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有这样一座山,吸引了唐朝两位帝王的关注

重庆市合川区龙多山是古代巴国、蜀国的争夺地和分界线,山下有古代赤水县遗址,山上有佛、道两教庙宇,人文古迹众多,有“鹫台献瑞,飞仙流泉,怪石衔松,晴岩绕翠,黄龙吐雾,赤城旧迹,横江白练,群峰耸翠”龙多山八景,被列为重庆市十大乡村旅游项目”。

重庆有这样一座山,吸引了唐朝两位帝王的关注

两汉时代,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随着政权的更迭和统治者的不断易位,逐渐由“非主流文化”演变为“热门学派”。西晋永嘉三年(309年),当时名字是“紫徵山”的龙多山里来了位异人——冯盖罗。冯盖罗是四川广汉人,偏偏选中这个跟自己老家不搭边界的深山,与家人在此结庐而居,专心炼丹,一意修仙。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全家十七口人成功飞升仙去,震惊了大山内外的凡夫俗子,龙多山的宗教文化也就此开始发韧。

重庆有这样一座山,吸引了唐朝两位帝王的关注

龙多山佛教历史悠久。据《合州志》记载,唐初永嘉禅师创建集圣院,唐后武则天(684-705年)称帝时,钦敕山僧建凿“放生池”;唐玄宗天宝年间(712-756年)时,山僧 “奉旨蘸祭”。其寺院规模宏大,殿堂辉煌,僧人云集,气势壮观。曾建有佛慧寺、灵佛寺、龙凤寺、尼姑庵等。“广数亩”僧人百数有余。历为川中名刹,佛教圣地。

重庆有这样一座山,吸引了唐朝两位帝王的关注

晚唐时期,尽管狼烟四起,龙多山作为一方净土,依然为人们提供了精神的归宿。由黄巢起义占领长安导致的唐僖宗奔蜀,让一批官员墨客同赴西南。著名文学家孙樵被召往属地任职方郎中时,曾遍游龙多山。在停车游览的两日内,他浮想联翩,下笔滔滔,撰写了五千余字的《龙多山记》,将龙多山作为佛山的历史沿革考察尽细,备受时人推崇,还被收入《蜀中名胜记》。

重庆有这样一座山,吸引了唐朝两位帝王的关注

据《合川县志》记载,龙多山摩岩造像现存76龛,造像1742尊,因风化和人为破坏,多数残损不全。保存比较完好的文物有千佛龛、弥勒龛等。

千佛龛

重庆有这样一座山,吸引了唐朝两位帝王的关注

千佛龛高2.33米,宽9.1米,唐代咸通五年(864)合川赤水县主簿赵行捐造,比大足宝顶石刻要早320年,为龙多山摩崖造像最早石刻。刻有浮雕跌坐佛像共1128座,每尊高约0.1米,雕刻精细,形象生动,是重庆地区众多“千佛崖造像”中建造时间最早,保存最完好的一龛。

弥勒龛

重庆有这样一座山,吸引了唐朝两位帝王的关注

弥勒龛”高1.08米,宽1.05米,内存佛像19座,半浮雕,造型丰硕,衣褶流畅,有“吴带当风,曹衣出水”之态,系咸通五年(864)供养人樊氏捐造。

唐代凿造的“千佛龛”和“弥勒龛”最为珍贵。民国35年,顾颉刚、杨家骆,傅振伦所著的《大足石刻图征录》称“合川多唐代造像,龙多山跳珠洞咸通五年,其最早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