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大流感"

今年奥斯卡有个关于一战的大热门影片《1917》,然而除了战场上的原因以外,导致一战提前终结的另一重要原因大部分人可能不太清楚,那就是1918年发生的另一件大事“西班牙流感”。

BBC称这次流感可能夺走了5000万人的生命,这个数字远高于整个一战的死亡人数,也导致1918年各参战国家几乎没有后续兵员可用,不得不考虑停战这个选项。

这次破坏性巨大的流行病可能是第一次”全球化“的传染病,由于战争的原因,全球人口在1918年大规模流动,也把灾难带到了世界各地,从太平洋深处的萨摩亚群岛到北极附近的阿拉斯加,凡是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几乎无一幸免。

那个时候的世界,刚刚进入工业文明不久,几乎没有国家有健全的防疫体系,传染病仍然是人类的第一杀手。从发现传播源到斩断传播链,再到寻找疗愈方法,几乎都是空白。

现在的研究发现当年的流感最初发源于美国堪萨斯州的一个兵营,而当时的军营主官(后来因此自杀)并没有意识到这次疫病的严重性,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防控传染措施,随着美军的加入一战的动员和军营间调动,流感在美军中大规模扩散,随后又跟着美军登陆欧洲。然后,整个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

观察当时的疾病爆发过程,基本也经历了,不重视,瞒报,恐慌,谣言,灾难,几个典型的社会学阶段。

最明显的,疾病之所以被冠以“西班牙”之名,既不是西班牙开始的也不是西班牙受灾最重,而是各国都不愿意承认恶魔和自己国家有关。

想起


当时,正值世界一次大战,各国审查媒体,不容有打击国民士气的新闻。当作为中立国的西班牙也爆发疫症时,各国便把疾病命名为“西班牙流感”,尝试把责任推给西班牙,西班牙也只能被动地否认,以当地著名歌剧“那不勒斯士兵”( Naples Soldier )称呼大流感。可是,后世大多只知道“西班牙流感”,而不知“那不勒斯士兵”。

由此可见,致命性传染病与其他病症最大的差异是:它不完全是一个医学上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学的问题。

社会动员的及时有效性直接影响了灾难的结果。1918年流感爆发的时候,各国的社会治理结构显然无法应对这样的挑战,结果是全球2%-5%的人口死于这场疫病,(有文件称1918年美国的人均寿命因此减少12岁)。

这两天“武汉肺炎”成为了社交媒体的热议话题,一瞬间把人们的记忆带回了“非典”的那个春天。真心希望中国此时的社会已经比17年前更成熟,更透明,更高效,更加以减少灾难损失为导向。

传染病,从未离我们远去,1976埃博拉1981艾滋1997禽流感2003非典...

科学在发展,病毒也在发展,我们的社会是否也在随之发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