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間充質幹細胞的歸巢機制--趨化修復機體損傷

間充質幹細胞是一種低免疫原性的成體幹細胞,具有多向分化潛能,可應用於幹細胞移植、免疫治療、組織工程等各個領域。

間充質幹細胞治療疾病的案例屢見不鮮,從帕金森到卵巢早衰的治療,從糖尿病治療到心肌梗塞的修復,幹細胞是如何精準定位到受損的組織器官並對其進行修復的?

下文給大家闡述了間充質幹細胞的“歸巢機制”,這種歸巢趨化特性,就像GPS導航一樣將幹細胞遷移至機體所需部位。

間充質幹細胞歸巢機制

幹細胞歸巢是指自體或外源性的幹細胞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從血管內皮細胞定向性遷移至靶向組織並定植存活的過程。其中向缺血或損傷組織歸巢是間充質幹細胞重要特徵。[1]

當機體組織器官缺血缺氧或者發生損傷後,通過釋放炎性因子(如白細胞介素1,腫瘤壞死因子α)和趨化因子(如基質細胞衍生因子1)等多種成分入血活化間充質幹細胞,同時可以在損傷部位周圍形成配體的濃度梯度,從而趨化間充質幹細胞沿濃度梯度向著缺血缺氧的目標組織定向遷移。[2]

也正是這種歸巢機制,在患者應用幹細胞療法後, 醫生通常建議短時間內避免大量喝酒,以免大量酒精攝入後引起肝臟損傷,幹細胞歸巢到肝臟修復受損細胞,或將減輕幹細胞預期療效。

臍帶間充質幹細胞

間充質幹細胞最先在骨髓中被發現,科學家們發現骨髓中含有豐富的間充質幹細胞,但是由於骨髓提取造成的痛苦,讓很多受眾望而卻步。

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是間充質幹細胞的一種,於2003年Romanov等從臍靜脈內皮下層成功分離,具有取材方便、相對純淨、易於擴增等優勢,使得臍帶間充質幹細胞被廣泛關注。每個新生兒都有一次存儲臍帶間充質幹細胞的機會,這種幹細胞免疫原性低,無需配型,除新生兒本人外,其家人也可使用。


文獻引用:

[1]顧蔚,顧健. 臍帶間充質幹細胞的歸巢機制[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3,17(6):1135-1140.

[2]鄧蓉蓉,謝伊旻,謝 林. 間充質幹細胞歸巢的研究與進展[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6, 20(19): 2879-288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