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父母的最大謊言,是對孩子說“不用”謝

近日,Facebook上一位單親媽媽海莉發出了一條“親媽咆哮”,引發了眾多網友關注討論。

海莉和女兒普雷斯利一起生活。雖然不那麼富裕,但仍然努力工作維持生計。

不久前女兒看上一個文具袋,約為人民幣一百多元,不算昂貴但也不便宜。為了給女兒驚喜,她跑了好幾個商店,終於找到孩子“指定”的文具袋。

當她把禮物送到孩子手上時,沒想到女兒還特別不高興。

她不但沒有感謝媽媽,還直接把文具袋扔到垃圾桶裡,生氣地吼:“這個文具袋一點都不好,我們班同學已經人手一個,我早就不想要了!”

海莉忍住脾氣,生氣之餘,決定用另一種方式給女兒一個“警示”。

海莉給了女兒一個透明的三明治塑料袋,上面寫著“普雷斯利的文具袋”。

中國式父母的最大謊言,是對孩子說“不用”謝

這下女兒崩潰了,可已經來不及了。

接著,她讓女兒從垃圾桶裡把文具袋撿回來,告訴她:“這個文具袋不再屬於你了,你需要把它送給任何一個需要幫助的孩子,比如貧困的孩子或孤兒等。”

海莉跟女兒解釋了這麼做的原因,女兒很後悔,但也明白到自己的錯誤。

最後女兒把文具袋送給了猶他州一個5歲的女孩,還一併買了更多學習用品寄過去。

海莉的做法獲得網友無數點贊,她讓女兒懂得:珍惜自己的幸運,學會對他人感恩,而不是把一切視為“應該”。

楊佔禹在《時光錄》中寫道:“親情是世界上最純淨的感情,除了愛與呵護,還應該有感恩。”

父母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培養了一個不懂說“謝謝”的孩子。

“謝謝”二字,說起來很簡單,說出去不容易。父母最高級的炫耀,是培養出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

2、感恩的孩子,情緒更健康

教育專家馬斯特在長達20年的調查後指出:

如果孩子從小學會感恩,其睡眠、心理狀態和整體發育水平,都比從不感恩的同齡孩子更好,較少出現抑鬱等負面心理。

曾經有這樣一個實驗:讓221個美國六七年級的學生,每天堅持寫下5個值得感謝的人或事。兩週後,這些學生表現出對學校生活更高的滿意度,生活也更快樂。

身體長得強壯,感恩的孩子會感謝父母的照料;不感恩的孩子說是自己鍛鍊的成果,跟父母沒有半毛線的關係;

學業有成,感恩的孩子把功勞歸到父母身上;不感恩的孩子還埋怨父母沒本事,沒為他提供更好的教育資源。

......

感恩的孩子,眼裡全是他人的優點,心裡盡是珍惜和感動。他們感知幸福的能力更強,整體發育水平更好。

受遍人生疾苦的霍金,曾有記者問他生活意義何在,他是這樣回應的:

“我的手指還能活動,

我的大腦還能思維,

我有我愛的和愛我的親人和朋友,   

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

感恩是一種心態,跟健康疾病無關、跟富貴貧賤無關。

學會感恩的孩子,面對各種人生艱難險阻時,仍有活得坦然知足的勇氣。這種能力會幫助他遠離負能量,人生的成就也會更大。

中國式父母的最大謊言,是對孩子說“不用”謝

3、 感恩教育的缺失

可現實中,多少中國式父母養育孩子,只顧著給他最好的,卻忘了教會孩子感恩。

“一家人別跟父母客氣。”

“對外人才需要謝謝,對父母不需要。”

或許這只是中國式父母的無私話語,卻無形中給孩子造成一個錯覺:父母關愛孩子是天經地義的,感恩只是畫蛇添足。

多少孩子把父母口裡的“不用謝”,理解成真正的“不用”謝了。

更可悲是,父母以為孩子會感謝,孩子卻等待父母道歉。有些孩子已經活成了讓人寒心的白眼狼。

小峰媽媽從小特別疼愛兒子。她不捨得兒子失望,對他喜歡的東西,都儘量滿足。

8歲生日那天,小峰看上了一款小汽車,要媽媽買。媽媽覺得已經有好幾個了,而且也買了禮物,就說下次再買。

誰知小峰竟對媽媽拳打腳踢,還撕扯媽媽的衣服。後來還搶走她的鑰匙,大聲吼道:“不給我買你今天就別想進門,就在外面待著吧。”推倒媽媽後,他憤然就跑。

中國式父母的最大謊言,是對孩子說“不用”謝

滴水之恩,湧泉以報。這孩子,用冷水潑走了自己的良心,還潑涼了媽媽的心。

莎士比亞說過:“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利齒更痛噬人心。”

然而,面對不知感恩的孩子,我們卻總是默唸著:“親生的”、“孩子尚未懂事”、“長大就好了”......

