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建國: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是我國參與國際競爭的需要

霍建國: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是我國參與國際競爭的需要

2020年4月9日,全球化智庫(CCG)以“疫情下的數字經濟‘新基建’”為主題舉辦線上研討會,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家等就疫情下數字經濟與“新基建”的發展與展望等話題展開研討,為抓住經濟數字化轉型的歷史機遇,加快“新基建”進度,重振疫情下的世界經濟建言獻策。CCG高級研究員,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原院長霍建國全面地闡述了現階段發展“新基建”的經濟背景,通過對構建“新基建”提供宏觀角度的建議,進一步為推動消費升級、市場開放及國際合作等領域的發展建言獻策。

以下為霍建國發言全文:

因為“新基建”這個概念,包括數字經濟的概念還是比較新的,普及程度還很不夠。藉此機會談一點個人的看法,供大家討論。我認為這次中央提出加大“新基建”領域的投資是一個重大及時的決策,它的背景主要有幾方面。

一是疫情影響下如何應對經濟下行壓力。要加大投資拉動,但是往哪投、投入點選擇是很關鍵的,投得不好,有可能會造成新的過剩或浪費,如果投資方向正確,可為將來的發展奠定一個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所以選擇投資“新基建”意義重大,我理解“新基建”主要是和數字經濟發展相關的產業,包括未來智慧城市和智慧家庭等與智能化發展相結合的一系列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因為我們感覺到這次疫情期間數字經濟的應用已經開始,需求在不斷地上升,表現的是供給側的不足,有更廣泛的消費仍有待補齊短板,目前很多網絡平臺,包括供給能力,至少還不是特別匹配,或者說還不能夠滿足基本應用,所以高水平的應用和服務還有待於進一步開發。所以這次選擇投資新的以網絡化為主的新基礎設施建設是非常必要的。

二是傳統的投資,“鐵公機”一類的,實際上在前幾年已經投得都差不多了。去年我國經濟面臨持續下行壓力,我們已經加大了中西部鐵路、公路和基礎設施的投資,現在全國的機場碼頭、公路鐵路,配置十分充足,甚至我們都有些擔心,我國的碼頭能力即將面臨過剩,因為國際貿易格局的變化,有可能影響貨物運量的增長,所以我覺得把傳統的撇開,投入新的基建領域,而且我們有過去投資的成功經驗,因為當初投公路、鐵路的時候,部分人認為投得太超前了,會不會達到飽和、會不會影響經濟效益,但現在回頭看這些投資都是值得的。我對上一輪“鐵公機”的建設一直是給予充分肯定的。有人說當年的4萬億投過頭了,實際上現在看來大部分還是投對了。所以這次也吸取了歷史的教訓,等於再次投向一個新的、代表著未來發展趨勢的網絡時代或者數字經濟時代的這麼一個佈局是非常關鍵的。

三是消費升級的問題。因為消費升級的潛能永遠存在,用不著你去動員,人們自然就會去追求這些高質量或者便捷的、方便的新型消費模式。 那麼這次疫情期間產生的遠程醫療,通過網絡的進行的醫療會診,效果就很好,但是網絡的滿足程度、便捷程度是不是有那麼高?有待普及完善,包括這次的網上教育,將來教育平臺除了應對高考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知識的教育,不一定把教師都請到家裡去,好的教師可以在網上排名,輪番地講課,同樣會產生經濟效益,這些消費模式既可以滿足更多消費者的需要,又可以降低成本,那麼對於經濟發展領域來講,服務平臺的提供者來講,它也是有收益的,但在這些領域我們的差距還是很大的,更不用說社區的服務了,這次我們主動為住戶送菜送食品的這些服務,但是將來能不能把它變網絡平臺?需要什麼?按照統一的標準規定和質量標準?直接下單,送貨上門,如能提供半成品更好,這些線上服務發展餘地很大,所以我覺得是我們的供給能力不夠。

