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大佬齊發聲:美聯儲破壞了自由市場體系

不少媒體和市場分析師近日紛紛哀嘆,只不過短短三週的時間,「自由市場」就已經幾乎消失了。美聯儲無疑是這一切轉變的幕後推手,只不過,越來多的市場干預措施,真的是好事嗎?

美聯儲措施回顧

從3月15日緊急降息將利率調降至零開始,美聯儲的大招就一個比一個狠,一個比一個「活久見」:首輪規模達7000億美元紓困救市措施只是開胃菜,無限QE正式開啟前所未有的放水模式。從一系列全新融資工具到涉足垃圾債市場,美聯儲的觸角幾乎延伸到了金融市場的每個角落。

眾大佬齊發聲:美聯儲破壞了自由市場體系


總而言之,花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鮑威爾帶領美聯儲打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寬鬆環境。然而,美聯儲這一系列操作的爭議也越來越多。

大佬紛紛發聲譴責美聯儲,你何曾見過華爾街如此齊心?

美聯儲這一系列救市措施逐漸起到了穩定市場的作用,美股止跌反彈,美元荒現象也得到一定緩解。然而,對這一系列紓困措施感到不滿的市場人士也越來越多,近期更有多位投資大佬陸續發聲譴責。

貝萊德固收收益部門主管兼全球首席投資官裡克·裡德(Rick Reider)表示,美聯儲要是繼續出臺其他干預措施,市場就會被其「私有化」,前所未有的直升機式撒錢終將把美聯儲和其他央行推向前所未有的權力巔峰。

眾大佬齊發聲:美聯儲破壞了自由市場體系


「數據顯示,自疫情爆發以來,美聯儲、歐洲央行、日本央行已經合計向市場注入2.76萬億美元流動性,較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已高出將近一倍。這是直升機撒錢的結果,但對市場來說並不是最有利的結果。」

德銀董事總經理兼全球信貸策略主管Jim Reid表示,美聯儲在上週的一項重要決定——將BB級債券納入美聯儲企業債便利工具,暴露了金融市場體系的脆弱性。

「當垃圾債市場已經危險到需要美聯儲來託底,金融市場的糟糕情況也不難想象了。更重要的是,自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美聯儲作出過許多救市決定,但從未真正邁過這條法律和道德紅線,介入垃圾債市場。現在鮑威爾邁出這歷史性一步,意味著市場定價將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

摩根士丹利首席美國股票策略師及首席投資官邁克爾•威爾遜(Michael Wilson)表示,投資者相信,美聯儲一切行動的目的都是不惜代價拯救市場,但隨著美聯儲對市場的干預越來越嚴重,一些市場體系被破壞,一些固有規則被扭曲。在危機結束之後,這些損傷將留下嚴重的後遺症,對自由市場體系造成衝擊。

「正如我們在之前的研究中所指出的那樣,這次衰退是疫情突然爆發造成的,和以往的各種系統性危機有很大不同。市場的突然崩潰,為政策制定者帶來了遠遠超出認知範疇的挑戰。」

新債王岡拉克非常直接地抨擊美聯儲政策「失敗」及「徹底垮掉了」:「美聯儲目前的行為公然違反了1913年的《聯邦儲備法》。一個違反其自身章程規則的機構,如何令人信服?美聯儲現在就像是在用實際告訴我們,其政策已經從根本上失敗了,崩潰了。」

至於向來對美聯儲頗有微詞的橡樹資本創始人霍華德·馬克斯就更不必說了,他在最新一封郵件中抨擊美聯儲試圖將市場“私有化”的行為。

「我們大多數人都相信,自由市場體系是這個時代最大的財富。但現在,美聯儲似乎很樂意介入市場,甚至將後者‘私有化’。表面上看,美聯儲的救市措施減輕了投資者的痛苦,但當人們開始覺得美聯儲可以保護他們免受市場影響時,就會出現可怕的後果。」

美聯儲到底做錯了什麼?

