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日本為什麼沒出一家本土互聯網巨頭

搜索引擎Yahoo Japan,搜索結果還是來自Google和Bing;社交網絡由外國公司Facebook、Twitter和Line主場;電商好不容易出個樂天,但明顯Amazon更勝一籌。

  新興的互聯網行業裡,類似滴滴、Airbnb、美團這樣的成功商業模式,在日本也無一斬獲。

  互聯網女皇發佈的2018年互聯網趨勢報告顯示,全球前20的科技巨頭被美國和中國包攬。

互聯網時代,日本為什麼沒出一家本土互聯網巨頭

  實際上日本做互聯網的底子並不差,上世紀90年代末,日本曾先後發明了全世界第一個二維碼,拿下了全球第一張商用3G牌照,創造了世界移動互聯網的鼻祖i-mode模式。

  既然做出過成就,為什麼還能錯過互聯網浪潮?接下來我們就好好嘮嘮其中的原因。

  01

  財團看不上互聯網

  這個故事還要從明治維新說起。德川幕府倒臺後,日本經歷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期間政經社文多方面配合,日本一度發展為“亞洲經濟的火車頭”。

  工農商業趁這個機會發展了一波,以三井、三菱、住友為首的商社公司看準商機,為日本綜合實力添了一把柴火,並承諾甘願為政府赴湯蹈火。政府聽了心裡美滋滋,有財閥在背後做靠山,從此吃喝不愁,於是袖子一揮,“以後就跟著我幹吧”。

  三家大佬藉著政府的寵幸,模仿美國羅斯柴爾德的家族模式,開始了漫漫財閥壟斷路。

  這樣的局面一直持續到二戰,期間趕上美國坐莊,日本財閥一度面臨強制解散的威脅,所幸朝鮮戰爭爆發,一心投入戰事的美國撂下日本財閥這個攤子一走了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