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設計:不是在挖坑,就是在填坑

楔子:地產背鍋俠

如果讓大家評選地產界哪個部門才是最強“背鍋俠”?毫無疑問,大家都會會心的給自己投上一票,並滿意的說:我們當屬第一背鍋俠。


如果讓大家評選地產界那個部門是最幸福的?毫無疑問,大家都會投給自己最瞧不上的部門?

“投拓有啥技術含量,天天見不到人,是個人就能幹”。

“營銷就是看天吃飯,我投營銷一票”。

“設計就是二傳手,我投給設計”。

“成本合約就是領導的小金庫,永遠受領導器重,給成本合約”。

“工程,不就是陪著吃喝吃喝麼,啥也不用管,最輕鬆的當屬工程了”。

“客服物業,狠起來連自家開發商都投訴,工作完全可以交給12345了”。


地產界的鄙視鏈就是如此這般無情、無義、無理取鬧,真若互換角色,方可體會到其實大家都不易。我12年到13年曾在地產工程部待過一年,強烈鄙視地產設計部發個變更都得婆婆媽媽,也為地產工程管理抱打不平,“沒有付款也要趕進度”“晚上加班搞土方”“搶進度更是沒白沒黑”;13年後,我在地產設計部搞地產工作,也慢慢開始體會地產設計管理的不易。

角色決定了思考的角度和站位,所以大家互敬互愛。互相諒解。


13年做設計管理至今,歷經7個多年頭,管理過或者間接管理過好幾百萬平米的項目,地產設計管理水平的增加,個人覺得來自兩方面:

第一:背鍋。設計管理牽扯到地產開發的方方面面,如果說一點問題不出,一點鍋不背,那只有一個原因,就是不幹活,推諉扯皮功夫了得,所有的鍋都可以推到你的隊友身上。

第二:沉澱和總結。地產管理並不是一個高精尖的行業,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無論是985、211還是普通的專科畢業,都可以在這個行業吃口飯;唯一的不同在於,有的人幹一個項目等於十個項目的經驗,有的人十年如一日的幹活,總結和沉澱才是一個人從“混口飯”走向“專業”的途徑。地產行情風雲突變,地產知識更新突飛猛進,唯有不斷沉澱和總結才能在職業生命中活的長久。

地產設計:不是在挖坑,就是在填坑


地產設計管理一直被自己定義為是“業內第一背鍋俠”(當然,其他部門也覺得自己才是第一背鍋俠),個人覺得地產設計管理背鍋的主要原因在於:


① 行業高週轉倒逼地產開發“串聯”改“並聯”,並聯就是雙腿走路,摔倒的概率大很多。

地產開發無疑是這個年代較為賺錢的幾個行業,所有的地產開發商都逃不過“要賺大錢”“上規模”的魔咒,當原地產開發的正常流程:拿地、設計、招投標、施工、銷售、交付這種串聯模式被打破,各種開發節奏齊頭並進往前走的時候,所有的失誤都會以倍數增長,最終以設計圖紙的形式呈現到項目中去。


所有的部門都知道、所有的管理層都知道,進度加快帶來的效益有時候遠遠高於“設計失誤”帶來的損失,所以帶病的項目最終遲早要“暴雷”,這種雷在“高收益”時代爆破可以忽略不計損失,但這種雷在“活下去”時代爆掉,肯定要殺個“設計總”祭天。


② 地產設計是一個技術+管理的崗位,認知偏頗會挖雷

地產設計管理是一個協調整合崗位。

偏技術的地產設計管理容易走入歧途,總想著和設計單位PK一下技術,而忽略了各專業的協調和統籌管理;偏管理的設計管理容易走入誤區,認為只要能協調動乙方,技術可以不需要掌握,這種認知偏頗帶來技術管控失控,即無法用技術語言和乙方進行交流,更別談掌控感了。


地產設計管理,更強調技術管理,一專多能,既不能被乙方帶到溝裡,又能總體控制住乙方按照甲方的思路落地執行,也能協調地產內部工作順暢,交圈嚴密。


此外,沒有終身學習精神的地產設計人,很容易走入認知誤區,所有的決策判斷以“舊知識”為基礎,就會帶來更大風險。


③ 沒完沒了的政策、制度、規範變動,宜挖坑

建築行業的各種變動時刻都在發生,沒完沒了的政策、制度和規範的變動,導致在執行的時候陷入兩難。設計容易,也就是一兩句話的表述,但對於開發商而言卻要落地,要判斷落地後的風險問題和成本增加問題,碰上政策和規範模糊的情況,更加考驗地產設計管理的水平。


