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有的地方房價暴漲,如何看待房地產行業目前愈演愈烈的圍標事件?

quwulc


住房問題是一個關係千家萬戶的民生話題。近期廈門恆融晨以總價75.25億無的天價,拿下湖裡枋湖2019P05地塊,刷新廈門島內總價地王紀錄,房價出現報復性反彈,民眾出現了排除哄搶,恐慌性購入,房價調控難度凸顯,如果放任房價飛漲,這一經濟問題有可能上升為社會問題。究竟什麼原因在不斷推高中國城市房價?筆者經過深入思考,總結了以下幾個原因:

一、快速城市化和民眾生活水平提高推動了房價的上漲

中國自九十年代後期大大加快了城市化進程,城市人口從2005年的5.32億預計將在2020年達到7.58億,也就意味著15年中會有兩億多人來到城市,這些人到城市後無論是買房也好還是租房也罷,必須有一個安身立命之所。迅速膨脹的城市人口帶來的供求關係的變化,必然推動城市房價的上漲,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房屋的面積和質量也有了進一步的要求。即使是買過房子的家庭或因房屋面積小,結構不合理,或因對子女學習空間、私密空間的進一步要求產生了改善性住房的要求。另外,目前三代同堂的家庭日趨減少,核心家庭成為家庭模式的主流。這些新的需求同樣助推了房價上漲。

二、部分開發商利用人們的恐慌心理炒作房荒

幾乎所有商品都是這樣一個規律“買跌不買漲”而唯獨住房例外,表現為“買漲不買跌”。房價上漲時民眾擔心未來房價繼續走高出現恐慌性買入,對於開發商而言,房價每睡上升一個百分點,開發商的資本回報率上升三個百分點,開發商自然樂於看到房子漲價,甚至“捂盤惜售”來製造“房荒”,任何利好消息的出臺必定是下一波房子漲價的“衝鋒號”。以鄭州為例,河南自貿區獲批消息一出,所有樓盤一夜之間調高了售房價格,趨利的本能使得開發商儘量謀求利益最大化。


三、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導致地王頻出,助推了房價上漲

地方政府是房地產發展的最大受益者,房地產的迅猛發展對地方政府來說可以起到“一石多鳥”的作用。

其一、獲取大量土地出讓金,1992年分稅制後,地方財政中增長最快的就是土地出讓金,甚至成了地方政府的合法金庫,佔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不斷攀升,離開這部分收入,地方財政將難以為繼。眾所周知“地價”“房價”的關係如同“麵包”與“麵粉”,麵粉漲價了,麵包自然漲價。以狀態鄭州為例,2016年出現了十幾個地王。8月18號的兩個地王每畝土地的拍賣價格分別達到3630萬和4183萬。地王頻出,不但拉高了未來新房的價格,周邊二手房價格自然也水漲船高。

其二、房地產發展帶來高額稅收,房地產發展中要向地方稅務部門繳納大量稅費,而新房買賣、二手房交易中契稅、個人所得稅,營業稅等林林總總的費用也數目可觀。房地產的迅猛發展,意味著地方稅收的激增。

其三、房地產拉動了經濟發展,房地產發展帶來的就業機會增加和GDP快速增加也是地方政府樂見的。這樣一石多鳥的結果,也是為何中央屢屢出臺調控政策,到地方卻收效甚微的主要原因。

四、相關部門對房地產發展的盲目支持造成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化風險

眾所周知,房地產業是一個資金高度密集的行業,無論實力多麼雄厚的開發商,不可能有完全充裕的自有資金,大量買地建房資金來自銀行。沒有金融部門的支持,房地產發展無以為繼。部分房企聰明的利用了資金槓桿捆綁了銀行,一旦房地產泡沫破滅,很有可能出現系統性風險。金融業和房地產業已經形成金融聯姻關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房地產涉及行業眾多,從測繪設計到建材、建築行業再到裝修、傢俱、家電,房地產火爆帶來相關行業的虛假繁榮,使得經濟泡沫化加劇,一旦泡沫破滅,相關行業有可能像“多米諾骨牌”應聲倒下。


五、新聞媒體的報道加劇了民眾的恐慌心理,推高了房價

新聞媒體在房價上漲中往往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原因有二,其一、媒體生存主要依靠廣告收入,從傳播學的角度,鋪天蓋地的房地產廣告心理暗示作用強大,不斷刺激民眾焦慮的神經。其二、如今媒體更加關注民生問題,欄目設計很接地氣,有“樓市”板塊,這些更讓住房成了人們街頭巷尾熱議的熱點庫話題。

