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缺鈣會引起臍腐病發生,知道了發病原因,防治就容易多了

番茄,就是我們日常所吃的西紅柿,是城鄉居民家庭餐桌上常見的蔬菜,因其果實顏色鮮亮、口感發沙、含有非常豐富的維生素,又可以作為水果食用,是一種果菜兼用的植物果實。番茄的種植的方式多種多樣,最常見的就是露地栽培和保護地栽培。番茄在種植過程中會出現多種病害,其中臍腐病就是一種常見的生理性病害,設施栽培的番茄發病尤其嚴重,有的保護地栽培番茄發病率高達80%以上,給農業生產帶來了嚴重的影響。那麼到底發生臍腐病的原因有哪些呢?日常管理過程中有哪些防治措施呢?

番茄缺鈣會引起臍腐病發生,知道了發病原因,防治就容易多了

一 臍腐病在番茄上病狀表現

1、發病地塊表現:番茄臍腐病,又稱蒂腐病,是番茄上常見的病害之一。臍腐病是一種生理性病害,可在全地塊內發生,但不傳播蔓延。如果不加以防治,臍腐病發生的果實病斑感染了其它雜菌,這些雜菌會在田裡擴散蔓延。保護地、露地均有發生,但保護地重於露地,沙質土壤或黏重土壤發病高於壤質土。發病嚴重時常造成果實黑斑、腐爛,直接影響產量和品質。

2、在果實上的病狀:臍腐病一般在第一果穗座果之後,植株處於生育旺盛階段,開始在第一層果穗發生,以後逐步向上層蔓延,以第1、2層發病最為嚴重,以上果穗會逐漸減少。如果不採取防治措施,也會在上部果穗發病。果實發病初期在果實臍部,即頂部產生水漬狀的病斑,隨著果實生長逐漸擴大,果實頂部凹陷,有棕褐色斑點,組織變質、失綠變褐。果實上半部塌陷,下半部完好,乾燥時病部組織變成革質,果實會比其他果實提前變紅,但果實發硬、長不大。

在潮溼的環境中,病斑表面生出白色、墨綠色或粉紅色的黴層,形成黑腐狀,對這種症狀一般被稱其為"黑膏藥"。這些黴層均為腐生菌,而不是該病的病原,尚未成熟的果實在黴菌的感染下開始腐爛,失去商品價值。

番茄缺鈣會引起臍腐病發生,知道了發病原因,防治就容易多了

3、在枝葉上的病狀:番茄缺鈣時葉脈變為棕色,頂芽、莖端變軟,逐漸下垂,莖尖部分呈S型生長。幼芽及上部葉片出現黃化,葉尖葉緣萎蔫,幼葉捲曲畸形,葉柄扭曲等,嚴重時植株生長點壞死。發病嚴重的植株葉片上部葉片發黃變小,形成上黃下綠,植株生長不旺,個別葉片脫落。

番茄缺鈣會引起臍腐病發生,知道了發病原因,防治就容易多了

4、在根部的病狀:臍腐病對根部影響不大,但發病嚴重的植株會出現根尖細胞發育不良,白色根系減少,根系顏色變褐色,最後根系壞死。

二 番茄為什麼會發生臍腐病

1.植株或土壤缺鈣: 種植番茄的土壤含鈣不足,植株無法在土壤中吸收足夠的鈣離子。一般發病期在開花後的兩週左右,由於此時番茄果實迅速膨大,體積增長較快,需要吸收大量的鈣,如果吸收鈣質不足,就會發生臍腐病。缺鈣嚴重還會發生裂果和著色不良等現象,但缺鈣一定會有臍腐病發生。

2. 施肥方法不當:施用未經腐熟的有機肥、化學肥料使用過多、施肥距根系太近,引起燒根,使根系吸水受抑制,造成生理缺水,這也是發生臍腐病的重要因素。

3、離子間的佶抗作用:土壤中的鈣是以鈣離子的形式被植物吸收利用的,而鈣離子很容易與土壤中的磷酸根離子結合形成沉澱,造成缺鈣的假象。土壤中含鉀量過高,植株吸收鉀離子的速率要比吸收鈣離子快,對鈣離子的吸收造成拮抗。若含氮量高,銨離子也易與鈣離子發生拮抗作用,導致植株缺鈣。

4、過多施用氮素肥料:氮素肥料施用過多,造成枝葉大量生長,消耗過多鈣離子,番茄不能從土壤吸收足夠的鈣和硼,造成果實臍部細胞生理紊亂,影響果實鈣素吸收。砂質土中和黏重的土壤中含鹽量較高,含鹽量大的土壤,植株吸收鈣的能力弱。土壤硼含量小於0.5ml/L就會引起鈣的吸收不足,也是引發缺鈣的一大因素。果實中鈣含量低於0.2%,都會發生臍腐病。

番茄缺鈣會引起臍腐病發生,知道了發病原因,防治就容易多了

5、水分供應失衡:土壤水分供應失調或供應不穩定,或忽旱忽溼。一是乾旱時根系吸水能力弱情況下,果臍部爭奪不到足夠的水分,導致果實大量失水,頂部果肉壞死,形成臍腐。二是生長旺盛期葉片蒸騰作用較強,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分,導致果實內的水分被奪走,果實生長髮育受阻,形成臍腐。三是是土壤過溼情況下,蒂部細胞膨壓過大會導致細胞破裂,細胞內充水,組織壞死,形成臍腐。四是中耕或者除草等農事活動中傷根,或者使用化肥濃度過大和未腐熟的有機肥燒傷根系,造成水分吸收不足,也能形成臍腐。

