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的故事你知道吗?

“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的故事你知道吗?

春秋时期,郑国郑武公取了周平王的小姨,叫武姜。武姜生了两个儿子,二儿子叫段,大儿子就是后来的春秋小霸郑庄公郑寤生。

话说郑段长得仪表堂堂,还有一手好箭法,而郑寤生则生的个子矮小,体毛又多。这兄弟俩简直就是武大郎和武松。所以武姜这个任性的女人自然就偏爱小儿子,在郑武公还在的时候,就一直反对立大儿子为世子,当然,郑武公还是比较看好大儿子郑寤生,对他进行细心栽培,加上宗法本来就是立嫡立长的规矩,所以郑武公死后,郑寤生顺理成章继承了郑国的君位。

郑武公死了,一场亲兄弟之间的争斗也就开始了。母亲武姜对郑寤生的即位很是不满,她意中的国君应该是小儿子郑段才是,于是她想到了造反,用武力的手段夺取君位,但是造反的兵从哪里来,于是武姜厚着脸皮向郑寤生要了座叫“京”的大城市封给了郑段,在之后的22年里,郑段有得寸进尺,先要求西部和北部的边防军听从自己的指挥,接着又要了两个城市当作自己的封地,一步一步的扩大自己的势力,另外郑段和武姜一直保持联络,暗中通信,筹划着造反的阴谋。

事实上对这一切,郑寤生都看在眼里,他觉得国人还看不清武姜和郑段的真实面目,如果轻率的杀死他们,不明真相的人民就会职责他不孝和残忍。郑寤生是不会去承担兄弟相残的恶名的,他一定要在国人面前表现出自己对母亲言听计从,对弟弟体贴照顾的好人。而母亲和弟弟的得寸进尺只会让他们更加显得卑劣,就算弟弟最后造反了,自己反倒更像一个自卫的人。

不明真相的大臣都看不下去了,执政大臣祭仲说:太后是贪得无厌的,军上应该早做打算,避免郑段制造事端啊。看着祭仲焦急的神情,郑寤生暗中笑了笑,然后说了一句很著名的话:

“多行不义必自毙,你就等着看吧”。

后来,郑段果然造反,但事实上后来郑段的大本营京城不战而降,郑段带着叛军逃往共国。想来也是应了上面那句话。

至于自己的母亲武姜,郑寤生将她关押了起来,并恶狠狠的说,不到黄泉,我们别想在见面了。后来郑庄公有点后悔了,想把年迈的母亲放出来,但是之前已经放出只能在黄泉相见的狠话,身为一个之君总不能出尔反尔。后来郑庄公宠臣颍考叔出了个主意,让人挖了一个能看见地下水的地洞,然后把母亲送到地洞里,两人就这样相见了,这就是郑庄公掘地见母的典故。

“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的故事你知道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