比如GB50016-2014《建築設計防火規範》在2015年5月1日執行的時候,針對於“外窗要滿足耐火完成性”的問題在決策時就碰到很大的問題,如果高層住宅採用A級防火材料外牆和普通窗方案,A級防火材料少、易脫落的問題難以處理;如果高層住宅採用B1級外牆和耐火窗方案,耐火窗市場少、有沒有設計和驗收依據,存在驗收隱患等等。


但是項目不等人,你就得決策,決策就有風險,有風險就可能會暴雷,事實也確實如此。

地產設計:不是在挖坑,就是在填坑

地產設計:不是在挖坑,就是在填坑

- 02 -

這些年我填過的坑

No.1


故事一:對風險的認知低引發的風險


大家都知道所有項目的收尾是易暴雷的環節,前期項目埋下的雷都會在竣工驗收的時候爆掉,有的雷比較小聽個響即可,有的雷比較大就需要費時費力的進行“排雷”工作。


2013年,我接手了一個學校項目的收尾的工作,項目收尾查驗資料的時候發現,原設計採用斷橋鋁合金55系列6+12+6,K值取2.7。

地產設計:不是在挖坑,就是在填坑

原設計節能專篇

後來門窗施工單位介入之後,建議修改為鋁合金55系列5+9+5,以便於節省成本。收尾查驗資料時發現節能產品發生變化,需重新走圖審變更,另外,讓設計單位複核5+9+5門窗時無法通過節能計算,只能變更門窗配置(充氬氣)。


反思:

① 不重視節能設計的重要性,隨意變更設計,沒有預估私自變更的風險,被施工單位帶下溝,後續增加變更成本,帶來驗收的時間成本增加。

② 配置標準在前期階段未進行有效控制,到施工階段再隨意變動,不符合成本和風險前控的要求,屬於被動管控。


No.2


故事二:單打獨鬥,坑隊友


地產設計:不是在挖坑,就是在填坑

地產各部門之間、部門內部之間的不交圈,部門牆問題一直都有,從未發生改變。一方面,各工作主體之間搶時間、抓節點,不管不顧對方感受是常態;另一方面,確實有些人專業水平、總體把控能力差,不知道對方需求,只知道一門心思自己往前衝。


2016年左右,我作為結構設計管理參與了一個項目的管理工作,這個小項目屬於山地項目,原地形南高北低(高差7米)、東高西低(6~7米高差),方案豎向以場地最高點進行基準設計,保證區內場地高於自然地坪最高點。

地產設計:不是在挖坑,就是在填坑

以其中一棟樓豎向為例

方案豎向設計時,以場地最高點進行設計,帶來了如下問題:

(1)車庫側牆外露,車輛實現平進平出,但是主樓地下一側也外露,基礎埋深不符合設計要求,需進一步下挖實現最低基礎埋深,原設計已經三層地下室,此時需要增加兩層結構架空,大大增加了無效成本。

地產設計:不是在挖坑,就是在填坑

結構嵌固端下移,成本增加

(2)外圍沒有車庫的部分,需要增加大量擋土牆,導致擋牆成本增加非常多。


(3)東側回填土較多,西側露空,按照圖審意見需要在車庫增加抗側力剪力牆,防止土壓力過大對結構主體的影響,此時有一部分成本增加。


反思:

① 方案設計並沒有統籌考慮對其他附屬專業的影響,大局觀、大視野觀較為缺乏,導致方案設計過於追求功能實現,降低了對現場實際情況的考慮,方案設計埋雷,施工圖埋單的問題並不少見。


