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億年輕人被困在花唄裡:毀掉一個人的從來不是花唄

你用過花唄嗎?

前幾天,

微博的一個熱搜詞條:

“困在花唄裡的年輕人”

既醒目,又扎心。

據調查全國有 1.75億90後,

只有13.4%的年輕人沒有負債,

剩下86.6%的90後都接觸過信貸產品。

在眾多信貸產品中,

花唄,便是其中一個。


1.5億年輕人被困在花唄裡:毀掉一個人的從來不是花唄


看到這個數據,著實令我吃驚。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年輕人,漸漸成為了最大的負債群體。

這個熱搜,

也讓我想到了茨威格說的那句:

“她那時候還太年輕,

不知道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

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1.5億年輕人被困在花唄裡:毀掉一個人的從來不是花唄

偽精緻是借貸的開端

看到微博熱搜的幾天後,

我發現了豆瓣有個《負債者聯盟》小組。

點進首頁一看,

大部分是90後年輕人,

述說著自己的負債經歷。


1.5億年輕人被困在花唄裡:毀掉一個人的從來不是花唄


我才意識到:

原來,我們一不小心就會成為負債者。

認識的一個朋友,

她說很早以前,自己就用了淘寶。

花唄呢,

是這兩年才開始接觸的。

和大部分人不一樣,

她負債的開端不是分期買手機,

而是用作了生活費。

大學實習那年,

實習工資不高的她,

為了能夠付房租,

於是第一次開通了花唄。

自此之後

她像是打開了潘多拉魔盒,

開始了無節制的消費。


1.5億年輕人被困在花唄裡:毀掉一個人的從來不是花唄

網絡借貸,

滿足了她買買買的心理。

有時候是口紅,

有時候是護膚品、衣服

她買的大多數是名牌,

卻沒有一點經濟上的壓力。

這種窮精緻,

讓我想起了《三十而已》裡的王漫妮。

她一萬五的月薪,

卻用七千的工資租房,

每月寄兩千給家裡。

1.5億年輕人被困在花唄裡:毀掉一個人的從來不是花唄


所剩無幾的她,

省吃儉用買名牌服飾,

時常喝著高端的咖啡。

為了體驗“富裕”的生活,

她在同事的建議下,

買了昂貴的高跟鞋,

用信用卡分期升艙。


1.5億年輕人被困在花唄裡:毀掉一個人的從來不是花唄


這種看似瀟灑的生活,

也讓她陷入了消費的陷阱。

有多少人跟王漫妮一樣,

收到賬單的時候,

才驚訝自己上個月

無意之中就花了那麼多錢。

1.5億年輕人被困在花唄裡:毀掉一個人的從來不是花唄


原來,我們習慣的借貸工具,

早已讓我們有了想花就花的依賴感。

還錢的時候,我們才感嘆:

花錢一時爽,還錢火葬場。

每個月發的工資還沒捂熱,

就要償還各種貸款。

一入花唄深似海,

從此工資是路人。


1.5億年輕人被困在花唄裡:毀掉一個人的從來不是花唄

超前消費是當代年輕人的通病

相比工作還存不到錢的月光族,

那些沒有償還的能力的人,

他們的想法令人不敢苟同。

在他們看來:

“錢是掙出來的,

不是省出來的,

能花才能掙。”

於是,很多人選擇超前消費。


超前消費這個詞,有一個特別夢幻的解釋:

“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

關於它有這麼一個故事:

一位中國老太太和一位美國老太太,

死後進入天堂。

美國老太太說:

“我終於還清了購房的抵押貸款”,

中國老太太則說:

“我終於攢夠了購房的存款”。

美國老太太貸款買房,

臨死之前還清了貸款,

一輩子住在好的房子裡,

享受了人生。

但中國老太太臨死才攢夠了買房的錢,

來不及享受就去世了。

很多人將此奉為經典,

覺得人生就要提前消費才划算。

如果說買房是剛需,

那麼有些消費是沒有必要的。

前段時間,

螞蟻花唄廣告就向人們

傳遞了扭曲的消費觀,

令人感到不適。

比如告訴父親:

沒錢的時候,

可以用花唄給女兒過生日。


1.5億年輕人被困在花唄裡:毀掉一個人的從來不是花唄


告訴年輕人:

沒錢的時候,

用花唄,就可以請朋友吃飯了。


1.5億年輕人被困在花唄裡:毀掉一個人的從來不是花唄


告訴穿T恤買菜的女孩:

別省了,生活不止柴米油鹽,

用花唄,可以穿裙子、買包包過精緻生活。


1.5億年輕人被困在花唄裡:毀掉一個人的從來不是花唄


告訴吃外賣的男生:

