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抢滩环卫服务市场后,龙马环卫下一步往哪走?

福建龙马环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马环卫”)2019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继续刷新历史新高。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28亿元,同比增长22.78%,实现归母净利润2.7亿元,同比上升14.40%,扣非归母净利润2.46亿元,同比增长9.56%。


值得关注的是,年报披露,在去年的收入结构中,公司环卫服务占比已经接近50%,这意味着,龙马环卫将从制造业企业,真正晋级制造型服务业企业。与此同时,新设立的固废事业部,也昭示着公司正一步步往下游落子。


不过,龙马环卫的未来是否还存在变数?毕竟,大环卫市场的火药味正越来越浓。

成功抢滩环卫服务市场后,龙马环卫下一步往哪走?

龙马环卫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图表来源:龙马环卫2019年年度报告。


环卫服务业务已超40%


过去一年,龙马环卫的主营业务收入,有42.69%都是环卫服务业务的功劳。


自从2015年上市并立下“装备+服务”的战略方向,龙马环卫就开始介入环卫服务领域,但令人惊讶的是,发展到现在的水平,公司仅用了4年不到的时间。


纵向对比来看,2019年,环卫服务领域收入17.89亿元,而在2015年,环卫服务领域收入只有0.36亿元,那时,环卫服务业务占公司年度主营业务收入的2.41%。也就是说,每年这项业务收入都在高速增长,最高增速曾同比增长704.60%。


横向对比来看,2019年,公司在履行的环卫服务合同年化合同金额26.35亿元,同比增长79.50%,合同总金额253.26亿元,同比增长76.40%,这样的成绩在行业内表现如何?


据“环境司南”统计数据,公司2019年新增环卫服务项目合同总金额、首年合同金额在全行业排名前三。放到过去两年,龙马环卫的排名还在十位、十四位左右徘徊。


再从新增中标的环卫服务项目数量上看,2019年新中标60个项目,2018年和2017年分别是30个、21个。照这样的发展速度,环卫服务业务占据龙马环卫半壁江山近在咫尺。


车辆制造出身的龙马环卫,在2002年进入环卫装备领域,十余年的经营,使得公司拥有遍布全国30个省市的营销网络,并且,公司在环卫装备整体市场份额一直位列前茅,在中高端环卫装备市场的份额更远高于其整体市场。


龙马环卫董事会秘书章林磊表示,由于政府认可公司装备的先进性和质量的稳定性,同时公司提供了高效的售后服务,因此和各个地方政府保持良好的关系,环卫服务业务的推广比较顺利。“在装备市场的先发优势,为公司进入中游环卫服务领域走好了最核心的一步。”


不过,独木难成林。在环卫装备业务发展13年后,龙马环卫才踏入环卫服务市场,即便是业内领先企业,依然要经过重重考验,才能获得认可。

机会很快到来。2015年,财政部等发布了《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指出在新建公共服务项目中,逐步增加使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比例。环卫市场化的口子开得更大了。


政策催生下,孕育了全国第一个省会城市整体打包出来给第三方企业的环卫服务项目,那就是海口市龙华区政府环卫一体化PPP项目,合同金额达35.1亿元。2016年开年,龙马环卫成功中标。


成功抢滩环卫服务市场后,龙马环卫下一步往哪走?

2002-2019年我国环卫市场化文件。数据来源:光大证券研究所、东方证券研究所。

那一年,全国共有3234家企业中标环卫项目,平均每个项目为0.17亿元。而龙马环卫中标的这单,是当年国内环卫服务领域最大的单一项目,也是公司在新业务起步时期最关键的一单。


紧接着,龙马环卫又斩获龙岩市中心城区环卫保洁一体化服务、沈阳浑南区老城环卫作业等“大单”,合同总金额皆超10亿元。


“从海口到沈阳再到后来的厦门,公司陆陆续续中标相关项目。有了更多的标杆和样板,地方政府对公司更加认可,也更愿意按照市场化模式去打造环卫项目。”章林磊说,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现在,龙马环卫的环卫服务业务已经覆盖17个省、将近50多个城市。


局面完全打开了,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年报披露,龙马环卫共有3.2万名工人,其中,环卫装备业务的员工1000多名,其他都是环卫服务业务的从业者。


“这些员工有几个特点,一是年龄比较大,平均55周岁,二是收入水平低,人均年产值六七万,三是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管理难度较大。”章林磊坦言,除此之外,环卫服务需要和地方深度打交道。随着环卫服务业务的不断扩展,地域环境、人文特色对环境也对公司提出更高要求。


新设“固废事业部”


从环卫装备走向环卫服务领域,龙马环卫并非一时兴起。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2015年-2019年,我国环卫服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市场规模约为1741亿元,预计2020年-2022年将以平均复合增长率7%持续增长,2022年将超过2000亿元的市场规模。


与2000亿的庞大市场空间相比,环卫装备每年约有200多亿的市场空间,“200亿和2000亿,我们肯定希望大力发展环卫服务业务,最好是双轮协同发展。”章林磊说。


但是,仅仅如此还不够。龙马环卫最新年报中的另一个关键信息,就是2019年公司将固废处置上升到战略层面。


“以前制造业为主时,公司按照部门来管理,在‘装备+服务’双主业运营后,公司整个经营机制改换为以事业部驱动的模式。”章林磊透露,公司除了环卫服务事业部以外,新设立了固废事业部和国际事业部。


