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商業發達、文藝開放的宋朝,卻是中華文明開始走向禁錮的朝代

看史書、看電視劇我們會有一個疑問,先秦、唐朝,總體感覺人們在文化、在性觀念上是非常開放甚至是奔放的,為什麼印象中的中華文化卻是保守的呢?

《列子》記載:“男女雜遊,不媒不聘”;

《周禮·地官·媒氏》記載:“仲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

《贈美人》:“粉胸半掩凝晴雪”;

《貴耳集》:“唐人尚文好狎”。

看似商業發達、文藝開放的宋朝,卻是中華文明開始走向禁錮的朝代

這得從宋代的程朱理學說起。

程朱理學,亦稱為“程朱道學”,是宋明理學的主要派別之一,也是理學各派中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學派之一。由北宋時期河南(今河南洛陽)人二程(程顥、程頤)兄弟開始創立,其間經過弟子楊時,再傳羅從彥,三傳李侗的傳承,到南宋時期朱熹集為大成。

程朱理學的根本特點是將儒家的社會、民族及倫理道德和個人生命信仰理念,構成更加完整的概念化及系統化的哲學及信仰體系,並使其邏輯化,心性化、抽象化和真理化。

程朱理學強調格物致知,認為格物就是窮盡事物之理,致知就是推致其知以至其極。並認為,天理是萬物的本原,是永恆存在的,先有理後有物。在認知方法上,主張多讀書,多觀察事物,根據經驗,加以分析、綜合與歸納,然後得出結論。

看似商業發達、文藝開放的宋朝,卻是中華文明開始走向禁錮的朝代

乍一看,程朱理學和現在的科學發展觀念何其相似!

但是,程朱理學還提出了“明天理、滅人慾”的思想,使得追求“理”的道路偏離,陷入極端。

實際上,相似的概念在《禮記·樂記》中已經出現,其中記載:“人化物也者,滅天理而窮人慾者也”,說的是人如果放任自己的慾望而不懂得順應規律(即控制),就會變成“物”。這說的其實沒錯,錯就錯在程朱理學錯誤地將其理解成“天理”至上,為了“明天理”,而要“滅人慾”!這其實將人以另一種方式“物化”,從一個極端進入另一個極端。

看似商業發達、文藝開放的宋朝,卻是中華文明開始走向禁錮的朝代

實事求是地說,程朱理學在最初提出時也沒有那麼極端,《朱子語類》中朱熹曾說過:“飲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慾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慾也”,就明確將正常的“人慾”視為“天理”,而將超出於“天理”的慾望,視為“人慾”。

並且,程朱理學還壓制君權,提出理高於勢,要求皇帝正心誠意,遵循“天理”。《朱文公文集》記載了朱熹信中的一段話,顯示了在朱熹看來,歷來被歌頌的英君明主漢高帝唐太宗,都不過是“假仁藉義以行其私”,從根本上動搖了君主專制的理論基礎。

所以,在最初,程朱理學並不受歡迎。

看似商業發達、文藝開放的宋朝,卻是中華文明開始走向禁錮的朝代

不過,由於理論的侷限性,程朱理學也相當於承認了尊卑等級、三綱五常就是“天理”,這很快讓統治階級發現了其價值

由於宋代在軍事上的羸弱,統治階級需要一套理論支持其的統治。宋代後期,程朱理學順利上位。

到元朝時,程朱理學被正式確立為官方的意識形態。官方大力弘揚的“君臣大義”思想,已經超越“華夷之辯”成為當時社會的普世價值,並被包括漢人在內的知識分子所廣泛接受。大批的漢族色目地主糾集的“義兵”興起,也成為鎮壓紅巾軍的主力。不過元朝消耗漢族世侯、對於漢族知識分子的排斥,也使這個群體很大程度遊離於元朝中央政權之外,使元朝的統治根基脆弱,最後崩潰。

看似商業發達、文藝開放的宋朝,卻是中華文明開始走向禁錮的朝代

清朝進一步推動了程朱理學的發展:“朱子之學,即程子之學。程朱之學,即孔孟之學。若程朱非,則孔孟亦非矣。程朱之學,孔孟之學也。程朱之道,孔孟之道也。學孔孟而不宗程朱,猶欲其出而不由其戶,欲其入而閉其門也。”乾隆五年下詔說,程朱之學“得孔孟之心傳……循之則為君子,悖之則為小人;為國家者由之則治,失之則亂,實有裨於化民成俗,修己治人之要。”

諷刺的是,程朱理學就這麼地從壓制君權的理論變成了維護君權的理論,從科學主義萌芽發展成了客觀唯心論。

中華文化也慢慢地變得非常反性禁慾,“失節事大”、“婚前守貞”等等觀念極度深入人心,也導致後來中國演變成為基本上是世界上最最看重守貞的國家。

看似商業發達、文藝開放的宋朝,卻是中華文明開始走向禁錮的朝代

客觀來看,程朱理學有對儒家思想的反思。

魏晉至隋唐時期,佛教和道教盛行,讓儒學感到不滿和不安,認為佛教和道教的理論使人們的行為不受禮法的約束,會危及社會秩序,且僧侶不從事任何生產活動,反而要大肆修建廟宇,不僅勞民傷財,還對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但是,儒學和佛道又不是完全衝突的,可以相互融合、共同發展,並借鑑佛、道的理論來完善儒學。

不僅如此,恐怕也有對唐朝的反思。

由於唐朝過分自信和沒有節制開放的風氣,使得“君王不早朝”,雖然萬國來朝,令人神往不已,但也埋下了禍根,使中國進入長期分裂和混亂的五代時期。

傳統倫理道德的極大破壞,也催生了程朱理學吧。

看似商業發達、文藝開放的宋朝,卻是中華文明開始走向禁錮的朝代


結語:每一種理論的發展都有其特有的時代軌跡和侷限性,並在發展過程中會被有意無意、受各種因素影響而扭曲,我們不能一味地捧殺或打殺。程朱理學注重“理”,注重氣節、品德、自我節制,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等方面是我們應該繼承的,但是,發展過程中其壓制、扼殺人的自然欲求,抑制人的思想的方面是我們需要警惕並摒棄的。我是蝦郎摘,專注中華文化的解讀和傳播,喜歡別忘了關注,歡迎點贊評論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