在拉動新的消費過程當中,一定要發揮網絡經濟、數字經濟的作用。目前我國經濟增長中,服務業已成為主體,已超過60%。這次刺激經濟中,如果能把國內的消費穩住,就能夠實現穩增長的目標、所以要採取多種措施支持服務業發展,發揮消費的主導作用。那麼中國經濟的穩增長程度就進一步得到了鞏固,現在似乎大家都非常關心外貿,其實目前出口在經濟當中的比例沒有那麼大了。所以我覺得抓投資、抓消費才是重點。

四是考慮到為“十四五“奠定一個新的發展基礎,因為“十四五”投什麼?看來就是要加大數字經濟領域的投資,當然“十四五”的投資還要進一步細化,具體投資那些領域如何相互匹配,到底補充哪些領域,加強哪些項目,因為“十三五”時期大家都知道,主要是集中在環保領域和城市軌道交通建設,也包括大數據、雲計算、智能製造等領域的投入,實際上工信部早就提出來了工業化和信息化結合發展的問題,包括相互的融合發展,但實際上這個進度顯然還不夠,現在新經濟的發展已成為一枝獨秀,但它還沒有和原有的工業去進行深度的融合,這一塊一旦實現融合發展,就會產生一個新的產業升級的效果。

網絡經濟現在的發展更多的是圍繞著服務領域不斷地發育發展。像最近普及的網絡會議,網上的一些服務平臺,基本都是圍繞著消費領域發展的。我注意到最近開發的智慧旅遊走得很猛,實際上我覺得這個領域潛力就很大,沒必要出門遊,你可以先在家裡瀏覽這些名山古蹟的一些介紹,如果能注入更多的文化內容,到底是什麼名?題過什麼詞,發生過什麼故事?這些內容到現場聽,有時候也是聽導遊講,導遊講的,還不如這種專業的介紹,這種規範的服務更有效。遊客可以在網上先參與一遍,有條件的時候再到現場看一下,所以說這個領域的發展餘地很大。比建那些文化主題公園要強的多。

五是考慮到國際競爭佈局的因素,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是我國參與國際競爭的需要,坦率地講,我國雖然在電子商務方面發展得很好、很快,因為我們有眾多的消費人群,但是我們在數字經濟發展方面,同國際同行比我們仍是弱項。中國的數字貿易也是比例很小的,但是海外的數字貿易都已起步很快。那麼數字經濟在國外它沒有那麼全體動員地發展,實際上網絡經濟的發展與滲透,各種平臺服務功能的建設都是和這個有關的,普通地歸類到數字經濟裡邊去。以前叫新經濟,現在基本就叫數字經濟。那麼我們通過這一輪加強在數字經濟基礎設施上佈局的力度,加大投入的力度,就可能會提供一個非常好的硬件支撐,反過來再通過調動國內的各類企業的積極性,因為在下游的普及應用方面不是政府能大包大攬的,政府就是要在基礎設施投入上發揮主導作用,等到應用和提供服務的時候,應把發展權轉到市場上去,由企業來承擔。因為中國的發展餘地在國際上看是比較大的。

我們之所以在互聯網上發展比較快,就是因為我們人口眾多,8億人參與線上活動對網絡經濟發展就是最大的支持,在全球就會佔有一定優勢。我們仔細回顧我們歷史上發展得比較突出、比較強的這些領域的經歷,我們就會明白消費市場的存在和發育是成就一個行業或一個領域快速發展的前提和條件,高鐵為什麼在中國發展得這麼快?機場建那麼多,那麼大,為什麼還是不夠用?就是因為人流大。所以這些領域優先發展一步,反過來消費的增長又支撐了該產業的發展。我們任何一個強項的產業都是因為背後有巨大的消費支撐的,因為你不把這些產品變現,就不可能再投入,就不可能有所提高了。所以這一點是我們歷史發展的經驗。

關於“新基建”的發展,在此我簡單提幾點建議。

第一個就是要加大投資力度,現在的力度顯然是不夠的,要加大投入力度。我們既然已經明確了主攻的目標,意義又是十分重大的。因為在這次疫情的影響下,全世界都緊張動員起來了,中國在防疫階段做的比較好,在復工復產階段,現在還遇到了一些新的困難需要我們克服,由於海外疫情的反作用力,引來了倒灌的問題,同時也增加了我們的難度。因為第三階段還有一個爭取競爭主動的問題,因為國際競爭的複雜性和矛盾,不會因為疫情而發生變化,只會增加新的複雜的變化內容。初步判斷即使疫情過後,國際關係、國際格局也不會回到合作競爭的時代了。

