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明朝第一才子,寫下一首千古絕唱,被《三國演義》全篇引用

讀過《三國演義》的人,對這首《臨江仙》想必都不陌生: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他是明朝第一才子,寫下一首千古絕唱,被《三國演義》全篇引用


它的作者是明朝三大才子之首的楊慎,是其所作《廿一史彈詞》第三段《說秦漢》的開場白。

後來毛宗崗父子評刻《三國演義》時,將這首詞放在了卷首作為開篇詞,而從此為人熟知。

1994年央視將《三國演義》搬上了大熒幕,這首詞也被作為主題曲,在楊洪基的貼切演繹下,響徹了一代人的童年。

每當那雄渾的“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的歌聲響起,腦海中便彷彿浮現出了那個三國紛爭、戰亂不已的時代。

彷彿能看到:

在一千多餘年前那漫天的烽煙戰火中,無數的英雄豪傑、謀臣智士接踵而起,站上了歷史的舞臺。在他們的身後,飄揚著帶血的旗氅,周身漫開馬騎胡塵,殺聲如沸,金鼓喧天。

他是明朝第一才子,寫下一首千古絕唱,被《三國演義》全篇引用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這兩句原是與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滾滾長江裹挾著浪花向東奔流而去,無數的英雄人物都隨著那流逝的江水一道,消失得不見蹤影。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是與非,成與敗,在蒼茫的歲月裡、無情的歷史中,也不過是一場空幻。唯有青山亙古,日升又日落。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眼見它起朱樓,眼見它宴賓客,眼見它樓塌了。

既然興盛衰落、成敗榮辱,終究都是過眼煙雲,那麼又何必為此而耿耿於懷呢?

詞人說,我們不妨也如那大江之上白髮蕭索的老翁一般,一垂一釣間,將秋月春風看遍。若有友人相伴,便開懷暢飲,將那古往今來的紛紛擾擾,一併下酒。


他是明朝第一才子,寫下一首千古絕唱,被《三國演義》全篇引用


整首詞,若說上闕是蒼涼悲壯,那麼下闋就是高遠淡泊。

楊慎的一生是不盡如意的,他生長在書香世家,24歲就高中狀元,前途本是一片錦繡。卻因轟動當時的“大禮議”事件,惹怒了明世宗朱厚熜,被貶滇南,至死都沒能再回到京城。

而這一首詞,更像是詞人以血淚凝成的感悟,是一個人披瀝霜雪、遍體鱗傷後的灑脫達然、清醒寧靜。

隨著年齡的增長,越深入地讀下去,便越能體會到毛宗崗父子的獨到眼光。這一首《臨江仙》同《三國演義》竟是那般的層層貼合、天衣無縫。

他是明朝第一才子,寫下一首千古絕唱,被《三國演義》全篇引用


《三國演義》裡,有著很明顯的“尊劉反曹”的思想傾向。劉備被作為“仁德”的化身,曹操則被塑造成一位狠毒狡詐的“奸雄”形象。

其它如諸葛亮的“智絕”,關羽的“義絕”,都被渲染到了極處。

可是到最後呢?

劉備早早離世,黯然離場;關羽被東吳斬殺;諸葛亮哪怕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依舊沒能守住這劉蜀的河山,只落得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而曹操,雖最終由其子孫完成統一大業,仍逃不開大權旁落、被晉取代的結局。

而晉之後呢,還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歷史總是綿延不絕,王朝繁華卻轉瞬消散。

他是明朝第一才子,寫下一首千古絕唱,被《三國演義》全篇引用


秦王嬴政掃滅六國、統一天下,登臨王位的那一刻,心中想著的必也是子孫綿延、王朝萬古不滅,故而稱自己為“始皇”,希望有“二世”、“三世”......直至千秋萬世。

那時的他又何曾想到“二世而亡”的結局呢?

在歷史的長河中,帝王將相也好,謀臣智士也罷,多少名垂千古的豐功偉績,最後也只化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這裡面有“千古風流人物”的大豪邁,也有“是非成敗轉頭空”的大悲壯,更有“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的看透後的清醒與灑脫。

他是明朝第一才子,寫下一首千古絕唱,被《三國演義》全篇引用

王朝尚且如此,微如芥子的你我,又何嘗不是如此?

《西遊記》裡說:“百歲光陰似水流,一生事業等浮漚。昨朝面上桃花色,今日頭邊雪片浮。”

聲名再大,一萬年也如塵土。

生命是終將荒蕪的渡口,我們,都是過客。

與其終日勞勞碌碌,追逐虛名浮利,不如好好珍惜、好好享受我們已擁有的一切。

一蔬一菜,一草一木,一飲一啄,一鼎一鑊,在這些常為我們所忽視的小事中,又何嘗不蘊蓄著人生切切實實的悲喜滋味?

他是明朝第一才子,寫下一首千古絕唱,被《三國演義》全篇引用

像作家張曉風說的:

“所謂百年,不過是一千兩百番的盈月、三萬六千五百回的破曉以及八次的歲星週期罷了。所謂百年,竟是禁不起蹉跎和遲疑的啊,且來共此山河守此歲月吧!”

嘆人生,如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願你終能:

且陶陶、樂盡天真!

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版權聲明】本文由詩詞世界原創發佈,作者:葉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