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娟團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新冠病毒已出現切實影響致病性的突變

4月1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團隊在預印本平臺medRxiv上發表了最新成果。研究人員對11份病人來源的病毒分離株進行了超深度測序,發現共有33個突變,其中19個是首次發現的新突變。新冠病毒已出現能切實影響致病性的突變。複製能力最強和複製能力最弱的相比,24小時內的病毒載量相差近270倍。


研究人員認為,儘管只分析了分離自11個病人的病毒,還是觀察到了豐富的變異多樣性。這說明新冠病毒株的真正多樣性仍被大大低估了。


李蘭娟團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新冠病毒已出現切實影響致病性的突變


研究人員採用具有與人體細胞非常相似ACE2受體的Vero-E6細胞系,用所有11個病人來源的病毒分別感染Vero-E6細胞,每隔一段時間採集細胞並檢測細胞的病毒載量。


結果顯示,前4個小時,病毒載量保持平穩,很少發生複製。8個小時後,6號、7號、9號、10號、11號病人來源的病毒載量顯著上升。24小時後,除2號、7號外的所有病毒載量都顯著上升,而10號和11號的上升速度比其他要快很多。


在48小時和72小時進一步檢測發現,病毒載毒量越高,細胞的病變效應和死亡率也隨之上升。11號患者來源的病毒中,出現了三核苷酸突變,大大提升了毒株的複製速率和致病力,這位患者的病毒檢測陽性,維持了45天。


此外,此項研究中的3份病毒分離株就來自病人的糞便樣本,這表明新冠病毒的確有在糞便中複製的能力。


最後研究人員呼籲,對新冠病毒藥物和疫苗的研發,需要儘快考慮到這些累積突變的影響。


幸運的是,截至這篇論文寫作時,文中所述的11例病人均已康復出院。


來源:科學網


編輯:李慧

審核:裘佳


《醫師報》投稿公共郵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