這些萬能的心靈咒語,矇蔽了我們的雙眼,模糊了我們對感恩教育的視線。

不懂得感恩,一個家庭就會失去成長的愛和希望。

教會孩子感恩,才是父母給孩子最珍貴的心靈財富。

4、喚醒孩子感恩的心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裡說過:“忘記或不會感謝乃人的天性”。

可見,感恩是需要被喚醒的。

1、讓孩子換位思考

胡軍父女感情特別好。為了讓女兒瞭解爸爸的職業,他會帶女兒去片場探班,體驗爸爸工作的辛酸。

有一次女兒去看電影,看到爸爸在戲中胳膊被扎,就哭了。即使媽媽安慰說是假的,女兒還是堅持說:“不行!”,然後竟在電影院裡嚎啕大哭。

中國式父母的最大謊言,是對孩子說“不用”謝

女兒的換位思考,化作了自己的感同身受。

如果你希望孩子愛你,最好的方法是教會他設身處地體會你的不容易。

不要以為默默無聞的付出,才是真正的大愛。偶爾卸下超人的偽裝,教會孩子換位思考,他才會感謝你的每一份功勞。

2、營造生活儀式感

一位朋友跟我說,她曾參加過美國當地一個家庭的晚餐。用餐之前,他們全家人會輪流說一句“感謝的話”:

兒子Ben說:“感謝媽媽做了我最愛吃的意麵”;

爸爸說:“感謝Ben幫我修好自行車”;

媽媽說:“感謝爸爸買了我最愛吃的戚風蛋糕。”

而晚餐前感恩分享的習慣,在他們家已經傳遞三代人了。

生活中的感恩儀式,賦予了我們表達愛的機會,給了彼此感知幸福的能力。

為什麼要有儀式感?知乎上有一個高贊回答是這樣的:為了讓生活成為生活,而不是生存。

真正的儀式感,從來都不是形式主義,而是對生活最走心的問候。

當感恩被安放到“儀式”這座橋樑時,當儀式被不斷重複時,孩子就會養成感恩的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便可以收穫命運。

3、父母以身作則

龍應臺母親一直深愛自己的兒女。當年母親咬緊牙關,堅持借錢供龍應臺讀大學,讓她感激不盡。

過去十幾年裡,無論在哪工作,龍應臺每兩週都會回潮州陪伴母親,從不間斷。在母親患上阿爾茨海默症後,她毅然辭職,搬到鄉間照料母親。

中國式父母的最大謊言,是對孩子說“不用”謝

她在《天長地久》一書中寫到:“我無法判知當我說“我很愛你媽媽”時你是否聽懂...... 此生唯一能給的,只有陪伴。

龍應臺用行動向孩子演繹著一個道理:對上一代人的感恩,是對尚且懵懂的下一代人的溫柔提醒。

是的,沒有什麼比父母以身作則更讓孩子動容和覺醒。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是父母最好的映射。

中國式父母的最大謊言,是對孩子說“不用”謝

不是每個孩子,一開始就會說“謝謝”;更不是每個孩子,長大後就會明白感恩圖報的道理。

想讓孩子學會感謝,就要教他說出來;想讓孩子銘記感恩,就要讓他行動起來。

喬斯坦賈德說:沒有人天生該對誰好,所以我們要學會感恩。

教會孩子,世界上沒有本該如此的付出,只有父母願意的奉獻。

雖然我們總是告訴孩子“不用”謝,可內心還是很稀罕那句“謝謝”的;

別再說“不用謝”了,告訴孩子:“能聽到你說謝謝,我真的很欣慰。”

願孩子懂得感謝父母,是義不容辭的事。

讓我們接受孩子感恩,是順理成章的愛。

作者:卉心,全職寶媽,愛閱讀愛寫作,立志用文字溫暖眾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