六、實體經濟的不景氣,尤其是製造業的困境使得一部分投資者抽身於實體經濟,轉身房地產

中國被稱為“世界加工廠”“製造業中心”。然而近年來由於人口紅利窗口關閉,劉易斯拐點提前到來,廉價勞動力的成本優勢已不再明顯,大量託業轉移到南亞東南亞等地。倖存的企業利潤下滑,處境艱難。更重要的是歐盟、美國對中國產品紛紛設限,甚至高高舉起制裁的大棒,讓中國製造業發展舉步維艱。中國經濟轉型過程是漫長的,陣痛是劇烈的。而房地產一枝獨秀。近期甚至有曝出很多上市公司沒有北京上海一套學區房值錢讓眾人唏噓不已。舉國上下,各行各業紛紛涉足房地產,大量資金沉澱於房地產加速了行業主營業務的萎縮,進一步造成產業空心化現象。

七、消費者自身的因素推動了房價的飛漲

上面幾個因素固然是房價上升的動力,然而房價飛漲最大的推手卻是消費者自身。理由如下:

1、消費觀念的影響。

中國人家庭觀念極強,而我們對家庭的理解首先是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對租房心理上是排斥的。這種先”安居“後“樂業”的觀念使得中國人對住房情有獨鍾。我國城鎮居民的住房私有化程度在2012年已經超過87%,遠遠高於其他國家。

2、民眾對未來房價是一種看漲的心態。

住房是一般中國家庭的核心財產,房價的走勢自然成為人們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對於已經擁有住房的家庭,聽聞房子漲價的消息,即便他們並不打算售出手中的住房,也會享受到財富增值的愉快;而準備出手買房的民眾雖然嘴上抱怨房價過高,而內心是希望大自己出手買房後房價繼續上漲。加上原材料、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和中心城區土地資源的不可複製性讓人堅信,未來房價好驕傲有起伏,但是總體走勢必然是上行。

3、許多家庭已經把投資房產作為家庭理財的渠道之一。

中國人近些年理財投資的意識覺醒,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手中錢能夠保值增值,然而理財渠道有限。股市風雲變幻,金價起伏難料,投資古董需要專業知識……看來看去,唯獨房子看得見、摸得善存,一方面是必需的生活資料,另一方面具有資產價值。因此不少人手中有餘錢後紛紛出手第二套、第三套房產,作為投資理財的一種渠道。

4、在物價上漲的大背景下,許多人把房產作為規避資產縮水的避風港。

雖然工業產品價格連年走低,但消費產品價格連年上漲。民眾最直觀的感覺為生活成本的連年上升。加上銀行利率下調,理財產品收益不定。居民的儲蓄性收益偏低,甚至出現把現金放入銀行一年後貨幣購買力下降,出於規避現金縮水的考慮,避險方法就是把手中貨幣變成實物。其他實物存在保質期的問題,唯獨房產保質期最長——七十年產權。出於避險考慮,一部分民眾把手中貨幣變成了實物房產。房價上漲在中國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筆者的分析不過也是一管之窺,希望國家出臺有力的調控政策,促進房地產市場的良性發展。


吳映明



善於聆聽也是一種美


未來只有頭部一線城市土地才是優質資源

未來只有一二線的土地資源,才會是能賺到錢的優質資源,這也是各大房企積極佈局的原因

一線城市集中了全國最好的資源,最好的產業,能為年輕人提供最優質的工作機會,同時還有著最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優質的醫療資源,教育資源,未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人口依然會向一線城市集中這是誰也無法改變的事實,我們的鄰國日本東京目前就是這樣的情況,儘管東京周圍的縣市房價下跌有價無市,東京的房子依然在不斷的上漲,就是因為人口還在不斷淨流入,我們的北上廣深等城市,未來大概率也是這種情況文中提到的廈門也是屬於頭部城市

未來能留存下來的也都是這種龍頭房企,只有手中握住了大量的土地資源,未來才會持續開發樓盤的實力,才會在房企的競爭之中有競爭力,未來大概率還會有地王的出現

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絕大多數城市,例如三四線城市未來都會是有價無市的,三四線城市人口淨流出已經沒有了太多需求,房子的價值只是紙面財富,真正到了想要變現的時候會遠遠低於表面上的價值,這也是三四線城市,不會出現地王的原因,開發商都明白這樣的土地資源是沒有任何價值,這種三四線的人口只能持續的向一二線城市流入,可以說他們會源源不斷地為一線城市的壯大提供著營養

中國會嚴控房價,不會再允許暴漲的出現,高房價對實體經濟的傷害是非常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