显然,龙马环卫还有更大的“野心”:以“装备+服务”为主,“固废+国际”为辅,布局全产业链。


近年来,全国垃圾清运量总体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艾媒研究院预计, 2020年全国生活垃圾清运量达将达到2.65亿吨,较去年增加7.50%。


摆在大中城市面前愈加紧迫的“垃圾围城”困境,映射到大环卫市场,就是道路清扫保洁、垃圾清运等环卫服务业务规模扩张的同时,垃圾的处理问题也日益成为痛点。


成功抢滩环卫服务市场后,龙马环卫下一步往哪走?

2012年-2020年中国生活垃圾清运量及预测。图表来源:艾媒研究院《艾媒报告|2019-2021中国垃圾分类行业发展状况研究报告》。


正因如此,地方政府的环卫项目在做到收、储、运一体化之后,开始涉及后端处置。随着一体化服务向后端延伸进程的加速,企业也要负责起垃圾从产生到处置的全生命过程。顺应大潮,龙马环卫也加入其中。


在这一领域,龙马环卫把餐厨垃圾处理作为固废处置中最重要的布局方向,章林磊说,这与垃圾分类的展开、餐厨垃圾的产生量不断增大密切相关。


龙马环卫2019年年报指出,我国环卫装备中的垃圾收转类车辆销量58730辆,同比增长19.27%,增量主要来自吸污车和中高端产品的餐厨垃圾运输车、压缩式垃圾车等,尤其是餐厨垃圾运输车供不应求。


从两年前开始,龙马环卫就在餐厨/厨余垃圾处理领域进行技术储备,现在,公司自主研发的有机废弃物设备进入终试阶段,同时引进外部专业团队,设立控股子公司,为做大做强餐厨垃圾处置业务奠定基础。


章林磊还表示,渗滤液处置也是公司未来要加力的方向,顺着渗滤液处理的思路,也将一并拓展市政管网污泥、工业污泥的处置业务。去年,公司在渗滤液处理方面新拓展了运营服务项目,而污泥处置业务则成功签署污泥处置运营服务协议,实现了零突破。


引人遐思的是,这个成功案例还不多的全新的固废事业部,前景如何?


多少玩家正进入赛道?


站在环卫服务市场化改革加速的风口,放眼整个大环卫行业,环卫服务和固废处置的赛道火药味正越来越浓。


直观的证据是,大环卫市场正在变拥挤。据“环境司南”数据统计,2017年,大环卫市场公司数量5000多家,2019年,这一数值已翻倍,到10000家以上。


与此同时,近两年来,一些规模较大的业内领先企业,纵向一体化的趋势更甚。一方面,和龙马环卫的发展策略相仿,中联环境、徐工集团等公司正从上游传统环卫装备制造领域向下游进入;另一方面,主打垃圾焚烧、回收业务的启迪环境、瀚蓝环境等公司正从下游固废处理领域向上游进入。


另外,一些传统房地产、保洁物业、园林绿化公司也在跨领域进入大环卫市场,比如万科物业、家宝园林等。


大环卫市场的大幅扩容,还体现在一些公司陆续登入资本市场。近期,侨银环保登陆中小板、玉禾田登陆创业板,庄臣控股和北控城市资源登陆港交所,这意味着,加上此前的盈峰环境、龙马环卫、启迪环境,环卫板块将增至7家上市公司。有了强大的资金加持,这些公司将进一步缩小与行业先入者的差距。


成功抢滩环卫服务市场后,龙马环卫下一步往哪走?

中国环卫市场主要参与者。图表来源:玉禾田、侨银环保招股说明书,中金公司研究部。

业内分析师认为,大型环卫企业的强势扩张,差距变小,将会使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竞争程度更加激烈。加之政府一体化项目变多,“打包”越来越大,同时对招标企业的过往业绩、资质要求变高,如此一来,小微企业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


前有“狼”后有“虎”,未来,面对这样“神仙打架”的行业格局,龙马环卫能一直保住领先优势吗?


对于环卫市场化即将释放的发展空间,章林磊并不担心。而对于来自行业竞争者的威胁,他相信,凭借公司多年来在环卫行业的深耕、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以客户满意为第一要务的理念构筑的核心竞争力,能够迎接市场的挑战。


章林磊表示,在龙马环卫成立近20年、进入成熟期之际,公司还做了一些关键性的变化和准备。比如,通过新的董事会的换届,让整个高管团队学历拔高、年龄以70后和80后为主,实现专业化、年轻化和职业经理人化的趋势;又比如,推出员工持股计划,将核心骨干收入与公司的营业收入、净利润挂钩。


这些核心举措透露出龙马环卫迎接挑战的一个理念,那就是公司将继续在产品、技术、市场、品牌、人才、管理等保持公司持续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上,不断优化、灵活应对。


作者:邓玥

来源:中国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