事實上,美聯儲歷史上曾多次出手干預市場,但非議都沒有這次這麼大。從上述大佬的發言來看,美聯儲這一系列救市措施最大的爭議不外乎兩點:破壞自由市場規則,以及留下許多後遺症

而這一切爭議的焦點,其實都聚焦在上週宣佈推出的垃圾債購買計劃上。

一方面,裡克·裡德指出,自宣佈擴大企業債購買範圍,並覆蓋一些高收益率ETF之後,美聯儲實際上已經開始全面接管股債市場。換句話說,唯一的市場定價者就是美聯儲。聯儲一邊支撐資產價格,一邊完成自己調節市場的目的。而自此之後,資產價格與基本面不再有任何聯繫。

另一方面,各位大佬認為,自由市場規則遭到破壞留下的最大後遺症,是投資理念的扭曲和企業質量的下降。

裡克·裡德表示,經此一役,人們可能會滋生一種可怕的思想:「未來最好的投資策略,就是跟隨美聯儲和其他央行的步伐。美聯儲要買什麼資產,投資者就會跟著買什麼資產。」

正如裡德所言,美聯儲對市場定價的影響力的確有增強趨勢。例如ETF市場,自美聯儲宣佈打算購買投資級ETF的消息之後,高評級信貸ETF交易價格水漲船高,幾周之內有多達57億美元資金湧入這一市場。

霍華德·馬克斯擔心,萬一人們以後作出投資決定時不再考慮基本面因素,只會推測美聯儲會不會介入,市場定價將被美聯儲徹底「私有化」。

「我們要知道的是,要不是危機當前,美聯儲有什麼理由救助市場?危機過後美聯儲有什麼理由繼續為融資市場和債券市場提供無限量的救濟?養成對美聯儲的依賴,是最可怕的事情。」

至於市場質量的下降,就要歸因於美聯儲援助政策的一批受益者——美國著名的大量「殭屍企業」。

安聯首席經濟學家埃裡安(Mohamed El-Erian)猛烈抨擊了美聯儲介入垃圾債市場的行為,他認為美聯儲購買垃圾債會削弱市場生產力和經濟活力,造成定價錯誤和資本配置失衡,讓大量殭屍企業苟延殘喘。

眾大佬齊發聲:美聯儲破壞了自由市場體系


埃裡安指出,美聯儲秉持人人平等的法則,對全美大大小小的企業給予大量援助和補貼,最終只會造成惡性通脹。

Jim Reid也表示,若自由市場體系遭到破壞,美聯儲的干預將導致市場中會增加很多低增長(甚至沒有增長的)殭屍企業。而這些企業會產生一種「神奇」的想法:就算有債務違約風險又怎樣,那麼多企業都有風險,美聯儲能坐視不管嗎?上次不也是這樣熬過來的嗎?

Jim Reid對此表示:「儘管當前這場危機的成因在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以後恐怕也很難再次遇到,但在克服危機的過程中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很多問題。金融體系在過去20年裡存在的諸多問題被一一揭露,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市場竟如此容易受到美聯儲的控制。」

自由市場「消亡」,會帶來多大災難?

大佬們如此憂心忡忡,讓人不禁疑問:自由市場的「消亡」會帶來多大災難?

德意志銀行宏觀分析師George Saravelos在一份報告中,作出瞭如下總結:為了緩解金融收到的衝擊,美聯儲可能永久性地控制股票和信貸價格,導致市場喪失定價權。

在通脹低迷的情況下,美聯儲購買數萬億美元資產的救市計劃,會在全球性形成一個流動性陷阱——即央行越來越依賴於匯率來調節市場,這會造成外匯市場的低波動性並削弱債市對匯市的調節作用。

外匯市場的波動率狀況也會對其他市場的情況造成影響。較低的「貨幣」波動率也可能意味著其他地方的波動率較高。這將是一個兩極世界——實體經濟波動性很高,金融市場波動性卻極低,就像一個「殭屍市場」。

在最極端的情況下,過去的歷史可能會重現:各國央行將會採取在1920年大蕭條時期一樣的匯率手段——競相放水,以鄰為壑,金融市場的資本大混戰或在所難免。

那麼美聯儲改如何做,才能在成功穩定市場的同時,又不破壞自由市場結構呢?摩根士丹利的威爾遜認為,美聯儲的政策應該更有針對性,如果一味加強幹預搞大水浸灌,可能會得不償失。

「美聯儲救市措施的最大問題在於,在這次危機中遭受廣泛衝擊的企業大都得到了聯儲的救助,不管它們是否在危機開始前就已經瀕臨破產。換句話說,在危機前表現最差的股票,可能會因為美聯儲的救助而出現最大的反彈,這結果何其諷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