了2臺總輸出功率為3.7兆瓦的電動機作為輔助推進系統,它們產生的電力除能滿足輔助推進系統的需要外,還能為艦上的烘乾室廚房、浴室、海水淡化器提供電力。航行中,燃氣輪機與電動機之間可自由切換,在只使用輔助推進系統時,“美國”號可以12節的航速航行。在航速不超過10節時,與燃料消耗較大的燃氣輪機相比,電動機廉價高效的優勢十分明顯。美軍曾做過相關計算,如果不要求航速、採用電動機推進,不僅可以減少燃氣輪機25%的使用時間,每年僅燃料費就能節約35萬美元,同時由於減少了使用時間,還能大幅延長燃氣輪機的大修間隔和全艦的使用壽命,進而降低該艦的使用成本。此外,在改用新型推進技術後,也能使燃氣輪機的佈置方式變得更加靈活。

“美利堅”級:美國兩棲遠征打擊群新核心

MV-22“魚鷹”傾轉旋翼機

“美國”號的自衛火力配置基本與黃蜂級相當,搭載有2座21聯裝“拉姆”近防導彈系統(最大射程7千米)和2座8聯裝“改進型“海麻雀”艦空導彈發射裝置(最大射程50千米),用於點狀防空,以及2座“密集陣”近防炮(有效射程3.6千米)用於末段防禦。此外,還在艦上多處配備了7座雙聯12.7毫米重機槍,用於防禦自殺小艇等小型水面目標。

“美利堅”級:美國兩棲遠征打擊群新核心

“海麻雀”艦空導彈

技術先進,特點鮮明

作為美軍最新一級兩棲攻擊艦,“美利堅”級既繼承了“塔拉瓦”級和“黃蜂”級兩棲攻擊艦的設計風格,又借鑑了“聖安東尼奧”級船塢登陸艦的建造經驗,具有三個突出的技術特點——

首先,艦載航空兵戰力空前加強

“美利堅”級雖然取消了船塢甲板,無法使用氣墊登陸艇和重型兩棲車輛進行兩棲泛水登陸,但利用艦載機進行垂直登陸和執行對對海攻擊的能力卻大幅提升。該級艦搭載的MV-22“魚鷹”傾轉旋翼機與LCAC氣墊登陸艇、EFV遠征戰車一起被稱為美海軍陸戰隊的“機動三劍客”。

MV-22“魚鷹”既能像常規直升機那樣垂直起降,也能像固定翼飛機那樣高速飛行,可在短時間內由海向陸投送更多的兵力,有效地提高了單艦的垂直登陸效率及快速搶灘能力。與現役的CH-46“海上騎士”直升機相比,MV-22“魚鷹”的最大平飛速度可達到520千米時,是前者(270千米/時)的兩倍,最大作戰半徑是前者的4倍,達到600千米,而且是在搭載24名士兵的情況下(CH-46搭載12名士兵時的最大作戰半徑只有140千米)。此外,其吊運外部貨物的能力是前者的3倍,達到5.7噸。單機的性能比較尚且如此,若按機群能力比較,12架CH-46“海上騎士”一次出動,只能向距離母艦140千米遠的作戰區域投送144名士兵。而換成12架MV-22“魚鷹”,不僅投送距離能擴大至600千米(擴大了3倍),而且投送人數增至288人(擴大了1倍),而且還是以2倍於前者的飛行速度進行!“美利堅”級的戰力提升可見一斑。

“美利堅”級:美國兩棲遠征打擊群新核心

科技感爆棚的“魚鷹”,但複雜的設計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可靠性

與西班牙海軍2010年服役的“胡安·卡洛斯一世”號戰略投送艦(滿載排水量2.7萬噸,飛行甲板長202米,寬32米,設有6個起降點)相比,“美利堅”級的航空戰力要遠強於前者,“胡安·卡洛斯一世”號最多隻能搭載12架直升機或8架EAV-8B“鷂”式垂直起降戰機(未來有可能換為F-35B),不論是艦載機搭載數量,還是作戰性能都與“美利堅”級相差甚遠。“美利堅”級除擁有寬大的飛行甲板外,在艦島後右舷處和艦舯部左舷處各裝有一部飛機升降機,可大幅提高艦載航空兵的出動效率。此外,為了保證艦載航空兵的持續作戰能力,