別將就了,

用花唄,可以去國外吃頓爽翻的大餐。


1.5億年輕人被困在花唄裡:毀掉一個人的從來不是花唄

告訴剛大學畢業的孩子:

生活可以活成我們想要的樣子,

用花唄,就可以環球旅行。


1.5億年輕人被困在花唄裡:毀掉一個人的從來不是花唄

這樣的廣告,

在線下投放沒多久就被拆除了。

之後央行、證監會等四部門聯合約談馬雲,

其中意味,值得深思。


1.5億年輕人被困在花唄裡:毀掉一個人的從來不是花唄

這些廣告似乎向我們傳遞了,

花唄可以維繫我們的親情、友情、愛情,

甚至是我們的夢想都可以靠它來實現。

可現實是:

人不可能隨心所欲地活著,

自由地消費可能需要付出代價。

超前的消費,

被透支的不止是金錢,

還有人生的可能性。


1.5億年輕人被困在花唄裡:毀掉一個人的從來不是花唄

無節制的慾望才是原罪


書籍《烏合之眾》裡寫到:

“人一到群體中,

智商就嚴重降低,

為了獲得認同,

個體就願意拋棄是非,

用智商去換取那份

讓人倍感安全的歸屬感。”

有多少人,

如同這段話一樣。

為了得到別人的認同,

用傷害自己的代價去換取一份安全感,

準確的說是虛榮心作祟。


1.5億年輕人被困在花唄裡:毀掉一個人的從來不是花唄


還記得2012年,

那個為了買iPhone割腎的男孩嗎?

17歲少年跨省賣腎,

得來的錢第一時間

去買了iPhone和ipad 2。

雖然他實現了擁有iPhone的夢想,

但自從賣腎以來,

他的身體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三級傷殘,餘生可能將在病床上度過。


1.5億年輕人被困在花唄裡:毀掉一個人的從來不是花唄


無獨有偶,

除了賣腎買iPhone的男孩,

還有一個女孩,

來自杭州的大二學生,

選擇賣了卵子去買iPhone。

這些孩子有著極強的虛榮心,

就因為一部iPhone走上一條不歸路。

雖然現在我們很少聽到有割腎、

賣卵子換iPhone的新聞了。

但是被虛榮心操控的人依舊不少。

隨著時代的發展,

負債者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


他們有的是職場新人,

甚至是初高中生、大學生。

他們都沒有經濟能力,

於是我們會看到這樣的新聞:

女大學生裸貸,

因無力償還,致使其跳樓自殺。


1.5億年輕人被困在花唄裡:毀掉一個人的從來不是花唄


還有貸款中介為謀取暴利,

欺騙親人朋友、

暴力催收的現象也越來越多。


1.5億年輕人被困在花唄裡:毀掉一個人的從來不是花唄


他們最初只是為了幾隻口紅、

幾件衣服、一個手機…

只是為了滿足一下虛榮心而已。

但沒想過沖動的消費行為,

導致了他們社會性死亡,

甚至是提前結束生命。

看到這樣的新聞,

替他們感到惋惜的同時,

我也想告誡當代年輕人:

人生真正的意義,

是活在自己的生活裡,

而不是活在別人的朋友圈、生活裡。

如果不腳踏實地地生活,

就會墜入過度消費的深淵。

因為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

如同無底洞一樣。


1.5億年輕人被困在花唄裡:毀掉一個人的從來不是花唄


對於花唄是否有存在的必要,

網上出現了幾種聲音。

有人說:

花唄,害了這一代年輕人。

也有人說:

花唄,可以解決自己的燃眉之急。

我只想說:

萬事都有兩面性,

花唄廣告,

雖然存在扭曲的消費觀,

但同時,花唄也給人們生活帶來了便利。

花唄是一把雙刃劍,就看你怎麼用。

負債不可怕,

可怕的是沒有償還的能力。

花唄不是原罪,

花唄也毀不掉一個年輕人。

因為摧毀你的從來不是花唄,

而是與自己的收入

匹配不上的消費慾望。

1.5億年輕人被困在花唄裡:毀掉一個人的從來不是花唄


在豆瓣《負債者聯盟》小組裡,

有人分析了負債的原因,如下表:


1.5億年輕人被困在花唄裡:毀掉一個人的從來不是花唄


不管是什麼原因導致的負債,

都一定要及時止損。

如果你是沒有經濟來源的學生,

一定要和父母溝通,

他們是你的依靠會幫助你的。

如果你是職場新人,

要好好努力工作,爭取早日上岸。

千萬不要以貸還貸,

因為它就像滾雪球一樣,

越滾越大。

更不要放棄生命,

因為道路千萬條,

總會有一條,

是可以幫你走出困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