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可能不是你想的那樣

昨天在回答幼小銜接的時候跟一位應該是媽媽在幼小銜接上產生了一些分歧,有一些爭論。後來冷靜下來想了以後覺得應該是自己的看法還不太全面,需要認真反思和修正一下。疏離以後把覺得幼小銜接作為父母必須要意識到的幾點整理在下面:

首先要判斷孩子的類型

這裡的類型主要就是兩種,已經形成非常好的學習興趣和習慣的,和學習興趣和習慣還需要引導的。判斷孩子的學習類型,主要要靠平時的觀察。如果孩子在看故事時主動問這個字怎麼讀,教會後能自己記住,或者看到數學相關題目能夠自己思考自己想辦法去解出來,而且這種情況是相對穩定一貫性的,那恭喜你中獎了,而且是頭等獎,以後只要不打擊積極性,孩子學習家長基本上不用費多大勁。但是如果孩子對於深入和持續性地學習缺乏堅持態度和穩定性,那就一定要儘早開始學前教育,以降低孩子一年級的入學壓力。

幼小銜接,可能不是你想的那樣

學習習慣養成是水磨工夫

瞭解學前教育的目的

學前教育的最主要目的是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習慣較長時間的連續學習,習慣放學以後第一件事就是完成學習任務,習慣預習和複習等。同時初步培養一定的學習能力。但是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的培養一定不是空中樓閣,只有在具體學習的過程中才能慢慢具備,而這個學習過程性價比最高的莫過於預習一年級的學習內容。具體學習方法在其他文章中已經詳細列舉,有興趣的爸媽可以翻看一下。

幼小銜接,可能不是你想的那樣

有了好的學習習慣事半功倍

學前教育的作用

孩子在上小學之初,面臨的是全新的作息時間,全新的學習制度,全新的活動環境,全新的學習生活要求,新的老師,新的同學,其實適應的壓力是比較大的。有些適應慢的孩子剛剛適應小學生活,發現一個學期已經過去了,課程學習上半生不熟,落後一大截,然後就開啟惡補,追趕模式,孩子辛苦,家長鬧心,而且家長和孩子都會很有挫敗感。所以學前教育就是把學習習慣、學習能力、一部分知識這部分可以提前預備的先拎出來讓孩子適應,讓孩子幼升小的過程不要面臨太多壓力,縮短適應的時間,降低適應過程中的不適程度。

幼小銜接,可能不是你想的那樣

快樂入學,輕鬆適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