疫情期間合作很重要,大家都會加強合作。但疫情過後,貿易保護主義仍在,各國的博弈競爭將更加激烈。因為大國的利益之爭是一個永恆的主題,所以我們加大對數字經濟的投資力度,是有前瞻性的。我們現在正在強調積極的財政政策。根據各省市發佈的投資數據,統計起來約有50萬億的規模,不管是國債還是地方債,力度都是比較大的,但是在操作過程中如何支持5G,我們是不是能儘快地完成它的基建佈局,讓它儘快地啟動是一個問題。我們一定要優先保證其他大數據、雲計算的一些服務功能,發展基礎條件中缺少的東西。有些數據的公開透明度不夠,那麼有些部門就要解決這些問題才行。因為你只有把數據公開了,這些操作大數據中心的部門,才能夠對它進行歸類、加工,最後才能夠轉換成服務項目,你沒有這個前提,後邊都是白忙活,所以只能在一些什麼民間教育、醫療體系去採集一些局部性的應用,當然效果是比較好的,因為這些領域基本民間機構可以拿到數據,但是更多的領域是拿不到數據的,特別是在宏觀領域,貿易的結構、經濟的結構,我們確實感到很困難,也就是說要加大開放力度。

第二個關鍵問題是要有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不要把“新基建”的投資機會全部由國企承擔,但以國家驅動為主,這是肯定的。因為基礎設施建設前期投入比較大,發揮體制優勢是必要的,但應該明確准入條件,按照資質標準公平地對待所有的企業,對民營企業裡有能力的也不要拒之門外。此外在普及和應用階段更要放鬆一點兒。不能形成誰建設誰壟斷的局面,應該形成一個市場公平參與的機會,這才會有更好的效果。

第三,我們在促進消費升級方面要先走一步,針對現在民間網絡消費需求大、供給不足的問題,在供給側的方面,加大力度發展,提前對相關領域進行佈局,見效是比較快的。這樣的話反過來就可能形成一個消費支撐的發展階段。像智慧城市的發展,有條件的城市就應該優先上,而且要打造出一個模板來,其他城市可以跟進,也未必同步到位,全部一步發展到智慧的城市是有難度的,可以從不同的領域起步,如供水、供電、交通,還有一些醫療服務、包括公共管理服務,把這些方面能做的先做上去,是因為你只有在已形成消費市場的前提下,滿足相關的供給能力,你才能形成經濟效益。因為起步是國家投入,但是真正轉化為發展動能和發展效果,還是需要市場的支撐。

第四,要以更加開放的姿態發展數字經濟,投資階段也好、普及應用階段也好,都要實行開放的市場格局,不要排斥外國投資者參與。有能力的外國投資者我們要歡迎,而且要主動的和他們溝通、結合,可能效果更好。當然國內也可以通過自貿區、經濟開發區優先進行普及和推動,產生的效果也是比較快的。

第五點就是要注重加強國際合作,就是說不光是在高新技術領域,在各個領域國際合作都是必須的。因為只有形成一個合作的局面,它才能夠儘快的形成一種發展的態勢。所以我認為在疫情下,儘管中美經貿摩擦仍在繼續,但是也不要放棄合作的機會。中歐的合作更要加大力度,要行動起來才有效果。因為歐洲的潛力很大,整體生態環境較好,同時技術的基礎能力和整個硬件、軟件的能力都是很強的,要深入瞭解他們,加強同他們在具體領域的合作。以企業間的合作基礎奠定務實的上層關係。

(本文根據霍建國先生在全球化智庫(CCG)於2020年4月9日以“疫情下的數字經濟‘新基建’”為主題舉辦的線上研討會上的發言整理,未經本人審閱,轉載請註明出處)

⊙CCG訪美“民間外交”開展二十餘場活動:關鍵時點發出智庫聲音

霍建國: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是我國參與國際競爭的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