“美利堅”級的航空燃油搭載量達到1287萬升,是現役“黃蜂”級的兩倍左右。

“美利堅”級:美國兩棲遠征打擊群新核心

“胡安·卡洛斯一世”號,是輕型航母和兩棲攻擊艦的混合體

其次,具備更好的隱身性能。

“美利堅”級借鑑了聖安東尼奧級的隱身外形設計,將艦體上層建築設計成大傾斜面的外形,並儘可能不將附屬設備和電子天線佈置在艦體表面。該級艦的艦橋比“黃蜂”級要低兩層甲板,原來位於艦橋上的指揮、控制和通信系統艙室全部移入艦體內。降噪性能方面,該級艦採用電力混合推進技術,具有較快的啟動速度及良好的靜音性能。另外,該艦還使用隔音減震的雙緩衝彈性支架,對傳動裝置等設備的聲信號加以隔離,有效地減少了對水下的聲信號輻射。為了降低自身的紅外信號特徵,“美利堅”級在艦上煙囪排氣口、機艙等主要熱源處,都安裝了熱敏式噴水冷系統。這些技術措施使得該級艦的隱身和紅外隱身能力都要優於“黃蜂”級!

“美利堅”級:美國兩棲遠征打擊群新核心

“美國”號艦島

第三,優化了艦員的工作環境

“美國”號上配備有一家擁有24張病床和2個手術室的醫院,還有牙科診室、X射線室、血庫和化驗室等醫療配套設施。艦員住艙間均用防火牆隔開,並在多個要害位置配備有泡沫滅火系統,內部艙室均採用非燃材料裝飾。艦員住艙較為寬敞,還配備有健身房、游泳室等休閒娛樂設施。

聯合戰鬥群新“核心

冷戰結束後,美軍失去了蘇聯這個最大的對手。美國的海外基地不斷收縮,大型基地從冷戰時期的1000多個減至不足400個,海外駐軍人數也由60多萬減至20多萬。這種狀況使美國的全球戰略越來越依賴高度靈活的海上力量,而以冷戰思維建立起來的兩棲戒備大隊難以單獨執行較高烈度的任務。為此,充分挖掘據兩棲艦艇編隊的潛力就成為美軍滿足新軍事戰略的重要切入點。“美利堅”級的出現,既可以在海上預置部隊中扮演關鍵角色,配合航母戰鬥群作戰,也可以作為遠征打擊群的旗艦,擔負起近岸封鎖和支援登陸作戰的任務,而且後一種角色將會不斷被強化。以“美利堅”級、“黃蜂”級兩棲攻擊艦為核心,以聖安東尼奧級船塢登陸艦、惠得貝島級和哈波費裡級船塢登陸艦為中堅的美軍遠征打擊群,將使美國海上力量的整體兵力投送能力和前沿存在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使海軍及海軍陸戰隊的作戰要素有機融合,並將作戰區域前移至敵方國門,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由海向陸”戰略。

“美利堅”級:美國兩棲遠征打擊群新核心

美國遠征打擊群

目前,美軍每個遠征打擊群(簡稱ESG)編制包括:1艘兩棲攻擊艦、2艘船塢登陸艦(這3艘兩棲艦可搭載2200名海軍陸戰隊員及作戰裝備)、1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1艘阿里伯克級驅逐艦和1艘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其作戰實力已經不亞於一支中型航母戰鬥群)。根據應對威脅的程度不同,ESG可靈活調整配置,使其能時刻保持適當的集群作戰指控能力和必要的自我防禦能力,“美利堅”級的加入使ESG具備了更強的空中攻防能力,進而成為美軍除航母戰鬥群之外的另一張“王牌”。

“美利堅”級:美國兩棲遠征打擊群新核心

美軍遠征打擊群編制圖

隨著美海軍轉型的深入以及裝備建設的發展,按照美國原來的計劃,未來的ESG將由“美利堅”級(LHA)、聖·安東尼奧級(LPD)、新型巡洋艦CG(X)、朱姆沃爾特級(或伯克Ⅲ型,簡稱DDX)驅逐艦、“瀕海戰鬥艦”(LCS)和弗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簡稱弗吉尼亞級)組成的新型聯合作戰編隊。其中,“美利堅”級(LHA)將用於奪取戰場制空權和執行垂直登陸任務,聖安東尼奧級船塢登陸艦(LPD)為海上登陸和垂直登陸提供平臺支撐,DDX驅逐艦擔負對陸攻擊、制海和區域防空任務,CG(X)則將為整個戰區內的友軍提供導彈防禦保護,“瀕海戰鬥艦”LCS將擔負近海反潛、反水雷和防禦敵方小型艦艇攻擊的任務,弗吉尼亞級則擔負近海反潛、對陸攻擊或特種滲透任務(最終這種設想並沒有實現)。

按照美軍的設想,如果能讓ESG(遠征打擊群)、JHSV(聯合高速運輸艦)編隊和航母戰鬥群三者組成“聯合戰鬥群”協同作戰,可以使艦隊導彈的火力密度增加1倍、艦載空中打擊力量增加50%,而“美利堅”級也將成為這個聯合戰鬥群”中的“核心”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