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邪师说如恒河沙

(第一百四十五段)

【性比丘尼,闻说偈已,成阿罗汉。无量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难整衣服,于大众中,合掌顶礼,心迹圆明,悲欣交集,欲益未来诸众生故,稽首白佛:大悲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门,是中修行,得无疑惑。常闻如来,说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我虽未度,愿度末劫,一切众生。世尊!

此诸众生,去佛渐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欲摄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场,远离魔事?于菩提心,得无退屈?尔时世尊,于大众中,称赞阿难:善哉!善哉!如汝所问,安立道场,救护众生,末劫沈溺,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难大众,唯然奉教。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楞严经》邪师说如恒河沙


性比丘尼原名摩登伽女,与阿难有五百世的夫妻因缘,这一世与阿难相遇,欲续前世姻缘,差点破了阿难戒体,后在文殊菩萨的劝导下,皈依了佛陀。性比丘尼听了文殊菩萨宣说的偈语后,当下证得了无漏阿罗汉果位。还有无量无边,多得无法形容的众生,皆发无等等,独为最上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佛智名:译为无上正等正觉、是真正平等觉知一切真理的无上智慧。佛陀所觉悟的智慧,含有平等、圆满之意。

这时阿难整理好衣服,在大众中合掌顶礼,心里充满了圆湛光明,悲喜交集,想让未来世众生也能受益于如来正法,跪拜佛前而对佛说:大慈大悲的世尊!我今已领悟到了成佛的法门,即观世音菩萨所修的耳根圆通法,我将依教奉行,决无疑惑了。我常听如来说:“自己未得度,先帮助别人度脱生死,这种行为是菩萨发心;自己已经圆满正觉了,再使别人也获得正等正觉,这是如来应世。”现在我虽然还没有得度,但我愿意先度“末劫”时期的一切众生。

“末劫”指的是佛教三期法运中的一个时期、又称为末法时期。佛教将佛法住世时期划分为“正法、像法、末法”三个时期。如果将历代佛法的施行,分为教“教义”、行“实践”、证“开悟”三个方面,则正法时期是指“教、行、证”具现的时期;像法时期虽无得证者,但仍存“教、行”的时期;至于末法时期则是仅存教法而缺乏“行、证”的佛教衰微期。经过此三期之后,即进入“教、行、证”均无的法灭时代。关于三期佛法的时限,诸经论多采取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之说。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就是佛教末法时期。


《楞严经》邪师说如恒河沙


阿难对佛说:世尊!末劫时期的众生,离开佛的时间渐渐久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流域两岸的河沙那么多。那么什么是邪师呢?“邪师”指凡是背离戒定慧三学:背离三法印和一实相印的说法者、皆是邪师。外道邪师也谈戒、但暗地里却不守戒;也修定、但不懂慧;只知有所证、不知无所证;只知假空、不知妙有。执于一端、昧于中道。认六欲诸天为五涅盘、认无想天和四空天为大涅盘。以上师自居,或自称佛菩萨应世,搞四皈依,妄言佛菩萨圣像是泥塑木雕的,不能说话,只有上师才能教化人,教人皈依上师就是皈依三宝,将所谓的上师凌驾于佛法僧之上,虽不敢谤佛,却常常谤法谤僧,嗔人以妖僧、呵人下地狱,口中说法、心无慈悲,于诸经典、断章取义,以法谤法、更谤他人而抬高自己,拉拢信众、故弄玄虚,骗人供养、善于用鬼神神通迷惑众生。不论教内教外,诸如此类者,皆是邪师。

阿难对佛说:在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那么多的末法时期,如何才能使众生收摄其心,入“三摩地”?又如何才能使众生“安立道场”、远离“魔事”,于所发之菩提心,不退转、不委屈呢?“三摩地”是指菩萨所证甚深禅定: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之处。“安立道场”:“安立”即安身立命、“道场”是指修行的环境,此意为身心应安住在清净的环境里。这个环境可以是寺庙、野外、家中等清净处,此名“安身”。身安后,当起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诸妄皆灭,心得自在,住三摩地,此名“立命”。安身立命后,就可以安立道场了。

“魔事”:“魔”意译为“杀者”、“夺命”、“能夺命者”、“障碍”、也作“恶魔”。一切扰乱身心、障碍修行的事物,均可称为“魔”或“魔障”。经中关于“魔”的讲法很多,主要有“四魔”为障:一是“烦恼魔”:这种魔是以“贪、嗔、痴”引发的种种烦恼。二是“五阴魔”:这种魔是以色受想行识五蕴身在逆境中感触的种种微细烦恼。三是“死魔”:这种魔对人构成生死无常的威胁。四是“天魔”:天魔居欲界第六重天,魔王名叫“波旬”,意译为“恶障”。波旬经常率领魔众到人间破坏佛法,释迦牟尼“成道”前夕,曾在菩提树下降伏了波旬魔王率领的魔军。


《楞严经》邪师说如恒河沙


这时世尊在众人面前称赞阿难说:“善哉!善哉!如你所问,如何安立道场?如何救护众生于末劫时期免遭生死沉溺?你现在仔细听,我应当为你们说。”阿难和法会大众们都非常欢喜地听佛的教诲。佛告诉阿难说:你常听我在“毗奈耶”中宣说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毗奈耶”是三藏之一:是佛所说的“大、小”乘戒律。“三无漏学”包括“戒、定、慧”三大部分:合称为三无漏学。戒学指的是“戒律”、定学指的是“禅定”、慧学指的是“般若”。这是从凡夫到成佛的三个修学阶段,三学修行圆满后,才能证得无漏涅盘。

任何一个学佛人,如果不得三无漏学,是不能成佛的,三无漏学是整个佛法的中心,也是整个佛法的全部。下面佛将开示三无漏学中的戒学根本,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