② 結構專業在方案階段參與性較低,並沒有進行有效的溝通和提前預警,有時候埋雷和挖雷就在一線間,前期方案介入的多,後續埋雷和挖雷的情況就少很多。


No.3


故事三:一切以進度來考慮,忙中自亂挖坑


地產開發避坑的措施和環節比較多,一般地產設計管理都會有自檢、互檢、外審等等措施保證圖紙的質量,但是有時候為了保證整個項目節點推進的順利,有時候真是“蘿蔔快了不洗泥”,尤其是報批報建環節,更是馬不停蹄的改圖、提交資料,根本無暇進行有效的審核。


前幾年的一個項目,報批報建了將近9個月,圖紙出了無數版,最終在焦慮緊張、興奮中批過的方案,進入施工圖後發現項目總圖定位標註失誤,如下圖:

地產設計:不是在挖坑,就是在填坑

以一單體為例


後經核查發現,方案設計階段總圖定位均根據日照微調過,但設計單位忙中出亂,最終座標未進行更新導致全部樓棟座標標註偏差1~2米,但萬幸的是樓棟位置是正確的,現場並沒進行施工。


反思:

① 方案報批時間短、任務重,內部核心數據的掌控缺失導致問題層出不窮,這跟地產高週轉環境有很大關係,並非一個部門、那幾個人可以掌控,如確實出現設計失誤,還請善待參與各方,出了問題不迴避、出了問題不責罰(並不故意而為之)才是正確之道。


② 報批報建過程應該穿插進行各種制度化審查,施工圖單位的前置等等,最大程度避免問題的出現。

地產設計:不是在挖坑,就是在填坑


No.4


故事四:保守還是激進,挖坑冒險還是繞道前行?


地產設計管理和設計院的區別之一就是:地產設計管理在做選擇題,需要決策性的東西太多,既然有決策很難避免不出現問題。如果決策過於保守,設計肯定安全和富裕,成本肯定不經濟;如果決策過去激進,就會產生冒險,甚至帶來填坑的風險。


項目止水帷幕設計,場地內分佈有1~5米左右的卵石層,局部少量7~8米,地勘認為常規攪拌樁工藝難以進行成孔,建議進行引孔施工。

地產設計:不是在挖坑,就是在填坑

地勘資料

設計決策時考慮:

① 已經施工地塊的止水帷幕,同樣的地質條件,已經有三軸攪拌樁成孔的成功案例,可以有效參考。

② 高水位地區,不建議引孔,引孔成孔效率低且宜塌孔,不建議採用。

③ 本地區引孔的經驗較少,施工企業較少,若引孔成本不低。

④ 如若直接引孔,設計保守,不出問題,但是會造成無效成本浪費概率大。(後期測算直接採用引孔比現方案增加500萬左右)。


根據上述經驗判斷,還是採用常規的雙軸攪拌樁工藝,冒進決策。


實際施工後發現地塊東側雙軸攪拌樁工藝成孔沒問題,南北大部分及西側遇到大直徑的卵石成孔困難。


經專家論證後,南北大部分及西側改為高壓旋噴樁成孔工藝,此部分增加300萬左右,但相比直接引孔工藝,仍省兩百萬左右。


反思:

① 決策保守,成本浪費,不背鍋但是良心過不去;決策激進,成本節省,容易背鍋,你會選擇哪條路?


② 善待每一個地產設計人,如無有意失誤,請不要追責。

地產設計:不是在挖坑,就是在填坑

文章來源:胖東有話說

特色地產諸葛亮-飆馬中國,20餘年專業、專心、專注為地市縣房地產企業轉型特色小鎮、商業地產&產業地產項目提供全程保姆化菜單式服務:

1、拿地顧問,聯合國際國內機器人、科創名校、智慧醫院、文化創意、養老產業資源,為特色小鎮、特色商業街等特色地產項目戰略策劃頂層設計;

2、策劃設計一體化,攜手國家甲級建築設計院,為房地產企業轉型商業地產如綜合體、購物中心、商業街、專業市場、社區商業;產業地產如商旅、文創、科創、農創、大健康、運動休閒、養老教育、新經濟園區開發,提供定位策劃、概念規劃、建築設計方案;

3、租售代理,攜20餘年千萬方地市縣菜單服務經驗,為商貿物流地產、特色商業街等產業地產&商業地產項目招商銷售;

4、項目診斷,為地市縣問題項目提供解決之道;

5、全程顧問,以20餘年積累的菜單服務經驗為項目全程保駕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