6、田間管理不科學:耕作層過淺,耕深不夠,土壤有機質含量低,土壤板結,使根系生長困難,阻礙了水分吸收。番茄旺長期之前澆水過多,果實膨大期乾旱缺水,土壤通透性差,造成了植株體內水分失調。設施栽培地內高溫、整枝期間傷流嚴重引起的生理性缺水,導致發病。

三 臍腐病對番茄的危害

番茄臍腐病的發生不一定是缺鈣,但番茄的生長過程中要是鈣質供應不充足,一定會發生臍腐。臍腐病對番茄的危害有三個。

一、對果實的危害:果實臍部失水變質,失去商品價值,嚴重的地塊發病率高達70%-80%左右,過溼的環境還會在病果上產生其他腐生菌類,在番茄種植地裡蔓延,引起其他病害大面積發生。

番茄缺鈣會引起臍腐病發生,知道了發病原因,防治就容易多了

二、對枝葉的危害:臍腐病雖然發生在果實部位,但臍腐病大多是由土壤缺鈣引起,此時植株表現萎生長點在受阻,枝葉變形,不能正常生長,影響了產量。如果是由於果實在對水分和養分競爭中得不到足夠的供應,植株會出現旺長,結果量少,形成結果少-旺長-結果少的惡性循環。

三、對根系的危害:由於臍腐病發生後,番茄表現為缺鈣,會導致根系細胞不能分裂,最終導致根系生長點壞死,根的前端變為,整個根系變黑腐爛。

四 番茄臍腐病發病條件

1、土壤鈣元素較少,又沒有補充鈣肥,尤其是可溶性的鈣不足時,鈣質吸收不足,容易發病。試驗表明果實內鈣含量低於0.08%(幹物質量)時,分裂組織的細胞原生質和一些細胞器官被破壞、損害了細胞膜的構成或引起細胞膜機能紊亂,從而造成組織壞死。

2、地塊不平整、排水不良、土壤板結的地塊、落差大的地塊。化肥使用過量導致的酸化、鹽鹼化土壤條易發病。土壤有機質含量塊少,土壤質黏重,砂質土、土層薄的地快容易引起番茄易發病。

4、番茄在開花期至枝葉旺盛生長期,土壤溼度過大、透氣性差,或者土壤過度乾旱,不能及時灌溉的土壤也容易發病。

番茄缺鈣會引起臍腐病發生,知道了發病原因,防治就容易多了

5、追肥過晚(尤其是鈣肥)或者追肥過量時,也是發病臍腐病的一個條件。土壤養分過剩或不足、缺乏水分、根系生長的環境較差,天氣乾旱蒸發量大的情況下也容易引起番茄發病。

五 科學防治措施

1、選擇抗病品種:我們在當地種植過程中發現金鵬系列的品種在春夏保護地種植過程中臍腐病發病率遠遠大於紅禧這個品種。因此選擇抗病性強的品種,對於預防番茄臍腐病起著一定的預防作用,在臍腐病發生重的地區,應購買果皮光滑、果實比較尖的品種。

2、起壟覆膜:起壟可以在土壤澆水的情況下,使根系的呼吸旺盛得到有效的保障。覆膜能夠保持土壤的水分處在一個穩定的水平,能減少土壤中鈣質養分淋失。

3、加強中耕:定植後至旺長期至少要進行3次中耕,既能清除田間雜草,還能起到鬆土的效果,保持表層土下經常溼潤。提高土壤透氣性、透水性,提高番茄植株自身的抗病能力,降低臍腐病發生的概率。

4、水分管理:定植後要灌足定植水,保證花期至結果初期枝葉和果實有足夠的水分供應。在果實膨大期,結合土壤墒情,適時澆水,採用膜下滴灌技術,杜絕大水漫灌,降低空氣溼度,減少積水後透氣不良現象發生。

番茄缺鈣會引起臍腐病發生,知道了發病原因,防治就容易多了

5、科學施肥:增施有機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有條件的地塊,在種植前畝施用4000-5000kg腐熟的有機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鉀肥,底肥中以腐熟的有機肥加磷、鉀肥。用硝酸鈣或鈣鎂磷肥與腐熟的有機肥作基肥,能明顯增加土壤的含鈣量,提高土壤中鈣的活性,有利於番茄根系的吸收利用、避免番茄生長髮育過程中缺鈣

6、化學藥劑防治:在番茄臍腐病發病過程中,補鈣的作用不如科學管理的作用大。如果在初期發生臍腐病可噴施1%-3%過磷酸鈣浸出液,葉面噴灑0.3% ~0.5%硝酸鈣水溶液,或0.1%~0.2%氯化鈣水溶液,或600~800倍螯合鈣水溶液,或500~600倍氨基酸鈣水。根據發病情況,可多次噴施,中間間隔7天-10天左右,噴藥過程中,可以接觸葉片和果實,直接噴施到番茄上更加利於鈣的吸收。使用氯化鈣及硝酸鈣時,不可與含硫的農藥及磷酸鹽(如磷酸二氫鉀)混用,以免產生沉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